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張基堯就南水北調工程在優化水資源配置等方面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9年08月25日   來源:南水北調辦網站

    近日,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接受中央新聞媒體記者的集體采訪,就南水北調工程在優化水資源配置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科技創新、建管體制等方面的情況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南水北調優化水資源時空分布

    記者:請結合您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談談對中國水資源狀況的思考?

    張基堯:2000年,我任水利部副部長時,第一次考察新疆塔里木河。當時由于水資源的無序利用,導致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河床斷流,湖泊干涸,胡楊林死亡,沙漠化趨勢蔓延。這引發了我的思考,水資源是社會的經濟資源和人類的生命資源,沒有水不僅植物沒法生存,人們的生活也無法繼續,更談不上人類的繁衍生息。2001年,我又考察了甘肅黑河。黑河中游張掖、武威屬于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由于整個流域缺乏統一調度,上、中游的超額利用導致了下游東、西居延海相繼干涸。到內蒙古額濟納旗時,正碰到沙塵暴,滿天黃沙,無法辨認方向,生態環境急劇惡化。2002年去山東考察,連續年降雨量減少,導致了南四湖水干涸,所有水上生物全部死亡,漁民生計沒有著落,景象非常悲慘。因干旱影響煙臺和威海供水緊張,庫底打井取水,水價飆升,人民生活和工業發展受到極大影響。

    我國是個水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全國人均水資源量有2163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區更少,黃淮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的五分之一。黃淮海流域人口、糧食產量、GDP均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水資源量只有全國總量的7.2%,資源性缺水嚴重已經成為北方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瓶頸。

    我國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時空分布不均,進一步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北京和英國倫敦的降雨量大同小異,但倫敦是全年均衡分布,而北京集中在夏季三個月,這樣兩個城市的水生態和水資源狀況完全不同。我國大部分地區夏季七至九月降雨多,南方及沿海經常造成洪澇災害,但其他月份水資源短缺嚴重。

    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首當其沖就是加強節水。經過長期實踐和論證,我們發現即使充分發揮節水、治污、挖潛,黃淮海流域短期內僅靠當地水資源已不能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央決定在加大節水、治污和污水資源化的同時,從水量相對充沛的長江流域向黃淮海地區調水,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有別于其他調水工程

    記者:比較世界調水與我國調水工程發展的歷史,南水北調遇到了哪些技術挑戰? 與其他調水工程相比,南水北調工程具有哪些不同之處?

    張基堯:世界各地有很多調水工程。在4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有了調水工程。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恒河,南美的亞馬遜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科羅拉多河都有調水工程。俄羅斯水資源并不短缺,但是主要河流間均用運河聯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大水網。迄今為止全世界40多個國家有400多項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只是其中之一。

    我國古代就有調水工程,例如:2400年前的京杭大運河、鄭國渠,2000年前的都江堰等。新中國成立以后,調水工程更多了,例如東深供水、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引額濟烏等工程。

    與其他調水工程相比,南水北調工程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規模不同。首先是跨流域,綜觀國內外的調水工程,真正跨流域調水的很少。南水北調橫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不僅僅是解決水資源補給的問題,是在更大范圍內進行水資源優化配置,通過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的水網總體布局,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第二是長度不同。東、中線加起來長度近3000公里,長距離調水工程受氣候的變化影響很大,工程建設和運行的要求非常高。第三是水量不同。南水北調三條線共調水448億立方米,相當于一條黃河的水量。東、中線工程又處于我國比較發達的地區,中線還有跨渠橋梁1800多座,跨越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加在一起幾千處,這也是技術上的挑戰。

    二是工程目標不同。以往的國內外調水工程,絕大多是單一目標,有的以農業灌溉為目標,有的以生活用水為目標。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是多目標的,不僅是水資源配置工程,更是一個造福人民的綜合性生態工程。工程實施后,將極大地提高受水區水資源與水環境承載的能力,向沿線100多個城市供水,同時把城市侵占的一部分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償還給農業和生態。在某種意義上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是科學發展觀在水資源安全方面的生動體現。

    三是工程領域不同。以往的調水項目主要是工程領域,修渠道,建堤壩,搞工程。而南水北調不僅涉及工程領域,還涉及社會層面的征地移民、水污染治理、生態環境及文物保護等。東線為滿足調水水質要求,就安排治污項目426項,投入140億元,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且取得初步成效,為全國其他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了借鑒。

    四是技術管理不同。南水北調由150多個設計單元工程、2700多個單位工程組成,且建筑物種類眾多,技術要求高,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題。比如:丹江口大壩加高,既要加高又要加厚,怎樣保證新老混凝土連接、聯合受力,國內外尚無類似工程實踐。中線穿黃工程,如何從黃河底下復雜的地層中開鑿數千米的隧洞,承載內外水壓,克服以往盾構施工尚未遇到頑石、枯樹等,并保證隧洞不漏水。再比如北京的PCCP管道,直徑4米,從生產、運輸到安裝,攻克多個技術難關,管道制作就獲得了兩項國際專利。另外,南水北調技術管理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從初步設計方案優化,到施工管理規范要求制訂,在技術方案上面臨著技術和社會兩個方面的博弈,既要考慮到技術上的必要性,又必須考慮在實施當中的可行性,傾聽各方的意見,兼顧各方的利益。工程實施階段,很多工程實踐沒有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制訂,并應用到施工當中去。

    南水北調提升水利建設水平

    記者:通過什么方式提升調水工程技術創新能力,并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請談談其間的經驗和重要啟示?

    張基堯:與傳統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調工程所涉及的許多硬技術和軟科學是世界級的,是水利學科與多個邊緣學科聯合研究的前沿領域,尤其是在工程技術方面,有相當數量的科技成果已經應用于工程建設,為京石段工程、濟平干渠工程、三陽河潼河寶應站工程建成投入運行發揮效益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南水北調工程科技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的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計算機軟件等科技成果;完成了專用技術標準13項(如:《南水北調中線一期丹江口水利樞紐混凝土壩加高施工技術規定與質量標準》、《渠道混凝土襯砌機械化施工技術規程》、《渠道混凝土襯砌機械化施工質量評定驗收標準》等),申請并獲得國內專利數十項(如:重力壩加高后新老混凝土結合面防裂方法、長斜坡振動滑模成型機、電動滾筒混凝土襯砌機、電化學沉積方法修復混凝土裂縫的裝置等),部分科研成果已應用到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對工程質量和進度起到了保障作用;多項科技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與省部級科技獎(如:大型渠道混凝土機械化襯砌成型技術與設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低揚程水泵選型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淮安四站泵送混凝土防裂方法研究與應用獲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三等獎;PCCP輸水阻力試驗研究獲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線一期工程長距離調配與運行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工程技術挑戰面前,我們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在工程建設之初制定了科技工作計劃,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究,率先啟動丹江口大壩加高、PCCP管道制造和安裝、東線大流量水泵的設計和制作等方面的科技研究。二是積極暢通科技創新渠道,落實有關經費,并將科技創新和工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如,中線工程利用工程建設費用在南陽、新鄉開展膨脹土(巖)試驗,為工程設計提供科學數據,提出膨脹土處理有關措施。中線穿黃工程進行了1:1模型試驗,取得了大量設計及施工參數,解決了設計方案及施工工藝優化比選問題。三是利用市場配置各種資源,為工程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很多科研題目和國家科技規劃結合起來,與科技部共同設立南水北調重大課題研究項目,列入國家“十一五”科技規劃。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河海大學簽訂科技協議;利用社會資源組建技術委員會;與中國水科院和中國工程院建立緊密聯系。很多課題是通過社會配置資源相互合作來推動的,比如中線水源地黃姜生產工藝研究,我們請武漢大學、武漢地質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從幾個不同的技術路線出發,解決黃姜生產中污染的問題,現在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四是建立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機制。我們把科技成果作為一種公共資源,由成果形成的單位和有關試用單位共享,廣泛應用到工程當中去,保證了成果的高效性。五是采用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方式,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提高了國產渠道襯砌機生產水平和工作效率,設備價格比進口降低80%,自重降低三分之二,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還出口到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

    記者:南水北調工程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啟示?

    張基堯:科技創新方面主要經驗有三點。一是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必須結合國情,在技術上實現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相結合。中線穿黃工程使用德國產的盾構機,我們把透水密封三道加成四道,增加中心保護刀和邊緣保護刀,提高了密封性和刀盤的剛度、強度。貫流泵的設計當中也進行改造,解決了泵裝置的氣蝕性能,提高了水泵的使用效率。二是注重理念和體制創新。我們要著力探索和研究國外調水工程沒有遇到的問題。比如,處理好調水工程和水污染治理的問題,一方面嚴格執行“三先三后”原則,另一方面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專門編制了《東線水污染防治規劃》和中線《丹江口庫區上游水污染及水土保持規劃》,兩項規劃均在實施之中。目前,東線水污染治理的效果明顯。三是注重吸取國際調水工程教訓,避免工程“曬太陽”。南水北調在調水量的設計上,按照節約為本、治污優先、適度偏緊、循序漸進等原則,由各省市制訂水資源利用和保護規劃,主動提出水資源需求,且與各省市工程基金緊密結合起來,避免了工程的閑置。同時避免造成大調水大污染。我們本著“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切實加強受水區節水措施和地下水限采方案的制訂,力求通過調水促進節約用水,適度回灌地下水,維護生態平衡。

    南水北調工程科技創新的啟示,主要是處理好六個關系:一是處理好科研項目與工程建設的關系,安排科研項目必須服從工程建設的需要。二是處理好科技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系,既要分工合作,又要相互支持。三是處理好科技投入與工程效益的關系,以科技進步推動工程建設,向科技要生產力。四是處理好科技管理與工程施工的關系,工程施工要服從科技管理的要求,嚴格按照規程規范辦事。五是處理好國內研發與國際合作的關系,堅持走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并舉的路子。六是處理好設計、建設、運行中科技工作的相互關系,在階段安排上相對獨立的同時,加強統籌和協調,使三個不同階段的科技工作在內容上相互借鑒,不斷提高科技含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南水北調充分展現綜合國力

    記者:為什么能建設南水北調工程,與我國綜合國力增強有關系嗎?

    張基堯:南水北調工程之所以能夠上馬實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南水北調工程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南水北調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有工程建設,還有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征地移民、文物保護等工作,充分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南水北調考慮的不僅是生活、工業用水,還考慮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工程建設管理,不僅考慮工程建設和運行調度,還考慮了生態保護和水源整治。這些都是科學發展觀在南水北調領域的具體實踐。

    第二,國家綜合國力和技術能力顯著增強。南水北調工程在規劃階段的投資額近5000億元,國家批復的可研階段東、中線一期工程的投資達2546億元。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本談不上開工建設。就是十年以前,我國經濟實力難以支撐這么浩大的工程。現在隨著工程建設逐步深入,明年我們就計劃安排投資480億元。在一個工程一年內有那么大的投資,我覺得這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成果和國家綜合實力。建設南水北調也是我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體現。現在全世界水利工程的科技前沿在中國,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也在中國。國外很多同行對我們非常羨慕。第一,羨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二,羨慕中國綜合國力能夠支撐規模如此浩大的工程建設。第三,羨慕南水北調等水利工程順利建設推動了世界水利科技的進步,中國的科學家更是受益其中。

    記者:南水北調建設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南水北調建成發揮效益后,受益人有多少,世世代代都可以受益嗎?

    張基堯: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分期建設。假如一期工程做完了,通過節約用水等方式可以滿足水資源需要,二期工程可以不做;二期工程做完滿足了用水需求,三期工程就不做。這是中央科學決策的體現。現在,誰也不能說哪一年北方通過節約水資源就能平衡了,這要看我們工作的深度和力度。現在人力投入,因為機械化施工水平很高,東、中線加在一起約7-8萬人。

    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直接受益人群大概兩到三億人。其中,有的屬于水資源供應短缺,城市化發展受到制約;有的屬于水質沒有保證,人民生活質量不高;也有的雖然水質有保證,但是它供應的時段不連續。南水北調工程建成后,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將惠及子孫萬代。

    南水北調豐富優化水資源管理理論

    記者:南水北調水權制度創新,豐富了水資源管理理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張基堯:水權理論的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南水北調工程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把節水、治污和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的供水目標是以城市為主,兼供農業和生態用水。

    南水北調工程屬于跨流域配置水資源的供水工程。其建設與管理體制,既不能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建設,用水戶無償用水”,也不能采用完全市場化的“市場配置”,而要積極探索和逐步建立水的“準市場”配置機制和管理體制,既考慮市場經濟的原則,又要采用協商機制、利益補償等措施,協調地方各用水戶之間的利益關系,達到南北兩利,沿線多贏,合理、公平地配置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益的目標。

    南水北調工程兼有公益性和經營性。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階段,按照“償還貸款、補償成本、微利經營”的原則,對沿線主要口門水價和到用戶最終水價進行了專門研究和測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可研階段,明確實行兩部制水價(水費)的辦法,滿足償還貸款本息、保證工程正常運行,并考慮用水戶承受能力,實行保本微利。根據我們現在測算結果,工程通水后的水價,在用水戶可以承受范圍之內。

    記者:丹江口庫區周邊地區有關人士呼吁對水源地進行生態補償,該如何認識和解決這一問題?

    張基堯: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生態補償。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去年,財政部及有關部門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對國內的三個流域進行生態補償,其中安排資金14.6億元,用于丹江口庫區水污染治理和工業結構調整,開創了國內重點地區生態補償的先例。相信隨著國家經濟條件的好轉和經濟實力的增強,生態補償的范圍和額度還會逐步增加。

    但作為水源區,不能將生態補償當作依賴,要從自身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識水源區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各種措施推進水源地水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作。而作為受水區來說,保護好水源區、通過各種方式支援水源地是一種責任,應該力所能及幫助水源區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南水北調注重體制機制創新

    記者:南水北調工程6年來,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對水利行業有促進意義的經驗和成果?

    張基堯: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6年來,工程建設總體上是順利的,各項工作是有序的,主要取得了三個方面的成果。

    一是創新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南水北調工程點多,線長,涉及范圍廣,和社會的聯系密切,因此既不能沿用類似長江干堤維修加固工程的線型工程的管理體制,又不能利用類似三峽工程的獨立工程的管理體制。我們在國務院南水北調建委的指導下,研究制訂并且完善了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在項目管理上,采取“以項目法人為主導,直接管理、委托管理相結合,大力推行代建制管理”的工程建設管理新模式;在移民工作中,采取“建委會領導、省級政府負責、縣為基礎、項目法人參與”的征地移民工作管理新體制;在水污染防治上,采取地方各級政府負責、治污規劃為支持、治污資金保證、部門聯合監督的工作機制。

    二是加強協調,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總報告經國務院批復后,初步設計審批工作交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負責。我們按照國務院及建委有關加快工程建設的要求,深入研究加快審查審批的措施,進一步完善審查審批程序,提高審查審批工作效率,今年已經審批的項目及開工項目的投資規模都相當于前六年的總和。同時,一些技術方案的比選和技術問題的研究逐步深入,也為今后的工程建設和新的工程項目開工奠定了基礎。

    三是治污環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根據《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江蘇、山東兩省分別制定了41個控制單元治污實施方案,對規劃確定的治污項目進行了優化和適當調整,確定東線一期治污項目426項,截至目前已完成370項并初步發揮效益,在建54項,水質大幅度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水體COD、氨氮濃度較規劃前減少80%,黃河以南33個有實際監測數據的斷面中有20個斷面水質達到規劃治理目標,達標率為60.6%,南四湖水質明顯改善,進一步增強東線治污工作的信心。山東提出了“治、用、保”相結合的治污理念,把治理以后的工業廢水通過節污導流工程攔截,不讓它流入輸水通道,再處理成中水,用到工業、農業、生態上去。滕州市通過截污導流、“截、保、用”等措施,加上人工濕地建設,形成一整套的治污理念和措施,對全國水污染治理有示范作用。

    記者:國務院對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和建設提出了“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南水北調工程在實施過程如何落實此原則?

    張基堯: “三先三后”原則是國務院對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和建設提出總體指導原則。貫徹落實“三先三后”原則,應該從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層面狠抓落實。一是法律措施。如節約用水方面,國家將受水區列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點,并正在研究《節約用水條例》。這些將為地下水控采、節約用水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二是行政措施。工程經過多個省市,涉及多個行業。充分發揮沿線各級政府在工程建設、征地移民、污染治理、文物保護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工程沿線各種社會資源,為工程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建設營造良好環境。三是經濟手段。研究工程資金籌集、管理和控制的有關措施,建立了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資金管理制度,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調動參建單位積極性。研究生態補償的有關途徑和措施,并在率先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對丹江口水源地保護進行生態補償。四是科技手段。近年來,通過技術研發和科研攻關,我們已經攻克若干重大技術問題,如:丹江口大壩新老混凝土結合、中線穿黃隧洞盾構施工、中線水源地黃姜加工污染治理等,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

    南水北調積累豐厚精神財富

    記者:南水北調經過6年多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請您談談通過這幾年的工程建設實踐,我們積累了哪些精神財富,又在哪些方面提升了我國悠久的傳統水文化?

    張基堯:南水北調是一個造福子孫后代的戰略性工程。如果說要談南水北調精神財富的話,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工程建設者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工程建設之初,很多同志從各行各業聚集到南水北調工程上來,且大多數人是原工作單位的業務骨干,其目的不是為了拿多少錢或者享受安逸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而是出于責任的驅使,是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使然。南水北調辦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同志,收入菲薄,條件艱苦,大家工作很坦然、很勤奮。休息日辦公室沒有空調,有些同志赤膊上陣,大汗淋漓,照樣加班到深夜兩三點鐘。司長們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他們圖什么?圖的是人生追求,是歷史責任感,是無私奉獻精神。這些也正是南水北調工程最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

    第二,是強烈的群體意識和協作意識。南水北調這樣浩大的工程,不是哪一個人、哪個部門能單獨干起來的。南水北調工程必須齊心協力,團結共建。無論是前期工作,還是工程建設乃至今后的運行管理,也不管是征地移民,還是水污染治理,都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協作和配合。國家層面,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及建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地方層面,需要調動工程沿線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需要工程沿線群眾和庫區移民的無私奉獻。服務一線、加強協調是南水北調辦的職責,我們要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形成團結共建的氛圍。

    第三,是求真務實、執著追求。南水北調辦雖然是國家政府機關,和其他政府部門相比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一段渠道未建成就不能通水,哪怕差一兩個COD含量水污染防治就不能達標。南水北調辦既要管宏觀又要管微觀,既要指導又要協調,既要布置又要抓落實,因此必須做到求真務實,切實解決問題,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推進工程建設。大家已經在工作中養成了這種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這是一種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加快工程建設的精神力量。

    因此,可以說,負責的精神、團隊的意識,求實的作風,都是南水北調的精神財富。

    說到文化因素,中國歷代對水的關愛和重視,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中國治水歷史上,有人水和諧、崇尚自然的傳統理念和做法。我們在工程建設和水污染防治過程中,一方面傳承了這些文化傳統,另一方面,要把這些文化傳統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我們把親水愛水和節水用水結合起來;在工程建設方面,把工程建設的安全性和使用水的效益性結合起來;在工程管理方面,力求通過有效的運行調度,把有限的水資源用于最關鍵的部位和最重要的地方,充分發揮有限水資源的最大效益。  

 
 
 相關鏈接
· 河南:南水北調庫區移民戶口免費遷移
· 送一江清水到北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報告
· 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首批333名湖北移民外遷啟動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庫區移民搬遷
· 南水北調辦安排部署做好南水北調工程維穩工作
· 南水北調辦:加強監管 進一步加大節約工作力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