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在創新發展中前行——改革開放以來民兵建設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1年12月15日 09時24分   來源:國防部網站

    血火中誕生

    風雨中長成

    戰歌中走來中國民兵

    支前的車輪

    勝利的槍聲

    歌唱著我們光輝的歷程

    ……

    ——摘自《中國民兵之歌》

    在神州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武裝力量。

    這支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名“民兵”。這支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的群眾武裝組織,是我國“三結合”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軍!這支力量,隨著我國工農運動的迅猛興起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光輝歷程,書寫了絢麗多彩的壯美篇章,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重視和加強民兵建設,是我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的戰略選擇。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的光輝論斷。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強調“民兵就是要提到戰略地位”。面對新軍事變革蓬勃發展,江澤民明確指出“走精干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后備力量相結合的道路,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指出,要加強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建設一支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強大后備力量。

    民兵從誕生之日起,在黨的領導下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民兵工作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適應國防現代化建設需要,在改革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走出了一條適應形勢發展、體現時代特征、符合自身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廣大民兵充分發揮人數眾多、組織嚴密、突擊力強的優勢,在邊境反擊作戰、反恐維穩、守邊固防中敢于擔當,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在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建功,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經過30多年調整改革,基干民兵由改革開放之初的3000萬人壓減至800萬人,調整組建支援保障軍兵種部隊作戰的民兵分隊逾40萬人,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力量——

    轉型:從“龐大”走向“強大”

    1978年7月,在我國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背景下召開了全國民兵工作會議,掀開了民兵建設的新篇章。從此,民兵建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順勢而變、積極轉型——由準備早打大打的臨戰狀態轉到和平時期的建設軌道上來。1981年,中央下發文件,對調整民兵組織作出部署,取消了縣編民兵師、公社編民兵團的規定。這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后備力量義無反顧地邁上了精簡的道路。1985年,中央確立了民兵建設服從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指導思想,提出“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抓好重點、打好基礎”的工作方針,壓縮基干民兵組訓規模。

    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引發了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深刻變革。為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1991年,中央下發文件,明確了新時期民兵仍然是一支重要戰略力量,是進行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基礎,確立了民兵工作“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適應國防建設需要”的指導思想。1997年,總部對深化民兵調整改革作出部署,首次提出編組軍兵種部隊戰勤保障分隊,隨后在福州、大連、蕪湖等地召開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民兵建設座談會,邁開了軍兵種民兵分隊建設的步伐。

    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就業方式的深刻變化,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流動人口大幅增加,給民兵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總攬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及時對加強和改進城市民兵工作作出決策部署,民兵組織進一步由農村向城市拓展,由生產企業向行業系統、科研單位和院校拓展,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拓展,使民兵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建設重點更加突出。

    一次次調整,無不充滿與時俱進的創新!

    一次次創新,無不奏出鏗鏘有力的旋律!

    今天,我國民兵組織力量結構得到明顯優化。基干民兵數量由改革開放之初的3000萬減至800萬,新組建保障軍兵種作戰的民兵專業分隊已逾40萬人,快速動員與遂行任務能力顯著提高。經過30多年轉型發展,這支龐大的后備軍已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力量。

    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使民兵政治工作發揮出“生命線”的作用,確保民兵隊伍始終聽黨指揮。“第一書記”紛紛走上前臺述職,成為新形勢下落實黨管武裝的有效形式——

    魂魄:永遠凝聚在黨旗下

    民兵的歷史,孕育在黨的歷史發展中,是一部偉大的歷史、光榮的歷史、戰斗的歷史。

    黨管武裝,是民兵建設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省、市、縣黨委書記兼任同級軍事機關第一書記,是黨管武裝的“第一責任人”。上個世紀90年代,江澤民同志就多次強調加強民兵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普遍健全完善黨管武裝工作機制,堅持落實黨委議軍、武委會例會等制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2002年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民兵工作的意見》規定:“兼任軍分區(警備區)、市轄區(市)人民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的市、市轄區(市)委書記每年要向上級黨委軍事部進行‘黨管武裝工作述職’并形成制度。” 從那時起,“第一書記”紛紛走上前臺,匯報履行黨管武裝職責情況,成為新形勢下落實黨管武裝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民兵建設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確保民兵思想政治純潔可靠,中央及時對民兵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召開了全國民兵預備役政治工作會議,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兵預備役政治工作的意見》,頒發《民兵政治工作規定》,為民兵思想政治建設提供根本遵循。

    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革中發展。強有力的領導,使民兵政治工作始終發揮著“生命線”的作用,成為凝魂聚神的法寶。

    據統計,目前我國處于流動狀態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占總員額的65%。如何抓好流動民兵的教育,使其始終高舉旗幟,聽黨指揮?

    圍繞這一課題,從“十一五”開始,省軍區系統在運用傳統手段開展教育的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營造交流式、開放式的教育環境,引導民兵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江蘇無錫等地開辦了“網上課堂”,寧夏銀川等地設置了“綠色方陣QQ群”,河北邢臺等地建立起課堂、報刊、廣播、影視、網絡、主題實踐活動“六位一體”機制。去年以來,還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向民兵組織延伸,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兵”的觀念。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在非公有制企業設立武裝機構、建立民兵組織,成為又一道時代課題。近年來,各地按照中央精神積極探索,形成一些有益經驗,如:堅持在黨組織健全的非公有制企業編組民兵隊伍;街道黨組織對中小企業抽編人員組建的民兵隊伍進行管理;地方黨組織向非公有制企業派駐黨務工作者,兼任民兵分隊指導員。在此基礎上,各地認真落實“建用分離”原則,嚴格掌控民兵使用權,確保武裝工作不偏“航向”、不離“軌道”。

    大批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走入民兵方陣,大批高科技裝備器材擁有了國防“戶口”。各地紛紛把民兵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協調推進——

    發展:軍民融合走出“活棋”

    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中,民兵建設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了健康持續發展。

    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是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必由之路。民兵寓兵于民,其身份與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在落實融合發展中有著獨特優勢。

    近年來,各地紛紛把民兵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結合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民兵組織結構布局,結合城鄉建設規劃安排民兵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國家和地方物資儲備落實民兵通用物資儲備。

    ——在浙江,軍地著眼市場經濟發展實際,在民營企業中大力挖掘兵力資源。截至今年6月,該省先后在有黨組織的471家民企建立了武裝部,使1800支民兵隊伍在非公有制企業落地生根;發揮樓宇企業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建立120余支“樓宇民兵”;借助航空、船舶、電子等行業的專業優勢,組建400余支專業民兵分隊。

    ——在廣東,過去3年來,軍地聯合推進民兵預備役營連“四個基本”建設,通過堅持不懈地抓基層、打基礎,實現了“基本教育落實、基本隊伍健全、基本制度規范、基本設施配套”的建設目標。

    ——在河北、天津等地,軍地根據應急需求,積極構建軍民融合的裝備保障體系。按照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文件,民兵應急力量裝備器材由編組地域對口部門配發。今年7月上旬,天津警備區組織民兵預備役應急力量開展比武考核,生命探測儀、救生拋投器、風力滅火機、防暴驅散器、履帶起重機等大批專業化裝備器材精彩亮相,令人耳目一新。

    ——在湖北襄陽,軍地依托汽車、紡織、電力、食品、物流、軍工等產業體系,組建起6個國防動員基地。

    ……

    今天,放眼大江南北,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軍民融合向縱深發展,大批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走入民兵方陣,大批高科技裝備器材擁有國防“戶口”,給民兵建設注入了勃勃生機。

    每年有近20萬民兵常年在邊防線上巡邏執勤,9萬民兵守護鐵路、橋梁和隧道,600多萬人次民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兵使命任務不斷拓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尤為重要——

    作用:后備軍也要當先鋒

    50多年前,當世界面臨美國核訛詐的時候,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來華訪問并參觀了中國民兵的軍事表演后說,戰爭光靠原子彈解決不了勝負問題,誰要想入侵中國,碰到了中國的民兵,是進得去出不來的。

    誕生于戰火中的中國民兵,作為“兵”其基本屬性是一支戰斗隊。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支援保障部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成為民兵的核心職能。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隨著時代的發展,民兵使命任務在不斷拓展。據統計,目前每年有近20萬民兵常年在陸海邊防線上巡邏執勤,9萬民兵守護鐵路、橋梁和隧道,600多萬人次民兵參加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人們不會忘記,從西氣東輸到南水北調,從三峽大壩到青藏鐵路,在一項項“國”字號工程建設中,大批民兵櫛風沐雨、攻堅克難,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

    人們不會忘記,從北京奧運會到國慶大閱兵,從上海世博會到廣州亞運會,在一次次重大活動中,眾多民兵擔負著安全警戒等保障性任務,雖默默無聞卻孜孜不倦。

    人們更不會忘記,在大興安嶺滅火、’98抗洪、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應急救援現場,民兵聞令而動,屢屢沖在一線、擔負重任。他們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精神,贏得社會各界高度贊譽。

    曾幾何時,在一些人的眼里,后備軍是“第二梯隊”,派不上什么大用場。然而,近年來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踐表明,寓兵于民的編成特點,就近就便的用兵要求,經常把民兵推到搶險救災的前沿。

    面對時代要求,民兵建設必須摒棄“后備后用”的觀念,樹立爭當先鋒的意識,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控局、第一時間發揮作用。

    基于此,加快轉變民兵建設發展模式,顯得殊為重要。只有平時扎扎實實練就應急應戰的硬功,危急時刻才能沖上前、才有戰斗力。這就要求必須堅持黨管武裝,牢牢把握民兵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任務牽引,著力提高民兵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的能力;堅持分類建設,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水平提高;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民兵工作的生機與活力;堅持軍民融合,努力提高民兵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各級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題主線,適應國防建設需要強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加強統籌規劃,實施分類建設,完善相關保障,有效履行職能,民兵建設必將躍上新的臺階!

 
 
 相關鏈接
· 青海:“民兵文化中心戶”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窗口
· 西藏軍區千余官兵和民兵進村入戶全力抗震救災
· 云南省軍區200余名官兵和民兵投入保山抗震救災
· 梁光烈強調:扎實工作不斷推進民兵工作創新發展
· 新疆3300名民兵抗擊阿合奇縣突發融雪性洪災
· 梁光烈:適應新的形勢任務 推進民兵工作科學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