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十五”期間百姓生活邁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5年10月09日   來源:人民日報

謀百姓全面小康

  “十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始終貫穿著這樣一個主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黨和國家時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一系列喜人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收入增加,越來越多的人住上了新房子;促進就業再就業,下崗職工當上了小老板;助學貸款,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大學了……百姓分享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日子越過越紅火。

邁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十一”前夕,北京市居民于萍來到車市,把一輛嶄新的轎車開回了家,“假期正好能開車出去玩玩。”目前,我國私人汽車的擁有輛已達到1500多萬輛,私家車不再是少數家庭才能擁有的奢侈品,開始步入尋常百姓家。

  買車、買房、出國旅游……身邊的變化真讓人有點眼花繚亂。過去幾年,我國國民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百姓邁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

  人們的“錢包”日益鼓起來。統計顯示,2004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22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約2936元。在“十五”前四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均增長率近20年來首次超過5%。

  收入增加,帶動了消費升級。五年來,我國居民在經歷家電產品全面普及的萬元級消費后,正進入到一個以教育、購房、買車為主要內容的新“三大件”消費時期。到去年底,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已從2000年的20平方米增加到近25平方米。

  老百姓的生活也越發多姿多彩。尋呼機逐漸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更為便捷的手機。到今年7月,我國手機用戶數達到3.69億,穩居世界第一,每百人擁有量達28部。旅游成為人們一種日常的休閑方式。每逢黃金周,浩浩蕩蕩的出游大軍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國內游紅紅火火,出境游也備受青睞。目前我國公民出境游的目的地已達69個。“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健身熱潮正在城市蔓延,人們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

  恩格爾系數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已從2000年的39.4%下降到37.7%,這一系數雖然與發達國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離,但已進一步接近,意味著城鎮居民生活已實現總體上的小康,邁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農村消費也日漸紅火起來。2004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從2000年的49.1%降到47.2%。

編織一張結實的社會保障網

  寧波大閘社區的孫啟文去年失業后著實慌了一陣子,當時他已經51歲了。讓他意外的是,社區居委會很快給他安排了一份看自行車棚的工作,老孫享受到了“4050”人員的公益性崗位優惠。

  改善人民生活,尤其要關注困難群體、關注人民生活中的難點問題。這幾年,我國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為更多的老百姓解除了后顧之憂。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的同時,政府把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下崗失業群體,特別是其中的“4050”人員。增加財政投入、推行小額擔保貸款、給予再就業優惠補貼……“幫扶困難群體就業的政策從未像現在這么優惠過!”勞動保障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這樣評價。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國城鎮就業狀況得到改善,從2001年到今年8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達4200多萬人。2003—2005年,共幫助1300多萬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300萬人。

  “要讓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治!”社會保障制度日趨完善,薄弱環節得到了加強。

  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早年的欠賬何時補上,一直讓老人們擔心。清理“陳欠”慢不得!各地把補發基本養老金歷史拖欠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到今年上半年已補發9.87億元,無歷史拖欠的省份已達到14個。

  個體戶能不能參加醫療保險?這個昔日的難題得到了破解。面向靈活就業人員而設計的靈活參保方式,為個體戶、自由職業者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使醫療保險惠及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

  工傷保險啟動得雖然比較晚,進展卻很快。尤其是考慮到礦山、煤炭等行業的高風險性,工傷保險在這些行業重點突破,切實保證了從業者、特別是大量農民工的權益。

  預計到“十五”期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將達到16860萬、13500萬、8000萬。

時刻把百姓冷暖放心上

  生活的改善與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相伴相生,與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密不可分。

  “十五”計劃制定的時候,有兩個目標格外引人注目: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這兩個與城鄉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目標列入5年計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視。此外,如有線電視入戶率、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等生活指標,也都成為重要的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這些奮斗目標,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使經濟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在制定各項政策時,更加注意以人為本,時刻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

  國家投資建設了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和環保等大型工程,利國利民。供水、供氣、供電、道路、交通、通訊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

  讓百姓放心消費,一定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政府對百姓飲食安全高度重視。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糧、肉、菜、果、奶,從生產到消費,每一個環節都要面對細致的監管。與此同時,國家繼續大力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倡導誠信經營,消費環境越來越好。

  構建和諧社會,發展經濟的“這一手”要硬,社會事業的“這一手”也要硬。過去幾年,我國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其中教育的快速發展格外引人注目。“十五”期間,國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教育投入,9年義務教育得到加強,高等教育也有了長足發展。到目前,高等教育總規模已超過2000萬人,居世界第一,毛入學率超過19%,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近6年內翻了一番。

  回首五年來人民生活的新變化,一件件、一樁樁,讓人欣喜、令人振奮。這是歷史性的進步,也是我們邁向更加富裕生活的起點!(記者 白天亮)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