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對非洲的投資正在由政府主導走向企業主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7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片:2006年11月5日下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宣讀儀式。這是宣讀儀式結束后,胡錦濤和論壇非洲成員國代表團團長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 攝

    新華社上海5月15日電(記者 季明、藺智深)在中國,“投資非洲”已不再是政府倡導的一句口號,而成為眾多在全球尋找商機的中國企業家們的自發選擇。

    數據顯示,到2006年末中國累計對非各類投資達117億美元,成為對非投資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中來自于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投資額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根據中國進出口銀行的統計,當今在非洲投資的800多家中國企業中,只有100多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剩下的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與上世紀相比,情況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中國建材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副總經理楊得山說,“過去投資非洲重在發展友好關系,現在投資非洲則是為了實現互利雙贏。”

    成立于1965年的中國建材對外公司過去一直是中國對外經濟援助項目的承擔者,先后在非洲近20個國家承擔了近50個援建項目,其中有不少最終以“免除債務”等形式無償轉讓給非洲國家。

    而中國建材對外公司最近簽署的佛得角水泥廠項目,則完全按照現代商業規則運作。這一投資預算5000萬美元的項目,由中非發展基金以股權投資的形式予以支持,項目運行投產后,企業可將基金參與投資的股權購回。

    長期研究中非經濟關系的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運國教授分析認為,中國和非洲在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補性,隨著中國企業實力的增強和非洲投資風險的下降,中國企業出現“非洲熱”是必然趨勢。

    正在此間出席2007年非洲開發銀行集團理事會年會的多位非洲銀行家和政府官員談到,在一些投資項目招標過程中甚至出現多家中國公司同時競標的局面。

    中國最大的民營電訊網絡技術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科技企業投資非洲的“樣板”。2006年,華為在非洲的銷售收入達20.8億美元,產品和服務進入了40個非洲國家,用戶數達5000萬。這家企業在非洲“本土化”方面也走在了前列。華為在非洲的2500多名員工中,60%為本地雇員,同時還在尼日利亞、肯尼亞、埃及和突尼斯建立了本土培訓中心。

    更多規模稍小、但同樣對非洲充滿興趣的中國中小企業則選擇“組團出海”的形式尋找商機,降低投資風險。僅2005年,中國國內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浙江省在非洲投資額就達到5570萬美元,位居國內各省之首;另一沿海省份江蘇省連續7年在尼日利亞舉辦經貿洽談會,并借鑒蘇州工業園的模式在當地建設經貿合作區。

    隨著企業逐漸成為投資非洲的主體,中國對非投資也日趨多元化。除傳統的能源、基礎設施、農業等領域投資外,通訊、汽車、機電設備、服裝鞋帽、日用品、旅游業等也成為新興投資領域,去年底山東省甚至設立專項資金,鼓勵紡織企業到非洲投資建廠。

    以北非的埃及為例,目前在埃及的中國合資和獨資企業超過230家,投資合作的公司包括中國石化集團、華為電訊、中興電訊、中紡機等;中國本土的汽車廠商如奇瑞、華晨、吉利、江南汽車公司等,都開始尋找在埃及的合作商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預測,隨著中國國內資本積累和外匯儲備增加,中國企業以民間形式投資非洲將繼續升溫。

    對此,國家開發銀行非洲地區項目開發工作組國別組組長譚聰有著切身感受。他介紹說,去年國開行原計劃在非洲設立4個國別組,但因業務擴展太快,當年就設立了8個。根據計劃,今年國家開發銀行將把非洲地區的國別組增加到18個。

    “企業成為對非投資的主體,通過互惠合作實現雙贏,這就是新時期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具體表現。”舒運國教授評價說。

 
 
 相關鏈接
· 馬達加斯加總統14日抵達上海出席2007年非行年會
· 佛得角總統佩德羅·皮雷斯抵達上海出席非行年會
· 迎面走來新非洲——寫于"2007非行年會"舉行前夕
· 非行年會:非洲各國期待與中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
· 人民銀行行長:愿非行年會為中非合作帶來新機遇
· 周小川:中方將全力保證非行年會在上海順利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熱點專題 法律法規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