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華視點:從世界經濟運行坐標看“中國回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9年08月09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王昊、葉書宏)美國經濟衰退“似乎正在結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31日在最新的美國經濟年度報告中作出如此判斷。美國商務部當日發布的第二季度最新數據顯示相同的積極跡象。而此前不久,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更令人矚目,顯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中國回暖”取決于世界經濟運行中的諸多坐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和發達國家,中國和美國經濟的企穩跡象釋放了怎樣的信號?怎么看待外部實體經濟面出現的積極變化?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怎樣作用于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之路?

    世界經濟呈現積極變化 何時走出困境仍需觀察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僅出現1.0%的負增長。總統奧巴馬8月1日評價說,經濟刺激計劃在過去6個月中“剎住”了經濟衰退的步伐。

    鑒于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美國經濟呈現的積極信號令人鼓舞。此外,從全球范圍來看,今年上半年反映實體經濟制造業走勢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服務業指數以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各項經濟先行指標,紛紛保持上升態勢。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在肯定美國經濟表現的同時,也指出美國經濟活動仍然疲弱,投資和消費仍受抑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小廣也分析,世界貿易是判斷世界實體經濟走出危機的主要方面。他說:“美國失業情況還在攀高,這就影響全球貿易的恢復。只有全球貿易見底,世界實體經濟才算是真正見底。”

    眾所周知,中國外貿依存度高達60%至70%。外需疲弱的壓力一直是中國經濟復蘇的主要障礙。7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統計數字,上半年連月來的進口降幅有所收窄,而出口下降21.8%的跌幅卻為多年來少見。

    針對這些最新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張明認為,進口數據中6月份的全國進口跌幅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說明“政府主導的投資在增加,投資的項目本身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產生需求”。

    “如果出口疲軟,進口開始反彈的趨勢繼續的話,今年外貿對GDP的貢獻將會是負的。”張明對短期內外貿局勢表示擔憂。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無論世界經濟是V形,還是U形的復蘇途徑,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會出現經濟大蕭條的情形。但至于什么時候走出困境就很難說。”他認為,只要世界實體經濟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中國面臨的外貿形勢就不明朗。

    全球虛擬經濟反彈 資產泡沫催生通脹隱憂

    從2008年底至今,美國推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歐盟拿出2000億歐元救市,日本的經濟刺激規模累計達38.4萬億日元,而中國也斥資4萬億元力挽經濟困局。

    在各國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影響下,大量流動性注入全球虛擬經濟。以股市為例,全球股市上半年出現普漲局面。截止到6月10日,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在近3個月時間里分別上漲了26.1%、30.19%和35.1%。據估算,全球股市市值在上半年已膨脹了16.07%。

    “這實際是資金的故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和發達國家股市相比,今年第二季度新興市場股市平均漲幅在70%左右,可以看出各國為刺激經濟而大量投放的貨幣流向多數是新興市場國家。”

    8月初,中國A股市場向3500點挺進,比年初上漲70%多。同時,國內房地產市場從量價齊跌到回升,從土地流拍到重現“地王”,顯示出新一輪漲勢。中國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在同期的一路高歌,從某種程度驗證了劉煜輝的觀點。與此同時,中國的信貸投放連創新高,引發人們對資本市場虛高的擔憂。

    “這說明,新增信貸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未能進入實體經濟,而悄悄進入了股市、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領域。”中國社科院金融專家彭興韻指出。

    但在張明看來,除了國內信貸增發的影響以外,來自境外的投機資金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不容小覷。

    張明認為我國外匯儲備超兩萬億美元的最新統計值得高度關注。“短期資本流入的壓力會很大,從第二季度外匯儲備增加的數目來看,增速是去年四季度以來最強的。我擔心,國內流動性的旺盛加上外部短期資本流入,我們會面臨更加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

    從經濟規律而言,資產價格泡沫有可能進一步發酵通脹的預期。全球流動性不斷增加促使國際清算銀行日前更是發出中期全球通脹預警。而相對于經濟明顯企穩的中國,通脹已經成為下一階段不可回避的話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7月底公布的一份關于第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指出,資產價格的上漲將首先出現,而通貨膨脹隨后可能到來。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我國CPI和PPI持續處于下降通道。那么,中國經濟增長是否會出現通脹的局面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建華認為:“大宗原材料價格上升的話,可能會引發一些輸入性通脹,或者是結構性的通脹。”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則指出,近期物價上漲壓力并不大。“今年我國不會出現通脹,因為當前的產能過剩及依然嚴峻的就業形勢都能夠有效地阻止通貨膨脹。”

    世界經濟探尋復蘇路徑 中國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剛剛落幕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承諾兩國將各自采取措施促進國內經濟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以確保從國際金融危機中有力復蘇;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國的儲蓄和提高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

    中國依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顯然不能持續,美國高消費和低儲蓄的經濟結構也被迫轉向。金融危機撼動了原有的世界經濟構架,各大經濟體都在努力尋求新的復蘇路徑,中美達成的共識無疑對這一探索具有積極意義。

    “美國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例如新能源,或者是生物醫藥,關鍵取決于美國是否能主動啟動結構性調整,是否會主動提高居民儲蓄率,是否會改變經常項目赤字的格局。”張明說。

    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把新能源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過開發新能源,帶動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同樣表示,新能源是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路徑之一,可以視作未來新的經濟引擎,但他也坦言,“這取決于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步伐”。

    對于美國的經濟結構調整,王小廣認為這會對我國造成壓力。“危機就是調整的時機,無論采用何種新路徑,美國的校正過程可能需要五年到十年,盡管這對中國來說有壓力,但不是壞事,應該是最好的機會。”

    在外需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內部的問題與矛盾更需要消化解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過去一個時期外需主導型發展形成的很多產能并不屬于落后產能,調整起來是相當困難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此外,對于增強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方面,祝寶良建議要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未來消費增長的關鍵領域,還是在住和行方面。

    盡管任重道遠,但是綜合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的表現令人矚目,“保增長,調結構,保民生”舉措成效卓然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許。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表示,從中國政府頒布的政策來分析,中國正在以一種更加平衡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這種改革將會使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更具有競爭性。

 
 
 相關鏈接
· 經濟回暖和持續高溫合力下廣東用電負荷連攀新高
· 山東用電量連續四個月正增長 經濟回暖勢頭明朗
· 遼寧省用電量6月份轉“正” 釋放經濟回暖信號
· 逆勢挺進 經濟回暖—改革開放前沿廣東的新訊息
· 發展改革委:中國四項措施力促經濟回暖
· 兩會·海外視角:海外輿論關注中國經濟回暖跡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