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率先成為全球唯一做到“人進沙退”的國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3年08月04日 16時3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4日電(記者 賈立君、張云龍、夏曉) 8月2日至4日,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七星湖景區召開的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上,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里約+20峰會秘書長沙祖康說:“中國是目前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唯一做到‘人進沙退’的國家,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沙祖康說:“聯合國正在為2030年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而努力,但中國事實上已經超越這一階段。中國很注重調動社會力量,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治理資金,保障治理者的合法權益,讓參與防沙治沙的企業、個人在經濟上得到合理回報。” 據了解,防治土地荒漠化是世界性難題,也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我國荒漠化土地占國土總面積27%,全國共有18個省區市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00多億元。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呂克·尼亞卡賈表示,中國的“生態文明”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提法,從土地退化、荒漠化角度講,這是世界的未來,全球的目標。他說,全球每年至少有1200萬公頃農業土地變成荒漠化土地,這是干旱和荒漠化帶來的后果和惡果。這不僅僅是局地問題,還會給人類帶來食品安全和氣候惡化等問題。因此,荒漠化現象應當引起全人類的重視。他在論壇上宣讀《全球荒漠化治理庫布其行動倡議書》時說,中國庫布其沙漠治沙取得的可喜成就,是中國在荒漠化治理方面的又一成功經驗和創新思路,對全球防沙治沙有借鑒和學習價值。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說,我國非常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到現在,我國先后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一大批重點生態建設和保護工程,帶動普通農民參與治沙,逐步改善生態,消除貧困。2002年,我國實施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專門法律,并制定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2007年,我國提出“生態文明”。2013年,新一屆中央政府把“生態文明”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明確推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目前,我國已初步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向“人進沙退”的轉變。

    國家林業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羅斌介紹,近年來,國家每年拿出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防治土地荒漠化,使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沙化土地面積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的局面得以逆轉,如今每年消滅1400多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羅斌說,我國仍將大力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尤其是針對生態脆弱地區,將啟動實施一批新的工程。現在最緊迫的任務是京津風沙源治理,前10年投入了560多億元,未來10年將投入844億元,影響北京的沙塵暴來源地將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國北疆大概30%的沙塵暴來源地已在一期工程中得到治理,西部20%和西北50%的沙塵源地區治理力度還不夠,因此已將這些地區的138個縣納入了二期工程。

    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這里61%的區域曾經是流動沙丘。25年前,內蒙古億利資源集團在這片不毛之地上開始治沙。如今,總長500多公里的柏油馬路縱橫在庫布其沙漠當中,并營造出5000多平方公里“水、草、林、路、電、訊”配套完備的生命綠洲。沙漠綠洲中,沙生植物種苗研究、生態修復、城市綠化等產業年銷售收入已突破20億元,以甘草種植、加工轉化為主的沙漠天然健康產業年收入超過100億元。近年來,沙漠旅游熱不斷“升溫”,昔日分散在沙窩子里的牧民住進了“沙漠別墅”,他們通過參與生態種植、參與旅游和沙漠經濟,年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相關鏈接
· 林業局局長:遏制荒漠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
· 聯合國官員稱贊中國應對荒漠化所作努力
· 國家林業局調整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成員
· 2012年非洲法語國家荒漠化防治高級研修班開班
· 非洲20余國官員來華研修荒漠化防治政策和技術
· 我國采取多項措施促進荒漠化防治 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布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