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2-03-11 22:0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記者會開始時,李克強說,感謝記者朋友們在中國兩會期間為報道所作的努力、付出的辛勞。因為疫情關系,我們繼續以視頻連線的方式開記者會。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美聯社記者:中國經濟正在逐漸從高速增長向著可持續的、公平的以及綠色的增長轉型,我們看到去年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債務水平、監管高技術企業。今年中國政府制定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是頗具雄心的5.5%的增速目標,這是在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以及烏克蘭沖突的情況下制定的目標。我想問的是,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政府今年將更加重視增長?把增長擺在結構性改革以及減少碳排放之前?中國政府將如何平衡這些不同的發展目標?關于烏克蘭問題,中國與歐洲的重要經貿關系在中國應對此危機中處于什么位置?中國是否擔心會因為目前對于危機的處理影響到與歐洲的良好關系,甚至影響中國自身經濟的發展?

李克強:你提到中國的經濟增速,去年我們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10多萬億元人民幣,繼續增長可以說是在高基數上的增長。從世界范圍來看,這么大的經濟體要保持中高速增長,本身就是很大的難題。剛才你提到我們今年確定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個雄心勃勃的目標。我還記得,去年就是在這個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我,說你們定6%以上,這個目標是不是低了?我們不是沒有感到,因為上一年基數低,去年完全有可能實現8%乃至于更高的增長,但是我們還是確定增長6%以上,“以上”是開了口子,樂見其成。但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的標桿是按照6%來確定的,也就是說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都要圍繞著這個標桿進行,這就使得我們降低了赤字率,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這也為今年應對新的挑戰預留了政策空間。

回想2020年,我們在那么嚴峻的形勢下,沒有搞“大水漫灌”超發貨幣,去年乃至到今年2月份,在世界許多國家通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我們的居民消費價格,也就是CPI漲幅不到1%,這不能不說和我們實施的合理宏觀政策有關。當然,剛才我講的,我們制定宏觀政策是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的,沒有評價其他國家的意思。

去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而且為今年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和挑戰,且不說各種復雜環境在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是我們本身要實現5.5%的目標,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國百萬億元量級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10年前我們經濟總量還是50多萬億元,增長10%,增量有六七萬億元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九萬億元名義GDP的增量。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條件也變了,越往上氣壓越低、氧氣越少,看似速度放緩了,實際上分量更重。

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平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比如財政政策,今年我們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們加大了財政支出的力度。那你們會問,錢從哪里來?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說了,我們這兩年可用未用、結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的利潤,再加上財政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新增支出規模不小于2萬億元,而且增加的規模主要用來減稅降費,特別是退稅,這相當于給登高山的人輸氧。當然,我們還有配套的金融、就業等多項舉措。

我們今年采取的舉措不僅是應對短期的,也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決不預支未來,是可持續的。正像記者朋友提到的,中國還有應對氣候變化、收入差距、債務等眾多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中長期過程中,包括今年有力地應對。有關方面的措施我們都在安排部署。中國現代化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你剛才提到烏克蘭局勢。當前烏克蘭局勢世人矚目,中方也深感擔憂和痛惜,真誠地希望烏克蘭局勢能夠得到緩解,早日回歸和平。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發展雙邊關系從不針對第三方。我們將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精神,同各方發展合作關系,為世界提供更多的穩定性。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路透社記者: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襲擊以來已經造成200萬難民,數百名平民死亡,人們對核態勢升級前景也感到擔憂,但中方一直沒有對俄的行為進行譴責,或者將其稱之為“入侵”,是否不論怎樣中方都不會對俄進行譴責?在俄羅斯面臨制裁的情況下,中方是否會進一步對俄羅斯提供經濟、金融支持?是否擔心這樣做會受到來自其他國家制裁的負面影響?

李克強:我剛才說了,中國從來都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關于烏克蘭局勢,中方主張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也應該得到重視,中方據此作出我們自己的判斷,并愿意和國際社會一道為重返和平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的烏克蘭局勢確實令人擔憂,應當盡最大努力支持俄烏雙方克服困難進行談判,談出和平的結果,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我們都支持和鼓勵。當務之急要避免緊張局勢升級甚至失控,國際社會和各方對此都是有共識的。

中方呼吁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中方已經提出應對烏克蘭人道局勢的倡議,并將繼續向烏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當前世界經濟因受疫情沖擊等影響已經很艱難了,有關制裁會對世界經濟復蘇造成沖擊,對各方都不利。中方愿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繁榮作出自己建設性努力。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記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有關研究顯示,降費對于小企業的幫助是最大的,減稅次之。您能否與我們分享關于減稅降費影響的具體數據?另外,由于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的放緩,地方政府財政有所減少,對這方面有什么考慮?還有就是涉及消費方面,政府會考慮采取發放消費券等類似的政策措施嗎?

李克強:結論是要有理論和實踐支撐的。從我們這幾年的實踐看,減稅降費效果最直接。我記得去年到東部地區和十幾位企業家交談,他們談到了企業運行中的困難,希望國家再出臺一些宏觀支持政策。我當時就說,中央政府的政策儲備是有的,但需要集中使用。有三項選擇,但只能做選擇題,就是三選一。一是大規模投資,也許你們可以得到訂單。二是發放消費券,可能會直接刺激消費。三是給企業減稅降費,穩就業、促投資消費。他們沉默一會兒,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們選擇第三項。因為這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從今年我收到的有關報告看,普遍把減稅降費作為對政府宏觀政策的第一期待。看來,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

我在材料上也看到,有人擔心減稅降費實施幾年了,邊際效應是不是已經遞減了,也就是說作用不像以前那么大了。這次我們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是退稅和減稅并舉,規模2.5萬億元。在2020年經濟受沖擊最嚴重時,我們也就是這么大的政策規模,最終挺過來了,而且我們這次調整了結構,把退稅頂在前面。所謂退稅,就是按照增值稅稅制的設計,對市場主體類似于先繳后返的稅額,我們采取提前退稅的辦法,就是一次性把留抵的稅額退給企業,規模1.5萬億元以上。如果效果好,我們還會加大力度。

我們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因為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支撐的就業人口多,而且現在是他們資金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業、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稅額在年內全面解決,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稅逐月解決。我在政協參加討論的時候,一位政協委員是企業家,他就告訴我,相比其他減稅降費和投資等措施,退稅效果來得最快、來得最好。跑個項目可能有很多周折,退稅等于是給企業直接發現金、增加現金流,是及時雨。看來,說破千言萬語,不如干成實事一樁,一定要把這項關鍵性措施落到位。

減稅降費是在做減法,但實質上也是加法,因為今天退,明天就是增,今天的減,明天就可能是加。去年新增納稅市場主體交的錢,超過了我們當年減稅的錢,這是有賬可查的。從2013年我們實施增值稅改革以來,以減稅為導向,累計減了8.7萬億元,當時我們的財政收入大概11萬億元,去年已經突破了20萬億元,增加了近一倍。因為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受益了,效益增加了。可謂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

剛才你說到地方財政收入遇到新的困難,我們注意到了。所以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幅是多年來少有的,增長18%,總規模達到9.8萬億元。退稅主要是中央財政掏腰包,當然地方政府也得“湊份子”。我們退稅的錢是直達企業,考慮到基層的困難,我們對基層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是直達市縣以下基層。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多一分那是添光彩。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鳳凰衛視記者:去年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先后進行了選舉委員會選舉以及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今年還要舉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一方面是實行新的選舉制度,另外一方面現在香港疫情還沒有出現好轉的跡象,大家非常關注這場選舉。請問總理對此如何評價?

李克強:當前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特區政府依法決定推遲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集中精力抗疫,我們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央政府每天都在關注著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特區政府要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中央政府會全力支持香港抗疫。

我們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特區政府換屆將嚴格依照基本法相關規定進行。希望特區政府團結帶領香港各界人士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鞏固好、提升好香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大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當前,我們看到了一些企業預期不穩,部分行業崗位縮減,還有的企業出現了裁員。另外一方面,新的需要就業的人口又在不斷增加。請問總理,今年我們將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實現穩就業的目標?

李克強:就業不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有就業才有收入,生活有奔頭,也為社會創造財富。我記得去年到企業調研時,有企業負責人跟我說,到了8月份,許多職工向他預支工資,為什么?9月份孩子要交學費。春節前我到西北農村調研,一位農民就告訴我,他一個孩子上大學,一年得花費一萬多塊錢,還有一個上高中,一年得8000多塊錢,靠種幾畝地是不行的,必須有打工的收入。我真是為我們的人民群眾感動。他們在努力打拼,打工、就業不僅關系當前家庭生計,也在為下一代爭取更好的未來。

今年我們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財政貨幣政策要圍繞實現就業目標來展開,所以我們強調就業優先也是宏觀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為實現就業目標努力。我們現在每年新增城鎮就業必須有1100萬人以上,最好有1300萬人以上。我總覺得,只要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就能夠實現有些人說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有一個實例,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的時候,我們沒有定經濟增長指標,但是我們定了一個明確的指標,就是新增城鎮就業要900萬人以上,結果實現了1100萬人以上的新增城鎮就業,經濟不僅實現了正增長,而且增速達到2.2%,在主要經濟體中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今年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是多年來最高。高校畢業生1076萬,是歷年最高。還有近3億農民工要有打工的機會,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有一些企業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業。城鎮新增勞動力是在增長的,要有新的就業平臺。對于新增需就業人員,我們要給他們以培訓等多方面支持舉措,用市場化的方法來解決就業問題。比如這些年我們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動能。我們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們的特長、聰明才智發揮出來,那就業的大舞臺會絢麗多彩。

這里還不得不提到靈活就業,因為這方面有2億多人,形式多樣、覆蓋面廣。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種就業形式會比較長期地存在。他們風里來、雨里去,確實很辛苦,很多地方在給他們提供暖心服務。針對他們的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問題,政府要逐步完善政策,也就是說要給這些“騎手”們系上“安全帶”,讓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既解燃眉之急,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位于梅地亞中心的分會場舉手提問。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西班牙埃菲社記者:疫情發生已經兩年了,在過去兩年當中,中國基本是“關閉”。中方現在是否考慮將目前的“動態清零”疫情防控政策變得更加可持續?是否有一個向世界“開放”的路線圖?

李克強: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傳播兩年了,病毒一直在變異,一些規律還需要深入研究,相應的像疫苗保護、有效藥物研發等也需要加強。國際社會當前還是要團結合作、守望相助,相互之間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努力為世界回歸正常共同創造條件。

中國一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動國際交往合作,我們會根據疫情的形勢變化和病毒的特點,使防控更加科學精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疫情發生以來,我多次與國際組織負責人、跨國公司負責人、企業家對話,他們都希望保證必要的商務往來。我們已經開通了“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對一些關鍵環節的企業和項目,保障他們正常的生產經營。我們會不斷地積累經驗,及時應對可能發生的變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暢通起來。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新華社記者:這些年,我國的營商環境雖然有所改善,市場主體大幅增長,企業辦事也方便了許多,但各種干擾仍然不少。請問在當前情況下,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方面還會做哪些努力?

李克強:近10年,國務院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會議。我也注意到,今年一開年,許多地方都圍繞改善營商環境的主題來開會。可以說,“放管服”改革是為市場主體改良生長的土壤,減稅降費是為他們施肥澆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要推動更多的市場主體生根發芽。只要我們把人民的創造力發揮出來,把市場主體的活力激發出來,大家可以想象經濟的生動局面。但政府必須進行刀刃向內的改革,不能讓政府部門圍繞著自己的權力在轉,而要通過改革,讓市場主體層出不窮、生機勃勃。

觸動利益是比觸動靈魂要難的。但政貴有恒,這些年我們持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推進“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項行政許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許可退出歷史舞臺。過去辦企業拿執照要幾十天的時間,多的要上百天,現在在全國范圍內平均4天,最少的地方1天。現在大約9成的政務服務是網上辦、掌上辦、異地辦、不見面辦。實際上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籬、突破了傳統思維。惠企利民的措施我們會繼續推進下去。

這些年通過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我國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5億戶,比10年前凈增了約1億戶,主要是民營市場主體,其中個體工商戶達到1億戶。可不要小看個體工商戶,他們一頭連著眾多人的生計,一頭連著大眾的消費。我在政協參加討論時,那些企業家就說,如果沒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打通“微細血管”,大中企業甚至國企央企都動不起來。

大家到經濟發展好的地方看一看,那里都是改革力度大、營商環境好、市場主體多,所以經濟蓬蓬勃勃。當然,我多次強調,“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責,“管”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責。“放”也不是放任,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行為要堅決打擊,尤其是對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群眾利益的,像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金融等領域,要加強監管,違規違法的必須受到懲處。現在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變化發展,我們要不斷完善監管規定和方式,使市場主體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競爭和發展。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彭博社記者:50年前,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的訪問開啟了美國對華接觸的時代,去年拜登政府宣布這一時代已經結束,美中兩國現在正進入激烈競爭的時期。您是否同意這一評價?禁止在華銷售美國的半導體以及禁止中國企業在美上市這樣的情形會不會變得越來越常見呢?

李克強:50年前,中美兩國打破堅冰,開啟了關系正常化航程。半個世紀過去了,兩國關系雖然時有磕磕碰碰,但一直是向前發展的。我們還是希望,雙方按照兩國元首去年年底視頻會晤達成的共識,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還是要多對話、多溝通。既然雙方互相打開了大門,就不應再關上,更不能“脫鉤”。

中美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處理好彼此的關系,事關兩國人民的福祉。當前不少全球性的挑戰都需要中美兩國開展合作、共同應對。應該說,中美合作對兩國、對世界都有益。

當然,中美兩國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有分歧也是難免的。但我們認為,合作應當是主流,因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依賴于合作。即使我們在經貿領域有市場競爭,那也應該是良性、公平的競爭。去年,兩國貿易額超過75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近三成。這說明什么?中美合作領域是廣闊的,是有巨大潛力的。如果美國放寬對中國的出口限制,雙邊貿易額還會更大,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會從中受益。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擇寬處行,謀長久利。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中國新聞社記者:這兩年受疫情沖擊,我們發現以前有一些經常去的小吃店、小餐館關門之后就沒再開業,包括餐飲在內,旅游、零售、客運等行業也受到很大影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穩市場主體保就業。請問總理,在幫助特殊困難行業方面,今年我們將拿出哪些舉措?

李克強:疫情發生后,受沖擊最大的是服務業,特別是接觸型的服務業,其中量大面廣的是中小微企業。他們底子本來就薄,而且可以說是精打細算、日清月結地經營,很多困難積累起來讓他們難以支撐。幫助他們實際上也是支撐就業,因為僅1億個體工商戶就帶動了近3億人的就業,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幫他們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看到“秤砣雖小壓千斤”,得給他們及時的扶持。

對這些特殊困難行業,我們已經出臺了40多項扶持政策。僅退稅這一項,粗算一下,像餐飲、旅游、客運、文化等幾個行業就能夠享受1800億元。他們不僅需要財政的支持,對那些市場前景好的,金融業也要給予“無縫續貸”。而且對他們需要階段性減免房租、電費的,有能力的地方也應該給予支持,這實際上也是業主在拉住客戶。

當前,消費需求的確比較疲弱,主要是線下消費需求疲弱。大家可以想象,市井長巷店鋪林立、熱氣騰騰,那就是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如果關門了,那可不是大吉,老百姓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我們扶持這些特殊困難行業,不僅是讓他們挺過去,也是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有溫度,讓我們的經濟能夠顯示更多生機。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位于梅地亞中心的分會場采訪。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臺灣東森新媒體記者:在疫情持續蔓延、兩岸關系不確定不穩定性增加的情況下,請問大陸方面將如何應對臺海局勢,維持并且增進兩岸民眾的福祉?

李克強:我們的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作了表述,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兩岸同胞說到底是一家人,手足親情任何時候是割不斷的,我們愿意繼續同廣大臺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對來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就一定能夠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享中華民族復興的福祉。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今年是本屆中國政府的收官之年。回顧過去4年多的歷程,您認為本屆政府取得的成績有哪些?遇到的最大挑戰又是什么?在本屆政府的最后一年里,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您將重點實施哪些政策,以更好地穩定社會信心、回應民眾的關切?

李克強:本屆政府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矛盾和困難疊加。說到最大的挑戰,那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給經濟帶來的嚴重沖擊。我們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行不避險,盡了最大努力。

記得我出任總理時在這里召開第一次記者會,也就是在這個大廳里邊,就明確表明,要持續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正,這是我們政府的基本任務,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這些年,我們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創新施政方式,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方式來應對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尤其是宏觀政策的實施直面市場主體的需求;堅定推進改革,簡除繁苛,維護公正,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和新動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堅持就業優先,把握國情實際,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等。政府工作有人民群眾認可的地方,也有與他們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這些我們是清楚的。

至于你說到今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擔任總理的最后一年。我們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困難和挑戰依然眾多,我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剛才回答問題中已經對應對困難挑戰作了說明和闡述。我和我的同事們,會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恪盡職守,用實干來踐行承諾。

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奮斗,中國經濟一定能夠爬坡過坎,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并為以后的發展奠定應有的堅實基礎。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人民日報社記者: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還是有不少人仍然感覺到生活不易,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基本民生帶來了較大影響。請問總理,今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會有什么考慮和舉措?

李克強:這些年,我國居民的收入和GDP增長是基本同步的。但是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城鄉差距是明顯的,公共服務要均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年年初,有關方面給我遞了反映民生十盼的材料,我看多數都是基本民生,而且多數來自農民群眾。所以政府要始終把發展經濟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當然,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我國現在財政總收入已經有20萬億元了,但并不寬裕。連續10年了,我們盡力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不低于GDP的4%,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主要是面向義務教育、面向農村,因為我們農村的戶籍人口現在還有7.6億,還要進一步加大向農村和邊遠地區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們已經建立了面向14億多人的、可以說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保網,但水平還不高,所以這方面今年財政補助標準人均又增加了30元。我們建立了大病醫保的制度,拿基本醫保去購買商業大病保險的經辦服務,這樣使得一些病種在有些地方能報銷到30萬元到50萬元,高的地方還有不封頂的。總體上城鄉居民看病的報銷比例能夠達到70%,隨著國力的增加還會逐步提高。特別是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對因病返貧、因大病致貧的要予以特殊的支持幫助。

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聯,現在我們跨省流動的人口超過1個億,他們異地就業、養老、就學,辦有些事往往要來回跑,“跨省通辦”已經成了新剛需。我們今年要實施一項新政策,就是把人們常用的身份證電子化,也就是說你辦有關事項,拿著手機一掃碼就可以了。當然,我們也要為那些不用智能手機的人特別是老年人提供便利,還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隱私。

保障基本民生既要用力量力,更要用心,要堅持實事求是,讓事實說話,要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民生問題聯系著民情、民意甚至民心,政府的職責就是要順應民心,給人民排憂解難,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這里我還要強調一點,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這是人民政府必須扛在肩上的。最近,有的地方發生了嚴重侵害婦女權益的事件,我們不僅為受害者痛心,也對此事十分氣憤。對漠視群眾權益的,要堅決追責問責,對那些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要嚴厲打擊、嚴懲不貸。保民安和惠民生是不可分割的,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盡力惠民生、盡力保民安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

3月11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位于梅地亞中心的分會場采訪。新華社記者 盧燁 攝

日本共同社記者:中國政府表明正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提出為了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要設置“紅綠燈”,特別是加強了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但是外國資本則擔心因為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國政府會不會進一步加強對企業行為的限制?請問中方看法如何?有方法降低投資者的憂慮嗎?

李克強:我們說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奮斗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國沒有變也不會變,而且我們的外商投資法都有明確規定,要說變只會向有利于擴大開放、有利于投資貿易的方向發展。

外商來華發展了自己,也給我們帶來了投資、銷售渠道,帶來了我們需要的商品,對大家都有利,我們為什么要限制呢?剛才我講到“放管服”改革,就是強調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目的還是要給依法經營的企業撐腰打氣,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一律平等發展、公平競爭。當然,也希望企業在發展當中都是規范、健康的。

中國太大,你要找個案都能找得到。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現在進口對工業的綜合影響度超過70%,我們連續10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而且連續5年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當然,總體上我們還處于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但這也表明產業和消費都在升級,市場潛力大,各類投資都有很大空間。

相關國家和我們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實施,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我們會利用這一契機,繼續推進自由貿易,對國企、民企、外企一視同仁,繼續把中國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資的熱土。

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會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中國這40多年,從來都是在改革中前進、開放中發展。只要是有利于擴大高水平開放的事情,我們都愿意積極去做,而且要堅定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這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

中國對外開放40多年了,發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這是個機遇的大門,我們決不會、也決不能把它關上。

記者會采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主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分會場設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記者會歷時約130分鐘。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