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工業實力持續增強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

2022-09-15 14:47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體: 打印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工業的發展不斷推動社會進步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工業經濟邁上了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呈現出生產穩定增長、結構優化轉型、多種經濟類型蓬勃發展等特點,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一、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和錯綜復雜發展環境,我國工業領域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靈活調整發展策略,積極適應百年變局,沉著應對疫情沖擊,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總量規模持續擴大,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一)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撐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對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形成有力支撐。2013—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1%,遠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增長水平。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拉動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8.1%,是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工業經濟持續壯大,中國制造水平快速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增加值總量不斷攀升,成為驅動全球制造業增長的重要引擎,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40萬家,工業總體實力再上新臺階。

工業經濟持續壯大,制造業規模穩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總量首次突破20萬億元,2018年突破30萬億元,2021年達37.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2.6%。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之后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額達28.5%,較2012年提升6.2個百分點,在全球工業經濟增長中的驅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快速增長。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達到3594億塊,比2012年增長361.0%;乙烯產量2826萬噸,增長90.1%;天然氣2076億立方米,增長87.7%;房間空氣調節器2.2億臺,增長76.1%;化學纖維6709萬噸,增長74.8%;發電量8.5萬億千瓦時,增長71.1%;十種有色金屬6477萬噸,增長62.3%;粗鋼10.4億噸,增長43.0%;液晶電視機1.7億臺,增長52.6%;微型計算機設備4.7億臺,增長46.8%;移動通信手持機16.6億臺,增長40.6%;汽車2653萬輛,增長37.6%。

(三)工業企業效益穩步改善,工業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掣肘、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一系列壓力,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工業經濟經受住歷次大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改善,工業經濟對抗沖擊能力不斷增強,發展韌性充分彰顯。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穩步改善。隨著“三去一降一補”、制造強國戰略等系列措施的逐步實施和鞏固,市場供需達到更高質量平衡,工業企業盈利空間增加,企業效益不斷改善。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7.7%,年均增長3.6%;實現利潤總額8.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0.7%,年均增長3.9%。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3.74元,比2012年減少0.68元。

工業經濟對抗沖擊能力凸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重創世界經濟。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工業經濟從疫情中率先恢復并向好發展。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8.0%,兩年平均增長9.5%,較2019年加快8.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27.2%,兩年平均增長15.0%,由2019年利潤下降轉為大幅上升;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81%,較上年提高0.49個百分點。

二、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模式持續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工業領域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科技水平,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程度同步加深,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企業盈利結構改善,高端制造大幅增長,新興產品增勢迅猛,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顯著提升,我國工業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升。

(一)生產結構優化升級,高端制造快速增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發展。2013—2021年,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2%和11.6%,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4和4.8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年均增長13.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年均增長13.6%,醫藥制造業年均增長11.7%,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年均增長10.9%。2021年,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32.4%和15.1%,比2012年分別上升4.2和5.7個百分點。

(二)企業盈利結構改善,高端制造優勢明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工業企業盈利狀況不斷改善的同時,利潤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2021年,裝備制造業實現利潤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比重為32.1%,比2012年上升1.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占比為20.8%,比2012年上升10.7個百分點。2021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6.1%,年均增長4.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高0.4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12.6%,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高8.7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年均分別增長14.4%、11.2%。

(三)新興產品增長迅猛,創新驅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工業新興產品快速增長。當前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已進入實質性應用階段,企業在自動化生產、在線運維等方面數字化轉型成效明顯。2021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36.6萬臺,比上年增長67.9%。科技創新驅動新興產品快速增長。2021年,光電子器件產量達1.2萬億片,比上年增長24.1%;太陽能電池2.3億千瓦,增長42.1%。居民消費升級為新興產品帶來廣闊市場和光明前景。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68萬輛,比上年增長145.6%;服務機器人產量921萬套,增長48.9%;智能手表6687萬個,增長37.0%。

(四)工業產業鏈日臻完善,自主可控能力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不斷調整完善產業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和潛在風險沖擊。我國已成為全球唯一制造業全產業鏈國家,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提升,為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可靠支撐。制造業國產化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總體自主可控。產業鏈自給率較高,在輸變電、軌道交通設備、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多個領域的終端產品方面具有全球領先優勢。

三、各種經濟類型蓬勃發展,市場主體活力迸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宏觀政策,保障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企改革成效明顯,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民營經濟煥發活力,外資外貿保持增長,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政策顯效,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一)國有企業改革提質增效,持續發揮國有經濟支柱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動國有企業改革一系列方針政策引領下,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成果逐步顯現,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利水平提升,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向重要行業領域集中,持續發揮國有經濟支柱作用。

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50.0%,年均增長4.6%,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水平0.7個百分點。2021年,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6.9%,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水平,比2012年提高0.7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凈資產穩步增長。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凈資產持續增加。2021年末,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凈資產達到22.2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84.0%,年均增長7.0%。

在關系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國有經濟保持主導地位。2021年,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資產總計中占比75.3%,比2012年上升5.2個百分點;在黑色、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中分別占比70.2%和57.1%,上升21.7和13.4個百分點;在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占比81.2%,上升0.4個百分點。在家具制造、造紙、化工等行業中,國有企業有序退出,資產總計占比均比2012年有所下降。

(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市場煥發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重大方針,通過實施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精準幫扶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民營經濟規模壯大、盈利能力提升、吸納就業增強,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盈利和吸納就業能力顯著增強。2013—2021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0%,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水平1.2個百分點。2021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4.4%,年均增長4.2%,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水平0.3個百分點。2021年,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吸納就業3582萬人,比2012年增長14.7%,吸納就業人數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8.1%。

隨著扶持中小企業政策惠及面不斷擴大,中小企業盈利能力增強,數量明顯增加。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26.7%,年均增長2.7%。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數量為40.1萬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98.1%,比2012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三)外資外貿保持增長,市場融合拓寬加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深化改革開放,開放領域不斷拓寬,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我國以雄厚的物質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本、巨大的發展潛力、廣闊的市場回旋空間吸引了眾多外商投資,外資工業經濟持續增長,“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等推動外貿市場進一步融合,工業產品出口保持增長,結構逐步優化,進一步助推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2021年,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63.6%,年均增長5.6%,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整體水平1.7個百分點。2021年,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企業資產總計28.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67.2%;實現營業收入28.8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29.8%。

工業產品出口保持增長,結構逐步優化。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4.5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6.1%,年均增長3.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比2012年增長63.7%,年均增長5.6%。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為51.5%,比2012年上升8.7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所占比重均保持在55%以上,2021年達到59.0%,較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領域爬坡過坎,不斷改革優化,持續發展壯大,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做出重要貢獻。邁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工業經濟要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持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