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共和國的足跡:1965年:“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9年08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1960年,參加紅旗渠建設工程的林縣群眾在工地上緊張施工(資料照片)。

 精彩圖集(1965年:“愚公移山,改造中國”)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愚公移山”,是一個在中國流傳幾千年的寓言故事。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作閉幕詞時引用了這個典故,對其重新詮釋,賦予嶄新的時代涵義,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忍不拔、不懈奮斗精神的寫照。新中國成立后,當家作主的勞動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跡。1957年10月9日,毛澤東在一份報告中了解到,原本是一個窮山村的山東莒南縣厲家寨,通過整治土地、興修水利、科學種田,使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煥然一新。他揮筆寫下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的批語。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從此成為鼓舞全國人民改造山河、改變一窮二白落后面貌的動員口號,成為一種改造中國社會、改造自然的巨大精神力量。為這個偉大精神所感召,中國人民抒寫了無數重整山河的壯麗詩篇。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全國人民面對極端困難的考驗,展開了一場同自然災害和物質匱乏的斗爭。山西昔陽縣大寨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河南林縣(今林州市)人民開鑿紅旗渠、重新安排山河的壯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大寨,位于山西省晉中太行山麓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區。這里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全村耕地被溝壑切割分散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大寨人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從1953年開始,用五年時間,改造了全村七條大溝,把深溝變成了良田。1962年,在全國大災和嚴重困難的年景下,大寨糧食畝產竟達到774斤,高出同縣平均產量530斤,一畝地等于別人的三畝半。大寨人沒向國家要一分錢,完全憑借自己的雙手,苦干、實干、拼命干,終于實現了豐收的夙愿,被譽為“全國農業戰線的一面紅旗”。毛澤東贊賞大寨人艱苦奮斗的精神,發出向大寨學習的號召。

    河南省林縣位于太行山東麓,自古以來就嚴重干旱缺水,這種狀況制約當地經濟發展,造成人民的極度貧困。50年代初,全縣90萬畝土地中只有1.3萬畝可以水澆,500多個村莊中有300多個嚴重缺水,農民吃水要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外去挑。林縣人民在縣委帶領下,大膽設想劈開太行山的重巒疊嶂,引漳河水入林縣,徹底改變缺水狀況,“重新安排林縣山河”。1960年初,3.7萬名林縣群眾開始向太行山開戰。

    經過不到八個月的奮戰,林縣人民用最普通的工具,斬山崖,搬山垴,填溝壑,穿鑿了總長度600余米的7個隧洞,建渡槽、路橋和防洪橋56座,完成土石方445.65萬立方米,砌石42.86萬立方米,攔住了奔騰不羈的漳河。經過五年苦戰,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通水,實現了千百年來林縣人民渴望水的夢想。隨后用了七八年時間,進行支渠配套、總干渠加高加固,直至1974年8月,紅旗渠全部竣工。周恩來曾說,這條盤繞在太行山千嶂絕壁上的藍色飄帶,是新中國創造的兩大奇跡之一。紅旗渠被譽為“人造天河”,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發揮著積極效益。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