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中國的勞動就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2年04月20日 14時20分   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一切有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就業機會,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各國政府的重要職責和使命。中國是一個人口和勞動力大國,就業工作任務艱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解決就業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就業制度,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特別是2002年以來,立足于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著眼于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中國政府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在廣泛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中國特色的積極就業政策,通過開發就業崗位、增加資金投入、給予稅費減免、實施小額貸款、提供社會保險補貼等措施,幫助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再就業。從2003年起,中國政府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控制失業率列入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建立了國務院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完善了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2005年,針對新時期就業再就業工作的形勢和特點,對積極的就業政策進行了延續、擴展、調整和充實,配套出臺了信貸、稅費、財政、社會保障以及勞動力市場管理服務等一系列專項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就業再就業政策體系。2007年8月,中國頒布《就業促進法》,并于2008年1月1日實施,標志著中國就業工作由政策扶持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經過努力,中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困難群眾就業得到有效幫扶,公共就業服務日益健全,職業培訓取得較大進展,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

    一、就業規模。中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以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擴大就業規模打下了堅實基礎。2008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轉移農業勞動力800萬人以上。城鄉從業人員從2008年底的75564萬人增加到2011年底的76420萬人。

    二、就業結構。中國政府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來實現就業結構的調整,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8-2010年,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由39.6%下降為36.7%,第二產業由27.2%上升為28.7%,第三產業由33.2%上升為34.6%,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年均增加622.5萬人。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新的就業增長點。

    三、高校畢業生、婦女、殘疾人等群體的就業。中國政府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就業工作首位,制定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實施高校畢業生“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三年百萬就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志愿服務西部、教師特崗等基層就業項目,鼓勵和扶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并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時,統籌做好婦女、殘疾人、被征地農民、復員轉業軍人等群體的就業工作。制定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并積極開發和拓展適合婦女就業的領域、行業和就業形式,為不同就業需求的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制定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律法規,實行集中就業與分散就業相結合的方針,采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不斷加大對就業困難群眾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的幫扶力度,積極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有針對性地扶持大批困難群眾實現了就業,零就業家庭幫扶機制基本形成。

    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引導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促進農村勞動力在當地就業。同時,逐步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政策,積極改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就業環境,通過加強就業服務,向農民工開放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開展勞務協作,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等措施,組織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跨地區流動就業。目前,中國已實現了2億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其中進入城市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超過1.5億人。

    五、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的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建設,不斷完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建立縣區以上綜合性服務機構,街道(鄉、鎮)社區服務窗口以及就業訓練、創業服務等服務實體,形成了覆蓋省、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的五級服務網絡。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職能不斷增強,免費開展政策咨詢、市場供求信息發布、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就業援助、創業服務、投訴、舉報受理服務,承擔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管理,提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檔案管理、考試認證、專家服務等服務項目。不斷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的信息化程度。實施“金保工程”,初步建立以中央、省、市三級網絡為依托,覆蓋全國的統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電子政務系統。通過發行社會保障卡,開通12333專用公益服務電話號碼、短信平臺和建立政府服務網站等形式,為政策咨詢、信息獲取、業務辦理、個人賬戶查詢等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六、失業調控。中國政府目前公布的失業率為城鎮登記失業率,是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數與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例。2003年以來,中國政府把城鎮登記失業率納入宏觀經濟調控指標,積極采取措施調控失業。同時,努力做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富余人員安置、淘汰落后產能和兼并重組企業職工安置、規范企業裁員、建立失業動態監測和失業預警制度等工作,從產生失業的源頭抓起,采取多種措施,預防失業、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呈穩步下降態勢。2008年以來,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1%左右。

    七、職業技能培訓。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企業需要,進一步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組織實施 “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為抓手,以技工學校為骨干,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不斷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2011年,有2200多萬人次接受政府各類補貼性職業培訓,全國近3000所技工院校培養畢業生 119萬人,就業率超過96%。同時,進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拓寬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2008-2011年,全國累計培養高技能人才923萬人,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八、勞動者就業權益維護。中國政府積極致力于構建規范、和諧、有序、穩定的勞動關系,切實保障勞動者就業的基本權益。相繼頒布了《勞動法》、《工會法》、《職業病防治法》、《職業教育法》、《安全生產法》、《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實施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以及《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規,制定了涉及勞動合同、集體合同、企業工資分配、最低工資標準、工時、休息休假、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勞動保障監察等各方面的規章和政策性文件,并批準了《最低年齡公約》、《就業與職業歧視公約》等24個國際勞工公約,其中包括4項核心公約。勞動合同制度全面實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穩步推進,縣級以上普遍建立了由政府部門、工會和企業代表組織組成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在中國,企業和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都可以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的渠道解決。2008-2011年共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57.1萬件,涉及勞動者382.8萬人,結案率保持在85.5%以上。同時,建立和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制度,對各類用人單位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暢通公共服務電話和信息網絡等投訴舉報渠道,糾正和查處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2008年以來,全國共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168.6萬件,主動檢查用人單位713.8萬戶次,責令用人單位為4453.3萬名勞動者補簽了勞動合同,責令用人單位補發勞動者工資待遇等427.2億元,督促39萬戶用人單位辦理了社會保險登記、申報,督促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196.5億元。

    “十二五”時期,中國就業總量壓力將繼續加大,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相適應、勞動力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出,就業任務更加繁重。中國政府將切實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以充分開發和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為出發點,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的機制,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平等就業機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高就業質量,努力實現充分就業。一是堅持促進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將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依靠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增長,以擴大就業來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保證。二是堅持促進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的要求,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擴大就業,提高就業質量。三是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與政府促進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進一步強化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責任,將促進就業作為制定、實施和調整經濟社會政策的基本目標,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特別是注意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作用,調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擴大和穩定就業的積極性,共同做好就業工作。四是堅持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勞動者權益相結合。重視勞動者利益訴求,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服務職能,探索形成企業與職工利益共享機制,統籌處理好維護勞動者就業權利與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權利的關系,通過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實現擴大就業規模與提升就業質量的統一。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