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內蒙古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3年04月08日 11時19分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放大圖片


自治區主席:巴特爾

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區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號

郵政編碼:010098
電話:0471-6944404
網址:www.nmg.gov.cn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橫跨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區。土地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2.3%,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名列第三位。東南西與8省區毗鄰,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國境線長4200公里。

地理和自然狀況

  地 貌 全區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大部分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還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氣 候

全區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響,形成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的復雜多樣的氣候。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秋霜凍往往過早來臨;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間,無霜期在80-150天之間,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時以上。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是全區氣候差異的重要自然分界線,大興安嶺以東和陰山以北地區的氣溫和降雨量明顯低于大興安嶺以西和陰山以南地區。

自然資源

動植物:內蒙古自治區分布有各類草原野生高等植物2781種,植被組成主要有喬木、灌木、半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類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積最廣。按類別分,種子植物2208種,蕨類植物62種,苔蘚類植物511種。全區野生脊椎動物眾多,總計712種。主要有圓口綱1種、魚綱100種、哺乳綱138種、鳥綱436種、爬行綱28種、兩棲綱9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16種,一級保護動物26種,二級保護動物90種。全區有中國和日本兩國政府保護候鳥及棲息環境協定中規定的保護候鳥128種,有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政府保護候鳥及棲息環境協定中規定的保護候鳥45種,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物種脊椎動物99種。

水資源:內蒙古大小河流千余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條,主要河流有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和西遼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羅棋布,較大的湖泊有295個,面積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達賚湖、達里諾爾和烏梁素海。內蒙古水資源總量為545.9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74.5%;地下水139.35億立方米,占總量的25.5%。

森林草原資源:內蒙古自治區耕地面積714.9萬公頃,草原面積8666.7萬公頃。據2008年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全區林地面積6.59億畝,森林面積3.55億畝,人工造林保存面積9790.35萬畝,宜林地面積2.37億畝,均居全國第一位;有林地面積2.55億畝,天然林面積2.1億畝,居全國第二位;森林覆蓋率20%。全區活立木總蓄積量13.61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五位。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碳庫、基因庫和木材資源基地。全區有大興安嶺南部、寶格達山等11片次生林區和人工林區。據第一次內蒙古自治區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全區有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濕地4大類13種類型濕地,面積6368萬畝,占全國濕地面積的11%,占全區土地面積的3.59%,濕地面積居全國第三位。

礦產資源:截止到2011年底,在全國已發現的172種礦產資源中內蒙古就有143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有98種。資源儲量居全國之首的有12種、居全國前3位的有30種、居全國前10位的有70種。稀土查明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全區煤炭累計勘查估算資源總量8080.65億噸,其中查明的資源儲量為3765.35億噸,預測的資源量為4315.30億噸,居全國第1位。查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6663.62億立方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61370.35萬噸,累計查明貴金屬金551.43噸,銀3.41萬噸;銅、鉛、鋅3種有色金屬資源儲量4038.95萬噸。

旅游資源

內蒙古旅游資源豐富,概括起來有十大景觀,即草原、森林、沙漠、河流、湖泊、溫泉、冰雪、邊境線、民族風情、歷史古跡。其中不乏世界級精品,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長城、陰山古剎五當召、五塔寺、貝子廟等。呼倫貝爾草原是中國最美的天然草原,克什克騰旗世界地質公園、阿爾山火山遺址地質公園等景觀獨特,科學價值高。截至2012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共有一定規模的旅游區(點)600多處,以重點旅游區(點)和旅游城市為支點,形成了四條精品旅游線路。全區共有注冊旅行社835家,星級飯店320家,A級旅游景區263個,工農業旅游示范區(點)19個,農家游、牧戶游接待戶300多家。此外,內蒙古旅游那達慕、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額濟納金秋胡楊節、滿洲里中俄蒙三國旅游節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節慶活動已成為內蒙古旅游名牌產品。

 環境保護

截至2012年底,內蒙古自治區確定自然保護區18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5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6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372.82萬公頃,占全區國土面積的11.6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09.4萬公頃。受自然條件制約,內蒙古生態環境較為惡劣,近年來內蒙古堅持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整體惡化趨勢趨緩,局部地區明顯改善”的良好效果。截至2012年底,全區擁有各級環境監測站105個。全區監測的15個城市中,14個城市空氣質量為二級良好,1個城市空氣質量為三級輕污染,空氣質量良好城市比2011年增加一個。

人口

人口狀況

內蒙古自治區由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朝鮮等49個民族組成。截至2012年底,全區總人口為2489.85萬人,比上年增加8.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37.64萬人,比重為57.74%,鄉村人口1052.21萬人,比重為42.26%,自增率3.65‰,比上年增加0.15個千分點。2012年,全區共出生人口22.79萬,出生率9.17‰,死亡人口13.72萬,死亡率5.52‰。

科教狀況

2012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共有普通高等學校48所,全年招收學生11.09萬人,年末在校學生39.1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10.58萬人。全年招收研究生5698人,年末在校研究生16227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研究生4970人。全區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76所,全年招收學生9.6萬人,年末在校學生27.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學生4.72萬人。全區有普通高中272所,全年招收學生17.17萬人,年末在校學生50.0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3.62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3.23%。

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25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85項,應用技術成果438項,軟科學成果2項。全年專利申請4732項,授權專利3090項,分別增長23.2%和36.6%。年內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數3463個,增長0.8%。合同成交金額218.44億元,其中區內成交技術金額124.1億元,向區外輸出技術成交金額0.74億元。

經濟

國內生產
總值(GDP)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內蒙古自治區實現生產總值15988.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7%。人均生產總值實現重要突破,2012年人均生產總值64319元,比上年增長11.3%,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0189美元,首次超越1萬美元。

2012年,內蒙古第一產業增加值1447.43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9032.47億元,增長14%;第三產業增加值5508.44億元,增長9.4%。2012年,全區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9.1:56.5:34.4。

財政狀況

初步統計,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實現2497.3億元,比2011年增加235.5億元,增長10.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52.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01.3%,比2011年增加196.1億元,增長14.5%;上劃中央稅收944.5億元,比2011年增加39.4億元,增長4.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完成1119.9億元,增長13.6%,占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1%.2億元,降低15%;政府性基金支出662.1億元,比2011年減少46.2億元,降低6.5%。12個盟市除錫林郭勒盟外,其余11個盟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5個盟市增幅回落10個以上百分點。西部七盟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774.9億元,占全區的71.1%,占比回落1.7個百分點,增長7.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5.2個百分點。其中,“呼包鄂”地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463.1億元,占全區的58.6%,增長6.2%,增幅回落28.4個百分點。東部五盟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586億元,占全區的23.5%,占比上升2.1個百分點,增長2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個百分點。2012年,12個盟市中有7個盟市地方財政收入增幅低于15%,其中占全區地方財政總收入三分之一的鄂爾多斯市僅比上年同期增長3%。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300億元,分別達到326.8億元和316.3億元,錫林郭勒盟地方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30.9億元。旗縣財政收入實現新突破,全區101個旗(縣、市、區)中,地方財政總收入超過10億元的旗縣達到48個,超20億元的旗縣達到33個,分別較上年增加3個和9個;全區101個旗(縣、市、區)地方財政總收入全部超過1億元,實現了超億元旗縣全覆蓋。

 

工業經濟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以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占主導地位,這六大優勢特色產業為能源、冶金、建材農畜產品加工業、化學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2012年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174.3億元,同比增長16.3%。六大優勢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7482.2億元,同比增長15.6%,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96.2%。其中,能源工業:2012年,能源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247.2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首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34.4%。冶金、建材工業:2012年,冶金、建材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876.1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第2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26.8%。農畜產品加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38.1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第3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17.3%。化學工業:化學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18.3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第4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10%。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23.1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第5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5.9%。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9.5億元,總量居六大產業第6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2.6%。

農牧業經濟

2012年,內蒙古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304.9億元,增長5.8%。糧食總產量505.7億斤,增產28.2億斤,創歷史新高。牧業年度,全區牲畜存欄1.1億頭只,連續八年保持在1億頭只以上。其中,羊存欄8065.4萬只,牛存欄1015.8萬頭。牛羊存欄呈現純牧區減少,半農半牧區和農區增加的趨勢。2012年全區肉類、牛奶、雞蛋產量分別達到253萬噸、910.2萬噸和54.5萬噸。

國內外貿易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34.55億元,增長14.9%。從經營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967.99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5%,增長1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66.56億元,增長16.7%。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情況看,限額以上糧食、食品、飲料、煙酒類完成零售額144.35億元,增長12.5%;汽車類完成零售額374.25億元,增長5.8%;通信器材類完成零售額10.2億元,增長23.2%。

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112.5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總額39.7億美元,下降15.3%;進口總額72.86億美元,增長1.9%。從主要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達52.26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46.4%,比上年下降9.7%;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4.66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4.1%,比上年下降50.9%;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額達47.25億美元,占進出口總額的42%,增長1.4%。

全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39.43億美元,增長2.7%。年內全區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外商投資企業3114家,比上年減少487家。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數39家,比上年減少34家企業。

居民收入

2012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0元,比上年增加2742元,增長13.4%。從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為16873元,增長14.2%;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5220元,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717元,增長11.6%。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0.8%。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611元,比上年增加969元,增長14.6%。從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1459元,增長11.3%;家庭經營性收入4689元,增長11.2%;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1463元,增長31.4%。農牧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382元,增長15.9%。農村牧區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7.3%。

文化 衛生 網絡 通信

文化衛生

2012年全區文化系統的人員隊伍總量和規模有了較快的發展,單位結構不斷優化。目前,全區共有文化、文物、文化市場經營單位9884個,從業人員44000多人。其中,文化部門所屬單位有1690個,17000多人。全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6個(屬文化部門的111個),藝術表演場所26個(屬文化部門的22個),群眾文化機構1017個(全部屬于文化部門,藝術館13個,文化館102個,文化站901個),文博單位175個(屬于文化部門的博物館108家,行業和民營的36家,文物保護管理機構87個),藝術教育、研究機構13個,文化市場經營單位8181個。

2012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3055個,其中,醫院519個,農村牧區衛生院1329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9個,婦幼衛生機構116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52個。年末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擁有病床11.08萬張,增長9.9%,其中,醫院擁有病床8.23萬張,鄉鎮衛生院擁有病床1.75萬張,婦幼衛生機構擁有病床0.31萬張。年末全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6.2%,其中,醫院擁有8.05萬人,鄉鎮衛生院擁有1.77萬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擁有0.48萬人,婦幼衛生機構擁有0.52萬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5.96萬人,注冊護士4.68萬人,分別增長4.1%和10%。農村牧區衛生事業不斷加強,擁有農村牧區村衛生室1.4萬個,擁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94萬人。

網絡通信

截至2012年底,本地網固定電話用戶368.29萬戶,下降3.1%。年末移動電話用戶2550.13萬戶,增長10.4%。全區電話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動電話)達到117.58部/百人,增長8%。全區已通電話的行政村比重為100%。年末全區互聯網絡用戶1826萬戶,增長21.7%。

交通

鐵 路

內蒙古境內京通、京包、包蘭、集通、臨策鐵路橫貫東西,是連接東北、華北、西北的紐帶。滿洲里和二連浩特是兩個大型陸運口岸,連接著俄羅斯和蒙古,并可直達歐洲諸國。內蒙古境內國鐵鐵路網絡分別由呼和浩特鐵路局、哈爾濱鐵路局、沈陽鐵路局管轄。其中,呼和浩特鐵路局管內主要有京包、包蘭、集二3條國鐵干線。2012年,全區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68378.9萬噸,其中煤炭完成59811.5萬噸。

公 路

截至2012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63763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達3110公里,一級公路達到4666公里 ,二級公路達到 14092公里 ,二級以上公路占到總里程的13.4%;高級、次高級路面達到74559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45.5%;實現了具備條件的鄉鎮(蘇木)基本通油路,行政村(嘎查)通公路。2012年,全區公路運輸完成營業性客運量2.33億人次,旅客周轉量264億人公里;貨運量12.53億噸,貨物周轉量3299.82億噸公里。

航 空

截至2012年底,內蒙古轄區正式運營的運輸機場為13個,通用機場1個。此外,阿拉善通勤航空試點、呼倫貝爾拓寬通用航空服務領域試點穩步推進,烏蘭察布機場已完成選址,扎蘭屯機場、霍林郭勒機場正在籌建。2012年烏蘭浩特機場新建儀表著陸系統及助航燈光系統工程、二連浩特機場新建導航臺工程、鄂爾多斯機場航站區和飛行區擴建工程、通遼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工程已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烏蘭浩特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正在進行。

2012年,內蒙古地區旅客吞吐量達到12042203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60281噸。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