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寧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3年04月10日 10時52分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放大圖片 

自治區主席:劉慧(代)

自治區首府:銀川
自治區政府地址:
銀川市解放西街361
電  話:
0951-6038111
網  址:
http://www.nx.gov.cn/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于1958年,全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地處祖國西北地區,黃河中上游。現轄5個地級市,2個縣級市,11個縣,7個市轄區和1個縣級移民開發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黃河中上游,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東鄰陜西,北接內蒙古,南與甘肅相連。

地理和自然狀況

海拔

地勢南高北低,一般海拔為1100米至2000米,最高海拔為3556米。

自然資源

寧夏煤炭資源儲量大、品種全、質量優、開發條件好,已探明儲量310多億噸,遠景儲量2029億噸,居全國第6位和第5位。全國14大類煤種中,寧夏有11種,現年產煤能力4000多萬噸。寧東煤田是我國巨型煤田之一,已探明儲量273億噸,已被列為國家13個重點發展的億噸礦區之一,主要生產的不粘結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發熱值高和化學活性高的特點,是理想的動力用煤和化工用煤。煤田分布與黃河水能資源在地域上的有機結合,使寧夏具備了建設國家大型電力基地和“西電東送”電源基地的優越條件。目前正在建設的自治區“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規劃項目投資2800多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50億元。到2020年,寧東基地的煤炭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億噸,成為全國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2600萬千瓦,外送電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重要的煤電基地和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重要送端電源;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135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發電煤耗控制在300克/千瓦時以內,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成為全國循環經濟與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示范區。世界整裝級大氣田和國家重要的石油基地——陜甘寧盆地氣田中心距銀川市不到300公里,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條件得天獨厚。石膏探明儲量20多億噸,居全國前列。太陽能、風能、地熱資源等多種能源相互補充,分布集中,綜合開發前景十分廣闊。國務院在2008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將寧東基地建設成為國家級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區。

環境狀況及問題

寧夏地域東西窄南北長,南北相距逾450公里,東西相距25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內山地迭起,平原錯落,丘陵連綿,沙地散布,其中平原占26.8%,山地、丘陵、臺地等占73.2%。寧夏屬溫帶半干旱地區,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00毫米。

按照自然地理和經濟條件,寧夏可分為兩大板塊:

【沿黃經濟區】包括銀川、吳忠、石嘴山、中衛4個地級市及所轄中寧、靈武、青銅峽、賀蘭、永寧、平羅等10個市縣(區)。該地區處于河套平原,資源豐富,且組合條件較好,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以45%的國土面積集中了全區61%的人口,90%以上的經濟總量和94%的財政收入,是寧夏的精華地帶和經濟發展的龍頭,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十八個重點開發區之一。

【中南部地區】包括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海原縣、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等9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區)以及沙坡頭區、中寧縣的山區。處于我國半干旱黃土高原向干旱風沙區過渡的農牧交錯地帶,生態脆弱,干旱少雨,土地瘠薄,資源貧乏,自然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極度匱乏,經濟欠發達,以“苦瘠甲于天下”而聞名全國,是國家確定的重點扶持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人口

人口統計

全區總人口625萬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寧夏有回族人口220萬,占全國的1/5,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被國外稱為中國的“穆斯林省”。

民族構成

全區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67.65萬人,占65.4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93.90萬人,占34.53%,其中:回族人口190.23萬人,占33.88%。與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56.91萬人,增長了18.31%,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2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39.10萬人,增長了25.25%,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8個百分點,其中:回族人口增加了37.79萬人。

教育程度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5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6%。

經濟

國內生產
總值

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26.64億元,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264.04億元,增長20.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831元和6180元,分別增長12.8%和14.2%。

失業率

創辦小企業1.5萬個,創造新崗位1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財政收入

全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到2326.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16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1158.58億元,增長13.8%;第三產業增加值967.90億元,增長9.7%。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6166元,比上年增加3123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8.6:49.8:41.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64.04億元,增長20.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09.52億元,增長27.5%。

農業

寧夏具有建立在豐富的土地資源、便利的引黃灌溉和良好的光熱條件基礎上的農業優勢,有兩千多年的農耕史,素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就有“賀蘭山下果園城,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贊美詩句。全區現有耕地1500多萬畝,人均2.5畝以上。黃河從中北部穿越寧夏12個市、縣,境內流程397公里,年過境流量325億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資源40多億立方米。沿黃河兩岸的寧夏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綜合生產水平在西北地區前列,是全國4大灌區和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寧夏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光熱條件,具有適宜農作物、中藥材種植以及畜牧養殖的良好生態環境,枸杞、牛奶、清真牛羊肉、馬鈴薯4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和淡水魚、蔬菜、牧草及秸桿飼料、優質稻麥、玉米、釀酒葡萄6大區域性特色產業形成規模。沿黃河兩岸水產養殖條件優越,全區人均水產品產量居西北首位。地處銀川平原的賀蘭山東麓地區,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于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極佳生態區之一。

工業增加值

全區生產總值先后突破1000億和2000億大關,由919億元提高到2327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長12.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連續跨上100億和200億大臺階,由80億元提高到264億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長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21.8億元提高到2110億元,是2007年的3.4倍,年均增長31.5%。工業增加值由376.7億元提高到879億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長14.5%。

外貿狀況

寧夏在新亞歐大陸橋中,處于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中樞位置,區位優勢明顯。寧夏有回族人口230萬,占全國的1/5,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被國外稱為中國的“穆斯林省”。由于回族與阿拉伯民族信仰相同、習俗相近,在促進中阿交往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寧夏與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的友好往來和經貿文化交流就已全面展開。連續四年舉辦“六大節會”,圓滿組織光彩事業、世界僑商寧夏行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了三屆中阿經貿論壇;啟動實施了中阿經貿論壇永久性會址、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和惠農陸路口岸等一批服務開放的重點項目,先后與19個國外省州市建立友城關系,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

外資利用
狀況

實現進出口總額22.17億美元,下降3.0%;招商到位資金超過436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額分別以年均36.7%和7%的速度增長。

城鄉人民生活

推進寧南區域中心城市和大縣城建設,實施重點項目300多個,完成投資200多億元。全區城鎮化率達50.7%,比2007年提高6.7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縣域經濟,18個縣市生產總值翻番,18個縣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翻番,6個縣市進入西部百強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9‰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元,增長14.2%。

支柱產業

經過40多年開發與建設,寧夏已基本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冶金、機械、化工、紡織、造紙、建材、醫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電訊

現有電訊電話系統

2012年,全區電話用戶總數69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91萬戶,互聯網用戶60.9萬戶。

電臺
電視臺

2012年,全區廣播綜合人口蓋覆率95.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9%。

交通

鐵路

西北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銀川火車站新站投入使用,通車里程達到1029公里,鐵路發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萬人次。

公路

公路通車總里程2.6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1324公里;太中銀鐵路正式通車。

航空

建成河東機場二期、中衛沙坡頭和固原六盤山支線機場,開通了到迪拜、首爾的國際航線,旅客吞吐量達391萬人次。

水路

寧夏流經397公里的黃河干流上已建起了8座橫跨黃河公路大橋,平均50公里河段就有一段大橋。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