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部委2>> 重要內容提示
 
彭煒: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 "治未病"扎實起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09年01月14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9年1月14日9時,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第二屆“治未病”高峰論壇。

    "治未病"與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
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 彭煒

    2006年,廣東省委、省政府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繼承創新,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造福人民健康,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站在全局高度,高瞻遠矚,做出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略決定。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省委、省政府"三年初見成效"的目標,夯實了良好的政治基礎、政策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體制基礎、社會基礎。中醫藥強省建設持續呈現出力度大、氛圍濃、勢頭猛、后勁足、前景好的喜人態勢,為"治未病"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7年11月29日,在中醫中藥廣東行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上,吳儀副總理宣布我省"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啟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宣布確定我省為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試點省。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在中醫藥強省建設的大背景下,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省"治未病"工作扎實起步,"治未病"在中醫藥強省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治未病"進一步豐富了中醫藥強省戰略的內涵。"治未病"是中醫理論核心理念之一。在設計中醫藥強省戰略的宏偉藍圖時,我們已經認識到"中醫注重預防和治本的特點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趨勢",認識到"中醫藥對社會的貢獻不僅是要看到經濟效益,更要看到社會效益。"在《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發揮"上工治未病"思想在預防保健和醫療中的作用。國家組織開展"治未病"工作,使"治未病"這個古老而先進的理論在中醫藥強省建設的醫療、保健、產業、教育、科研和文化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更加明確和清晰。"治未病"工作在我省的開展,開闊了中醫藥強省建設視野,拓展了中醫藥強省建設思路,擴大了中醫藥強省建設領域,豐富了中醫藥強省戰略內涵;"治未病"成為中醫藥強省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是"治未病"是實現中醫藥強省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治未病",核心是防患于未然,目的是使人們不生病、少生病、遲生病、帶病延年、提高生存質量。開展"治未病"工作,能夠提升中醫藥服務功能,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提高中醫藥服務質量,擴大中醫藥服務人群,豐富中醫藥服務內容,弘揚中醫藥文化,促進健康的自主行為。因此,"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我省的實施,將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減輕醫療衛生負擔和家庭、社會負擔;將拓展中醫特色預防保健市場,帶動中醫特色健康服務產品的研制、轉化和利用;將打造健康文化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治未病"工作在我省的縱深推進,必將提高中醫藥在全省衛生事業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中醫藥對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的貢獻率,提高中醫藥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這與中醫藥強省戰略目標是一致的。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對于我省中醫藥強省戰略目標的實現、對于踐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治未病"是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有力抓手。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展了"名院名科"建設的思路,突出"健康"在"名院名科"建設的中心地位。豐富了"名醫"培養的內涵,強化"治未病"知識和技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名醫";充實了"名校"教學的內容,培養具有"治未病"理念和知識的高素質人才;拓寬了醫藥產品的研發思路,注重開發"維護健康"的中醫藥產品,促進"名藥"的研制和"名廠"的打造;擴大了中醫藥的群眾基礎,促進中醫藥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三進")目標的實現。從而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我省中醫藥強省建設事業更上新的臺階。

    "治未病"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創新。我省"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后,省領導高度重視,汪洋書記在省委十屆二、三次會議上充分肯定我省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要求。黃華華省長明確要求"積極探索構建中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新路子,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到"治未病"是一項民生工程,是中醫藥強省的重要內容,積極配合和開展"治未病"相關工作。我省"治未病"工作主要從規劃運籌、政策研究、業務建設三個層面展開。

    首先,健全機構,試點先行,推廣宣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部署"治未病"試點工作后,我們認真組織學習,提高思想認識,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治未病"工作,首先要是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我局專門成立"治未病項目辦公室",負責指導全省開展"治未病"試點工作。開展"治未病"工作,要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按照分類分層的原則,我們從中醫醫院、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會保健機構等不同級別和類別的單位中,遴選了14個試點單位,并確定了廣州越秀區和深圳市寶安區為示范試點區。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要加強"治未病"理念、知識、方法的宣傳,提高社會對"治未病"理念的認知與認可程度,增強廣大群眾維護健康的意識,引導、激發廣大群眾對"治未病"服務的需求,提高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將"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應用于實踐的自覺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我局等單位共同在廣州舉辦了第三期"治未病"高峰論壇系列專題講壇;出版了一系列中醫藥科普讀物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掛版。各試點單位利用舉辦院內、院外義診咨詢活動,深入社區、機關、學校和老年活動中心,宣傳中醫文化;與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媒體合作,開辟"中醫治未病系列知識"健康講座等,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其次,調查研究,制定措施,完善政策。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單位開展"治未病"工作,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問題,需要不斷探索,制定措施,完善政策。我們配合省政協開展了"加快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調研,針對"治未病"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局積極與相關主管部門協商,一些問題得了及時的解決。如:省財政專門設立"治未病"專項經費;"治未病"健康服務相關收費項目得到了物價部門的批準。

    第三,探索模式,發揮優勢,服務群眾。構建"治未病"服務平臺,探索"治未病"服務模式,是將"治未病"理念落實于服務的關鍵。有效整合區域資源,在建設"治未病"服務點的基礎上形成服務網絡,則是構建"治未病"服務提供體系的基礎。我們首先加強各試點單位的"治未病"服務平臺建設,對服務流程和內容、方式等進行規范;其次是在全省的層面上統籌規劃,設立試點示范區,探索構建以大中城市中醫院為龍頭、以縣(區)級中醫院為骨干、以社區中醫服務網點為基礎的區域性"治未病"服務網絡。其三是要求各試點單位在"治未病"服務平臺建設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向大眾提供高水平、規范化的"治未病"服務。廣東省中醫院率先運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有關課題的研究成果--"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的部分服務內容,目前已開展體質辨識2萬多例,健康調養月門診量達3000余人次,形成了9種體質的調養方案和專科調養方案。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根據服務人群的特點,開展孕前體質辨識與保健指導,至今開展孕前體質辨識近萬例,給予體質保健指導2000余例,受到群眾的歡迎。

    我省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已扎實起步,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點是:

    一是統籌協調,重在引導。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多領域的合作。推進"治未病"工作,需要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作用突出地表現為:一要加強統籌規劃,加強組織管理,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二要加強部門間協調,對"治未病"試點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溝通,積極配合,協調解決。從而形成政府引導、多部門協助、全社會參與的氛圍,形成合力,為"治未病"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基礎。

    二是規范模式,重在服務。開展"治未病"工作,就是要為大眾提供規范化的服務。一要根據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建設一批省、市、區、社區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治未病"服務模式樣板,強化服務規范,發揮示范效應,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增加服務覆蓋面。二要加強對試點單位的指導,強化業務培訓,加大對"治未病"服務技術骨干和職業技能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服務能力。三要加強"治未病"的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服務方法,豐富服務內容,規范服務技術,提高服務水平。

    三是宣傳推廣,重在實效。一要擴大"治未病"高峰論壇及其系列專題講壇的"壇后效應",培養高水平的"治未病"講師隊伍,開展省內巡回宣講。二要按照國家中醫藥局的統一部署,認真組織做好為期一年的"治未病"服務的展演、體驗活動。三要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宣傳介紹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和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及防病治病知識等。要通過宣傳,不斷提高社會的知曉率,提高服務利用度。

    "治未病"是健康的基石,開展"治未病"工作就是激發人們主動把握健康。"治未病"健康工程在我省的實施,必將強力推動我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必將促進我省中醫藥強省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部署下,我省將務實踐行,加強與兄弟省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治未病"工作,為開創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