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底線——吉林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4-09-23 09:21 來源: 吉林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今年3月一天,長春市寬城區興業街道的學生高玥放學途中被車撞傷,傷勢嚴重。由于肇事車輛逃逸,不符合醫保報銷規定,住院期間,所花醫療費用5萬多元全部自理,但高玥父母離異,每月僅有母親收入的1800元,無力支付醫療費用,治療陷入困境。

    幸運的是,她所在社區的網格長知道后,第一時間向街道辦事處、區民政局反映了情況。本著救急、救難的原則,區民政局、興業街道通過應急救助、慈善救助,把救助款及時送到醫院,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開展“救急難”是國務院頒布實行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提出的新要求。

    在《辦法》實施后的短短幾個月里,吉林積極探索、開拓創新,不斷進行深入實踐。從東部長白林海到西部瀚海草原、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幅幅牢牢兜住民生底線的畫卷正徐徐拉開。

    由分散到統籌 社會救助網織得更密更牢

    以往,各項救助分散在各個部門,政策上存在交叉和空白,困難群眾申請救助往往不知道應該到哪個部門或者經常在各部門之間跑冤枉路。

    如今,《辦法》明確規定民政部門負責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吉林省在《辦法》規定的低保、特困群體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教育、住房、就業8項救助基礎上,增加了農村扶貧、司法援助、殘疾人幫扶、慈善救助等4項救助,建立起“8+4”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統籌解決特困群體在基本生活、住房、教育、醫療、就業、司法等方面的困難。

    同時,加大政策措施配套跟進力度,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吉林省先后出臺《省政府關于貫徹實施〈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的意見》等5個政策文件,層層細化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在部門協調上,吉林省建立了省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包括省委宣傳部、省編辦等29個部門,承擔制度銜接、政策協調、信息核對、督導督辦等事宜,明確了各部門的責任任務和協作要求。目前,全省各市(州)、縣(市、區)均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了全覆蓋。

    長春市綠園區建立了分類分層會商機制,分級解決問題。對資金安排等重大問題,由成員單位局長會議研究;對責任分工、任務落實等比較重大問題,由成員單位主管領導會議討論;對事務安排等一般性問題,由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召開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落實。

    通過統籌協調機制,使一個又一個困難群眾得到了更加及時有效的救助。

    遼源市西安區泰安街安康社區4委19組居民田廣東,57歲,屬“三無”人員,無固定住所,患腦血栓不能自理,由于所有證件(身份證、戶口本、低保證)丟失,生活特別困難,卻無法到街道正常申請救助。區民政局通過組織召開由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解決了戶口本、身份證、廉租房補貼、醫療保險等;民政部門還將其安置到燈塔鎮敬老院,使田廣東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信息資源共享上,吉林省自2010年起,建立了跨部門、多層次的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實現了12個部門信息共享,確保更加準確地核實申請家庭財產和收入等經濟狀況。

    目前,長春市、遼源市和延邊州已建立了信息核對平臺,實現電子信息比對。遼源市利用市社會救助OA管理系統,通過身份證自動識別和現場成像技術進行初步核對,通過遼源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系統對申請對象進行二次核對。只要申請對象身份證現場掃描,在1分鐘內便可將其家庭全部房產、車輛、公積金等各項財產收入信息全面核對清楚,大大提高了救助對象的認定準確率。實現了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的轉變。

    “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暢通救助“最后一公里”

    長春市柳影街道菜市北街社區低保戶李文翠,離婚后帶著兩個孩子只能借助在親友家。4月初,她到區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咨詢:“我除了低保還能得到啥補助?”區救助中心通過轉辦平臺,幫她聯系區住建局,為其辦理了住房救助申請,分給了她一套廉租房。“沒有救助中心幫忙,我哪知道還能申請廉租房啊?”李文翠感慨地說。

    按照“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原則,困難群眾只要進了一道門——“救助服務大廳或窗口”,他的求助就會得到相關部門的幫助。

    目前,全省有52個縣(市、區)、748個街道(鄉鎮)建立了社會救助服務大廳(窗口),152個街道(鄉鎮)政府綜合服務大廳設立民政綜合服務窗口。在《辦法》實施后,吉林省按照“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要求,在全省社會救助大廳和救助窗口部署開展“一門受理”工作。長春市綠園區,投資500萬元改擴建區、鄉鎮街道所有服務大廳,平均面積達到200平方米,增設“急難救助”、“綜合救助”、“代辦幫辦”窗口;協調21個成員單位梳理匯總99個救助項目,調整工作流程,有效解決部門之間“空檔”、“斷檔”問題。

    通過“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做到政策公開、流程公開、結果公開,暢通困難群眾求助渠道,解決了更多的難題。

    兜底線救急難托起急難救助的“網底”

    如果說,社會救助織就了民生保障托底的安全網,而急難救助就是這張網的“網底”。

    探索“救急難”主動發現機制,對身陷急難困境的群眾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長春市綠園區充分發揮社區網格長、樓棟長、村民小組長、黨員中心戶等熟悉民情的優勢,形成區、鎮街、村社、網格長四級網絡,建立零報告制度。通過政府網站、心愿墻、QQ群、微信群、群眾信箱、服務熱線等多種途徑,搭建困難群眾救助需求信息平臺,拓寬救助信息獲取渠道。

    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對因臨時性、突發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救助。今年,吉林省結合“救急難”工作的開展,各地進一步完善具體措施和辦法,已救助92.38萬戶次、142.3萬人次,支出3.18億元。

    探索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實現“一站式”結算全省覆蓋,緩解了困難群眾醫療難問題。2012年,吉林省全面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今年全省救助10441人,支出資金5365.97萬元,人均救助5139元。梅河口市今年將重特大疾病從5種擴大到27種,取消了救助封頂線,政策范圍內全額救助;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

    4月,家住梅河口市解放街道電廠社區的一名4歲兒童不幸患上白血病,面對孩子骨髓移植手術所需的20多萬元醫療費用,家里感到壓力巨大。市民政局聯系公安部門為其辦理了獨立戶口,享受城市低保后,又協調衛生、人社、醫療保險等單位和部門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救助辦法。相繼為他爭取了重大疾病醫療救助,降低不予報銷費用比例;在醫療保險報銷基礎上又實施醫療救助,減免了10萬元的費用;通過臨時救助每年救助其5000元;協調市紅十字會為其爭取到“小天使救助基金”10萬余元等。目前,孩子配型成功正在康復中。

    讓困難群眾生計有保障、生存有尊嚴、生活有盼頭,是吉林省不斷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終極目標。(記者 孫春艷)   

責任編輯: 薛雪
 
?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