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動力·風險
——從全國政策咨詢工作會議關鍵詞看經濟發展新趨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5-02-09 19:3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長沙2月9日電(記者 陳煒偉)中國經濟巨輪動向舉世關注。當前,中國經濟運行趨勢如何?面臨哪些機遇?需防范哪些風險?

2015年全國政策咨詢工作會議9日在湖南長沙召開,主辦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會上闡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動力、風險。作為中央決策服務的高端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此次全國性會議也是觀察中國經濟運行和宏觀政策“風向”的窗口。

新常態蘊藏新機遇

當前,我國正步入經濟新常態。李偉說,伴隨著增速下行和結構調整,原有的風險化解機制難以適應經濟運行的需要,而經濟發展方式和市場主體的行為則很難及時有效調整,被掩蓋的矛盾和風險就會逐步顯露。

禍兮福之所倚。“新常態同樣蘊藏新機遇。”在李偉看來,經濟結構調整難免陣痛,但調整成功了將會提升資產質量和產業結構,并創造新的工作崗位;一些傳統產業需求雖然飽和了,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需求正在涌現,供給創造需求的空間無限巨大。

此外,出口增長雖放緩,但利用裝備能力、產業配套能力和資金輸出等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有望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會增加成本,但提供生態產品,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則會帶來新商機。

“我國人均GDP按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計算僅相當于美國的八分之一,居民最終消費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農業勞動力占比等指標,與美國相比均有相當大的差距,國內市場擴張、服務業加快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等都具有廣闊的空間。”李偉說。

培育新動力重在科技創新

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換擋與調整,但本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與接續。

“培育增長新動力的關鍵在于創新。”李偉說,除了要進行產品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創新和工藝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外,最重要的是要進行科技創新。

李偉援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數據說,2013年,中國專利申請總量接近美日兩國的總和,但我國的創新層次較低,在被授權的專利中,發明專利不足1/6。

他說,在數字機器人、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物聯網、新材料等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大體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有機會走在創新前列,甚至走在創新最前沿。應統籌配置創新資源,力爭在這些新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正像樹木生長離不開陽光雨露一樣,創新也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李偉說,構建良好的創新環境,首先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大學、研發機構和企業四者之間的關系;其次要完善國家創新政策體系,把國家有限的政策和資金資源,集中用到決定長遠發展前景的戰略性科技創新領域。

需防范四方面風險

李偉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需防范和化解四方面風險:

——財政風險。2015年,房地產市場階段性調整帶來的土地收入縮減,地方債務償還相對集中,過剩產能逐步退出,以及維持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等,都會加劇財政壓力,特別是地方基層財政壓力。

——金融風險。包括防范地方金融機構風險,以及政府債務的化解。此外,要重視企業效益下降、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以及互保聯保問題。

——房地產市場風險。房地產市場總體下行趨勢仍將繼續,去庫存任務依然艱巨,市場分化趨勢加劇。同時,一些房地產企業擴張過快、市場銷售不暢、融資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弱,違約、資金鏈斷裂等經營風險明顯上升。

——就業風險。新常態下,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經濟結構調整,部分傳統過剩產業面臨淘汰和轉產,不少職工難免失業或轉崗,因技能短期不適應新崗位、新業態需求,摩擦性失業會有所增加;二是由于與產業升級、崗位需求不匹配問題突出,大學生就業壓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此外,由于二代農民工就業形態和報酬要求發生了明顯變化,原有的土地對就業波動的緩沖作用明顯降低。

責任編輯: 于士航
 
?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