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雙創”舞動起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1-12 07: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引入,將大大提高文化產業的原創能力
——文化“雙創”舞動起來

①近日,取材于互聯網的武俠題材粵劇《決戰天策府》在上海獻演。(資料照片)

②日前,在江西省婺源市,來自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的大學生用丙烯染料手繪布鞋鞋面。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 攝

③日前,陜西省寧強縣羌州繡娘公司的“繡娘”在趕制客戶訂制的羌繡制品。寧強縣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先導,推廣羌族的特色手工藝羌繡。(新華社發)

歲末年初,文化產業領域內消息頻出,電影、演出預熱新年文化市場,跨界合作成為業內新風尚。對于一個朝陽產業來說,“創”是其勃勃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文化“雙創”可以整體提升領域內創業創意水平,更將發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助推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領創意生活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的提出與文化產業發展相契合,將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創造力

印有老北京“兔爺”形象的T恤、書簽,寓意“水滴石穿”的加濕器,頗具古風的蠟染絲巾……當帶有濃郁文化特色的創意產品呈現在人們面前時,文化創意的魅力也在舉手投足的生活細節中通過創造性轉化的方式顯現出來。

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雙引擎”。通過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創業、創新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雙創’對文化系統的發展非常重要。目前,全社會對于文化領域在‘雙創’中的作用認識還不足。”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認為,“雙創”應成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概念的提出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相契合,將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看來,“雙創”的提出將推動新的創意潮和創業潮,改變業內缺乏原創、以模仿為主的發展方式,開創了文化產業關注創造力的新時期。

集聚“文化創客”

每位“文化創客”都可能成為潛力十足的創業公司,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邊曦是天津一家動漫企業的總經理,企業規模目前50人,已獲得500萬元投資,并和大型視頻網站簽署了合作協議。“當初我們只有幾個人,想做一部動畫視頻短片都很困難。”回首企業初創時期,他不禁感慨進駐文創園區后成為文化創客帶來的改變。“如今,我們有了工作室,解決了櫥窗資金困難的問題,還對接了上下游企業。”他說,“以前視頻后期制作的成本每分鐘高達8000元,現在園區后期制作使用的設備都是免費的,只需要支付人工成本就可以”。

“這里的渲染機房可以與‘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合作。如果直接調用后者的計算能力,90分鐘的動漫作品只需1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渲染制作。”動漫園創業服務部的工作人員盧旭告訴記者,國家動漫園Think Big孵化器是2015年天津市的首批眾創空間,在影視制作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創意改變生活,創意引領未來。在雙創進程中,更多的雙創園區、孵化器開始向文創企業傾斜。這其中,深圳的龍崗區更是將“文化創客”的理念推向深入。在2015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龍崗區主打推出“文化創客”概念。隨后,為了更好地服務“文化創客”,龍崗區在大力鼓勵新興園區開辟“文化創客”空間外,還扶持既有園區調整內部布局建設“文化創客”空間,要求擬建園區和有意轉型成為文創園區的舊工業區,須配套建設“文化創客”空間。同年12月,龍崗區舉辦“文化創客月”,邀請來自哈佛、麻省理工、清華、北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8所中美高校教授論道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接下來,他們還將結合對區內客家圍屋、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工作,由政府投入建設一定數量的“文化創客”空間。

“每位‘文化創客’都有可能成為一家潛力十足的創業公司,并進而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龍崗區文產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快速發展的龍崗文化產業,如今又再次站在起跑線上。

在我國,文化創客發展還有一系列政策的利好支撐。2014年3月,國務院通過發布《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促進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休閑、時尚服務、工業制造等特色經濟領域的融合發展,由此帶動產業升級和價值增值。此外,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也使文創企業登記注冊門檻降低,讓更多對文化創意有興趣的人有條件和有機會成為文化創客。

深耕創造“沃土”

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反映了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是衡量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的標準

“目前,我國文化消費正呈現出一系列積極的新趨勢、新變化。”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吳江波表示,新興文化消費近年來異軍突起,網絡文化消費規模不斷擴大,網絡音樂、網絡游戲、網絡演藝等新興文化消費形態不斷出現。

與網絡的深度融合,可以說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升級,也開辟成為文化“雙創”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以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為代表的大型互聯網企業早已將“觸角”伸向文化產業領域:從阿里收購文化中國,到阿里文學推出“光合計劃”;從騰訊游戲高舉高打,到騰訊影業正式成立;從百度眾籌電影項目,到百度智能語音播報新聞……一系列動作讓人應接不暇。它們對文化產業的偏愛,也吸引了資本關注,帶來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的轉型。

“文化產業發展有其特殊性。一直以來,人才、創意是難以量化的無形資產,這也使文化企業發展受到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金元浦告訴記者,“互聯網+”突破了產業的界限,實現了更高端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為文化“雙創”奠定了資本基礎。

從人才角度考量,文化部、財政部在2014年聯合啟動了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面向全國“雙創”人才發起申報,并依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構建起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業創意重點人才庫。對進入人才庫的創意人才,他們不但給予榮譽證書和研討機會,還會向社會重點宣傳推介,聯合基金、文化產業基地園區等機構以及部分龍頭企業開展創業幫扶,邀請參加培訓交流。在最新的2014年至2015年度“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扶持計劃·青年優秀創意作品終評”中,共有138名優秀青年設計人才入選。資本和人才的聚集,為更多精品力作的出現打下基礎,成為推動文化“雙創”的“雙引擎”。

“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是衡量和檢驗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的根本標準。”展望“十三五”,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強調,“必須著力扶持優秀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推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記者 金晶)

責任編輯: 劉楊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