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破解水困局 治水當提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1-18 11:2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 吳鍾昊、王宇)水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古人云,善治國者,必重水利。然今日之“治”已不同古時。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打贏水安全保衛戰,必須重新審視人水關系,從治水、用水到惜水、親水,實現人水共生,當為我國走出“水困”危局的重要路徑。

治水之“治”彰顯治國之“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興水作出重要論述。“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成為新時期治水基本思路。

新時期治水思路首先需要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新任務,加快“四個轉變”,即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局部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從注重行政推動向堅持兩手發力、實施創新驅動轉變,統籌解決水安全問題,促進人水和諧相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現代化治水道路。

新思路當有新舉措。面對流域、區域、城鄉水利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各地決策者應努力在提高治水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上有新突破,在保障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有新舉措,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有新發展,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中有新貢獻。

節水依然是第一要務。各地需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完善節水政策和標準體系,強化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落實節水激勵政策。尤其要加強農業、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定額管理,加快節水技術應用和節水產品改造,加大雨洪資源利用力度,積極開發利用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源。盡快實現大中型灌區、市政用水、企業大戶用水計量全覆蓋。

近年來,水生態破壞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新問題。自然界的淡水總量是大體穩定的,但一個國家或地區可用水資源有多少,既取決于降水多寡,也取決于盛水的“盆”大小,這個“盆”就是水生態。

各地在建設水生態環境過程中,要將山水林田湖看作一個生命共同體協調治理。未來需繼續加強水功能區管理,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和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創新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加大對河道采砂、違規侵占河湖濕地等行為執法檢查力度,有序推動河湖休養生息,達到“標本兼治”的治水效果。

責任編輯: 溫雅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