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時間有限,這就開始吧。 路透社記者:金融面臨問題多,怎么辦? 李克強:問題不大,都能解決。 新華社記者:我是新華社記者。 李克強:哈哈哈,去年那么多頭銜,今年咋沒了? 新華社記者:經濟形勢還是不太好啊。。 李克強:有困難,使了很多招,會好起來的。 NBC記者:怎么改善中美關系? 李克強:中美關系不壞,壞也壞不到哪去。 中新社記者:養老金缺口很大啊。。 李克強:地方上真不夠了,中央會給補的。 彭博社記者:去產能引發下崗怎么辦? 李克強:飯碗不能丟,會讓他們端上新的。 人民日報記者:我是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克強:哈哈哈。 人民日報記者:簡政放權后辦事還是很難啊。。 李克強:簡得不夠多,還得繼續簡。 埃菲社記者:中國周邊挺緊張的,擔心嗎? 李克強:鄰里糾紛難免,大家都要冷靜。 中央國際廣播電臺記者:這么多事要干,干嘛急著保護文物。。 李克強:以前對文化不夠重視,才會有這么多社會問題。 鳳凰記者:香港形勢不太好,以后咋辦啊? 李克強:香港主要得靠自己,中央會支持特區政府。 財經雜志記者:已經有“雙創”了,又提“新經濟”。。 李克強:新經濟覆蓋面更廣,大小企業都在搞。 今日俄羅斯記者:中俄的經貿關系不夠緊密,為什么? 李克強:是大環境影響,責任不在我們雙方。 中國日報記者:網友最關心醫保啥時全國聯網。。 李克強:今年省內聯網,爭取兩年全國聯上。 中天電視臺記者:蔡英文要上臺了,兩岸還深化合作嗎? 李克強:和同胞的合作不會變,還會深化。 央廣記者:有些地方和部門的政務公開不行啊。。 李克強:人在做、天在看。權在用、云在看。 李克強:該吃飯了,民以食為天。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中日韓首腦要會晤了,中日關系怎么看? 李克強:中日關系有點改善,大家一起賺錢吧。 央視記者:五險一金太高了,月入8000到手不到5000。。 李克強:各地情況不一樣,可以考慮給降一降。 農民日報記者:種地的補貼政策能否更合理一些。。 李克強:扶持力度不會減,但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光靠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