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村”用上了清潔能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4-15 10:38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蘭州4月15日電(記者 屠國璽)在甘肅省最先迎來春天的隴南市文縣深山里,58歲的白馬藏族農戶曹代林一家,正迎來家庭的“清潔能源”革命。告別隨意燒柴的黑舊鍋灶,取而代之的液化氣灶具和太陽能熱水器。而這一切的根本動力,就是為了保護他們珍貴的鄰居——野生大熊貓。

曹代林生活的文縣鐵樓鄉,屬于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白水江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野生大熊貓保護區,根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目前保護區內棲息著110只野生大熊貓。文縣有近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劃入了白水江保護區,與野生大熊貓為鄰的有3萬多人。曹代林所在的草河壩,和其他幾個距離大熊貓棲息地很近的村落,被稱呼為“熊貓村”。

和“國寶”相鄰而居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愜意。盡管這里重巒疊嶂、林海蒼茫、氣候溫潤,風景美如畫。但在很長時間里,“熊貓村”農戶卻生活在貧困當中。燒荒、砍柴、倒賣木料、刀耕火種,進山放牧、采藥、砍柴,是這些“鄰居”們不得已的現實選擇。

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曹代林說當時出了家門,上了后山砍柴就能看見大熊貓的身影。但后來,由于山林面積逐漸縮小,珍稀動物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即使專門研究、保護大熊貓的保護區工作人員也很難看見實體,大多時候只能看到大熊貓的糞便和活動痕跡。

最近10多年,隨著長江上游禁止采伐樹木,天然林保護等工程的實施,保護區生態明顯向好,“熊貓村”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而變化最大的就是廚房。

記者十年前曾看過當地一農戶的廚房,土灶臺上三口鍋,最大1米口徑的大鍋,是逢年過節煮五色糧食酒的,而其他兩個“尺八鍋”和“一尺鍋”是平日燒水和做飯的。因為沒有煙筒,灶臺底下不斷填進去一尺長、四五公分寬的木柴,灶臺上的濃煙彌漫到整個房間。這樣“黑乎乎”的廚房背后,是大量的木柴消耗。當地政府統計,過去一家人一年至少要從林中砍柴1萬多斤。

而現在,和曹代林家一樣,“熊貓村”每家每戶的廚房已經非常干凈敞亮,前幾年政府和保護區幫助大家用上了節能爐,告別了過去做飯時的煙熏火燎,每年的用柴也下降到只有1000斤。這兩年,保護區還嘗試為村民們提供液化氣灶具,進一步減少薪柴利用。曹代林說,雖然到縣城“灌氣”有點麻煩,但用液化氣爐灶炒菜還是“方便許多”。

在“熊貓村”能源變化的背后,是當地農戶對山林的依賴度明顯下降。昔日“家家砍柴,人人采藥”,變成了現在多樣的增收手段。曾經苦守山林的人們,現在外出務工、做生意,或者在家發展綠色經濟。特別是利用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熊貓村”,通過鄉村旅游,許多農戶收入增加不少。

保護區里的春天,山花爛漫,前幾天野桃花剛開敗,這幾天梨花和油菜花接連綻放。曹代林說,現在“村村都有護林隊”,保護大熊貓的棲息地,也就是在保護他們自己的家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張興華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