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好信訪工作

2016-04-21 21: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穩定是發展的基石。“下大氣力處理好信訪突出問題,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信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從解決突出問題的基本方法,到加強源頭治理的明確要求,總書記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懷著深厚的為民情懷,深刻闡明信訪工作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路徑,為我們提升信訪工作能力水平、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信訪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社會深刻轉型,改革不斷深化。在此背景下,群眾訴求的內容日趨多元多樣,表達訴求的方式日趨活躍,人民群眾的權利意識、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也在提高。從群眾通過信訪渠道反映的信訪突出問題來看,既有新動向,也有老難題。面對時代新發展、群眾新期待,信訪工作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只有突出問題導向、堅持與時俱進,始終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信訪工作才能想群眾之所想、應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新形勢下,解決信訪突出問題,需要更加注重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社會矛盾牽涉諸多方面,成因錯綜復雜,靠一個部門力量、一種工作方法、一項制度機制解決不了,也解決不好。只有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才能見到實效。比如,面對集資融資、征地拆遷、勞動社保等問題,多從群眾立場、社會視角看待和分析問題,堅持創新機制與強化責任并舉、主張權利與履行義務統一、依法辦事與思想教育結合,把著力點放在暢通、調處、保障和維護上,努力形成化解社會矛盾的合力,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統籌兼顧的良方。

“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信訪問題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積。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源頭治理、關口前移,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處理信訪問題,貴在及時,難在就地。及時,問題就不會積累;就地,矛盾就不會上行。運用好信訪大數據,加強對社情民意新動向、新特點的分析,加強對各種風險的研判,才能思想敏銳、心中有數,努力做到“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暢通和拓寬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依法維權渠道,讓群眾訴告有門、解難有路,才能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提供堅實支撐。堅持和創新“楓橋經驗”,積極主動在基層和源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才能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

實踐反復證明,緊抓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治本之策。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對各級干部而言,做好信訪工作,既要帶著感情,更要帶著責任。打掉高高在上的官僚氣,杜絕麻木不仁的“冷漠癥”,真正將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主動下訪,變被動應對為積極作為,多辦實事好事,廣大干部就能贏得群眾真心實意的支持,為做好信訪工作筑牢民意基礎,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民族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