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為導向 用創新考素養——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解析2016年高考文綜、理綜試題

2016-06-08 21: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 劉奕湛)8日下午,全國部分省份的2016年高考已經結束,今年的高考試卷命題具有哪些新特點?能力導向在哪?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8日結合今年的文綜、理綜試卷進行了分析。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案例】文科綜合全國Ⅲ卷第39題,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帶領團隊,從《肘后備急方》等傳統中草藥文獻中獲得靈感、汲取智慧,經過無數次失敗,最終從青蒿中提取了療效高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的生動案例為試題素材。

【專家】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傳統文化具體化,讓學生在閱讀和回答試題過程中感受體驗傳統文化,引導他們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認識其現代價值,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

試題突出體現了用現代科學手段認識和發掘中國傳統中醫藥對人類戰勝疾病保護健康的重要意義,是對一些人否認中醫中藥價值的有力回擊。這種例證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有積極作用。

講好中國故事

【案例】文科綜合全國Ⅲ卷第28題,借梁啟超之口,抒發近代仁人志士對于民族進步、國家強盛的追求,著力呈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輝煌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第30題,通過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顯示1932年上海乃至全國民眾的抗敵愛國熱情。

【專家】近代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期,但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奮力前行、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過程,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展現是這一段歷史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高考歷史試題每年都在探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以活潑新穎和內涵豐富的材料構建試題情境,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道”和思想融入到中國故事中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精選貼近時代的題材

【案例】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9題的精準扶貧題材,文科綜合全國Ⅲ卷第38題的互聯網+題材,全國Ⅳ卷思想政治科第2題的移動支付題材,第16題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題材等,均緊貼國家當前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生活等領域的熱點話題。

【專家】教育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運用知識分析社會現象,引導他們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培養和提高參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和素養。因此高考試題選材必須貼近生活、貼近時代,才能更好地發揮考試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這些鮮活生動,時代感強的題材利于引導他們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在參與社會生活過程中培育學科素養。

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案例】全國III卷第38題要求學生分析Glaser反應的前體苯乙炔的合成路線,重新設計一條不同于原有題目的合成路線,北京卷第25題要求“以乙烯為起始原料,選用必要的無機試劑合成E,寫出合成路線(用結構簡式表示有機物,用箭頭表示轉化關系,箭頭上注明試劑和反應條件)”,浙江卷第27題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溶液G 中的主要微粒。

【專家】在化學學科領域,創新思維能力是指合成具有新用途的物質、闡釋新反應或結構理論、設計探索出新的合成方法路線以及應用新的技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方案和物質合成路線的設計,要求學生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并優化實驗方案,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探索創設多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允許考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行有創意、有個性的解答,考查創新能力。

同樣,在物理試題中,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尤為注重,通過對教材中實驗思路的改進,不僅較好考查了考生的實驗能力,也啟迪考生應大膽創新,對現有的實驗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