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國科技創新將向何方發力?

2016-07-22 20:0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 楊維漢)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要向何方發力,備受世界矚目。在國務院新聞辦22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圍繞專項規劃逐一道來。

【深空、深海、深地、深藍——構筑國家先發優勢】

專項規劃中提到要構筑國家先發優勢,圍繞“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技術體系。

深空——建立空間站、火星探測。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目標是要建立空間站,在此基礎上,“十三五”期間中國考慮啟動火星探測。此外在重大專項的項目中,國家還在考慮空間開發利用,如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等,都有系統的考慮。

深海——深海空間站。“蛟龍號”證明我國海洋領域已經有了快速發展。下一步,在深海資源勘探、國家海洋權益維護方面,我們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重點突破。其中一個重點部署的任務就是深海空間站,要用深海空間站這樣一個系統性工程來集成提升我國深海技術和裝備的系統開發與研究。

深地——既包括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也包括在城市空間安全利用、減災防災等方面的內容。

深藍——網絡空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現在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在國際上已經領先,但是現代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與維護問題,是當前網絡時代大家關心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也是這次重大專項部署的重要內容。

【遠近結合、軟硬兼施、雙輪驅動、內外貫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編制過程中著眼長遠,把握“十六個字”:

遠近結合——“近”大力推進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加快構建十大產業技術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遠”面向國家長遠戰略需求,布局“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比如量子通信、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智能制造與機器人、腦科學等,既是國家戰略需要,也是國際科學發展前沿熱點。

軟硬兼施——“軟”強調大力發展基礎研究,特別是加強自由探索的研究和學科體系建設。“硬”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將加快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設施建設,打造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

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既強調創新驅動發展,也強調改革驅動創新,力爭在制約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上有新突破。

內外貫通——“內”是關鍵核心技術上自主可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外”強調堅持以全球視野來謀劃創新,積極主動地融入布局全球網絡,積極主動參與全球創新治理,促進國內國外創新資源的雙向流動,全方位提高中國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梯次接續——面向2030年15個重大科技項目】

“十三五”期間,國家要實施面向2030年的15個重大科技項目,之前有16個重大科技專項,在論證過程中科技部的指導思想就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

電子信息領域——之前有3個重大專項,第一個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第二是極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是新一代無線寬帶移動通信。在這個基礎上,科技部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這和傳統的信息技術是不一樣的,非常前沿。

先進制造領域——之前有2個重大專項,一個是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第二個是大飛機,這個成就有目共睹,產品已經應用和列裝。同樣在這個領域,我們將新部署3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第一個是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第二個是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第三個是重點新材料。

能源環境領域——過去部署了大型油氣田、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還有水體污染治理幾個重大專項。現在將部署智能電網、煤炭清潔利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等“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這些項目是遠近結合,梯次接續,原有的研發成果一定會在以后的研發項目中起到極大的基礎性作用。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