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發力供給側改革 企業“輕裝上陣”活力足

2016-08-26 15:2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南京8月26日電(記者 朱國亮)去年底,經慎重考慮,江蘇華西集團再次決定,關掉一條年產50萬噸的棒材生產線。

此前,早在2004年,鋼鐵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華西集團就開始停止鋼鐵產業規模擴張的步伐,2005年、2008年又相繼關閉普線和熱軋帶鋼生產線。與此同時,華西集團對化纖產業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整。

這樣的調整不但沒有影響華西村經濟發展,相反讓華西鋼鐵、化纖得以集中財力、精力做好優勢產品,并開拓金融、海工海運等新興產業。盡管當前行業整體低迷,但華西鋼鐵、化纖仍能保持盈虧持平,金融等新興產業更是異軍突起。

據華西集團提供的數據,2015年,華西集團完成可用資金(凈利潤加折舊)近30億元,比上一年增10.17%;上交稅收11.0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27%。今年上半年,華西集團再向政府納稅8.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112%。

“轉型一定要趁早。”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說。在他看來,華西今天穩健的發展,正是得益于近年來去產能、調結構的做法。他認為做企業不能盲目追求規模,要更加看重質量。

剛剛走出債務危機的申達集團董事長張國平對此感悟更深。早年,申達集團資產規模接近100億元,然而每年贏利僅夠還銀行利息。2006年9月,因江蘇太平洋建設集團資金鏈斷裂,申達被銀行追究連帶擔保責任,更是陷入債務危機。

2014年,在政府的協助下,申達去掉虧損產能,僅留下最具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奮戰8年,最終還清6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如今,申達資產雖縮減至20億元左右,但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張國平告訴記者,“輕裝上陣”的申達去年向政府上交稅收6億元。

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嚴重的生態問題倒逼無錫產業結構調整。無錫開始進入“去產能”狀態,到2015年底,2819家“五小”和“三高兩低”企業相繼關停或搬遷。如今,中央明確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無錫更是積極響應。

無錫市市長汪泉介紹,過去幾年,無錫淘汰了約400萬噸鋼鐵、800萬噸水泥、22萬噸化纖以及大量造紙、印染產能。今年部分過剩行業去產能工作還在進行,如上半年水泥產量增長較一季度回落12.3個百分點,鋼材產量增長較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

去庫存方面,商品住宅去化周期由2015年初的24個月降至目前的8個月;城市綜合體等非住宅類商品房通過轉型發展,去化步伐也在加快;到6月底,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存貨較去年10月份最高點下降7.6%。

去杠桿方面,今年上半年,無錫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不良率降至1.88%,為三年來最低;企業負債率也有所下降,至6月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產負債率為53.9%,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降成本方面,最近,無錫給企業送出了約200億元的“大禮包”,包括全面下調水電氣等要素價格,發放穩崗補貼,降低社保繳費標準,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清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等。今年上半年,無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6.7元,比去年同期降低0.5元。

“去”“降”之間,減的是企業負擔,增的是企業效益。汪泉說:“到去年末,無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為5061家,比2014年末減少102家,但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953億元,比2014年增64億元。”

回顧“去”的歷程,張國平說,8年債務危機,更堅定了他依靠科技創新,集中精力做好優勢產品的決心。吳協恩說,調整中“陣痛”在所難免,只要路子選對就不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