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推動現代農業實現新跨越——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成就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prettygoddess.com 2016-09-02 21:0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記者 劉羊旸)實時監控、溯源管理、遠程控制、智能決策……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思維與農業農村經濟加速融合,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當農業變得“智能”,基于數據化、在線化的新農村和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民也在跨越發展中應運而生。

信息技術正改變著傳統農業

近日,在浙江溫嶺召開的農機信息化工作會上,兩臺特別的收割機引來“圍觀”。裝配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的收割機不僅會統計,還會管理。通過攝像頭,種植大戶可以看到自家的田地里哪一塊收割了多少、產量如何。

當前,信息技術、科學原理、現代裝備等正改變著傳統農業。在大數據的精準“計算”下,農業的各項資源要素被優化配置,甚至連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都能夠被資源化利用實現“零排放”,曾經繁重的農事活動,代替以輕點鼠標,優雅完成。

近些年,我國農業系統建立起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共享平臺,內容涵蓋生產、市場價格、農村經營管理、農產品成本收益、農墾、農產品加工、農業資源和農村能源環境等方面。通過“金農”工程建成運行的系統有36個,平均每天信息更新量達30多萬條,現有數據庫存量信息近9億條。

農民借助信息化從傳統單一的生產者向生產經營主體轉變

山東聊城90后女研究生孫云朵在看到鄉親們為葡萄滯銷發愁時,返鄉創業賣起了葡萄,她通過電子商務公司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鄉親們的葡萄還沒下架就被訂購一空。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民上網“觸電”,也因為能夠“觸電”,越來越多像孫云朵一樣的人,愿意回鄉做新農民。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為農民培育互聯網思維,學習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生產經營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農村網民數量達1.9億,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32.3%。農民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從傳統的單一的生產者向生產經營主體的轉變,懂生產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正在壯大。

搭乘信息化的快車,“互聯網+”已經成為強農惠農的一條現實途徑,特別是農業電子商務對農民增收的作用已經顯現。浙江遂昌將農業電商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變區位劣勢為生態優勢,連續多年農民增收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甘肅成縣依托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把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走上了電商扶貧的路子。

農業信息化為農業現代化架起了通往未來的橋梁

江西省新余市農民王利民發現,曾經辦點什么事都要往城里跑的生活,突然變得方便多了。代繳水電網費,網購農資和日用品不說,種水稻過程中遇到什么難題,病蟲害和氣象預測信息等都可以從開在村頭的益農信息社得到。

2014年,農業部在北京、遼寧、吉林、河南等試點省份的22個試點縣建成一批村級信息服務站。益農信息社全方位向農民提供政務、電子商務等服務,同時在農村尋到了商機、拓展了市場。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說:“‘互聯網+’的大潮已經到來,給農業實現跨越、趕超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寬帶中國”戰略將在農村深入實施。農業現代化為農業信息化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創新領域,農業信息化為農業現代化架起了通往未來的橋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杜暢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