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讓全民共享“健康紅利”

2016-09-08 07:18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制圖:張芳曼

開欄的話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從今天起,本報開辟“健康中國”專欄,圍繞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等重點任務,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各地各部門的生動實踐和典型經驗,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意識,讓健康中國理念深入人心,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看病難、看病貴,一道民生考題,牽動億萬人心。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新一輪醫改啟動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改革從單兵突進到協同推進,政策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看病難、看病貴明顯緩解,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城鄉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持續下降,小病看得上、大病看得起、重病有保障,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全民共享“健康紅利”。

實踐證明,堅持用中國式辦法解決醫改這道世界性難題,開辟了一條符合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之路,為健康中國提供了有力支撐。

分級診療省錢省心——

200個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省錢、省時、省力、省心!”說起分級診療的好處,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社區的退休老人丁其明笑了。77歲的丁其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在家庭醫生團隊的幫助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平穩下來了,“現在走路都輕快啦”。

丁其明告訴記者,分級診療改革前,鼓浪嶼醫務人員少、水平低、藥品不全,誰也不相信在島上能治好病,都去市區大醫院看病。乘船、坐車加上排隊掛號,半天才能看一次病,很受罪。要是遇到臺風等惡劣天氣,擺渡停運,就去不了對岸。實行分級診療后,居民在島上的社區醫院就能看病,避免了舟車勞頓。丁其明說:“以前,我心臟不好,在各大醫院都看過,治療沒效果。社區給我安排了專家會診,一對一精心治療,我的情況很快就穩定了。”

“慢病先行、上下聯動、三師共管”,是廈門市積極探索的分級診療模式,實現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大醫院“舍得放、放得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愿意接、接得住”,群眾“樂意去、留得住”。廈門市衛計委主任楊叔禹介紹,“三師”是指大醫院或專科醫院的專科醫師、基層機構的全科醫師和來自基層的健康管理師。病人與“三師”簽約,獲得家庭醫生服務,簽約費用為每年120元,其中100元由醫保承擔,居民只需付20元。隨著“三師共管”模式的推行,大醫院長期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明顯緩解,2015年廈門市三級醫院就診平均等待時間從40分鐘縮至10分鐘以內。

新一輪醫改啟動至今,我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序推進。各地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突破口,逐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國1600多家三級醫院與3800多家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努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良性循環。今年,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年底,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有望達1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梁鴻指出,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模式,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一招。只有改變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和百姓就醫行為,才能讓醫療重心回歸基層,達到控制醫療費用、改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服務滿意度的目標。

大病保險雪中送炭——

實際報銷比例增加10個百分點

近日,河南焦作的王女士來到該市人民醫院,領取丈夫生前住院報銷的錢。此前,她的丈夫因感染性休克住院不幸去世,總花費20.8萬余元,除去新農合、大病保險報銷的11萬余元,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又報銷了1.7萬余元,這是焦作市針對困難群眾專設的特惠醫療。截至目前,全市得到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報銷的困難群眾近900人。

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是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之后的第三層醫療保障。焦作市將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相銜接,困難群眾經基本醫保報銷后,住院費用達不到1.5萬元的,由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進行報銷;超過1.5萬元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補償后,由大病補充保險給予二次報銷。

焦作市醫改辦常務副主任寧繼學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將全段看病費用報銷比例提高了10%至15%,個人負擔降到25%以下,對困難群眾來說是雪中送炭。”

自新一輪醫改啟動以來,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實現基本醫保制度全覆蓋。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2008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2015年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職工醫保達81%左右,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均達75%左右。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解決群眾因大病致貧的重要制度安排。2015年,400多萬名大病患者受益,賠付大病保險資金244億元。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普遍在基本醫保基礎上增加了10個以上百分點,因病致貧現象得到有效緩解。同時,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截至2015年底,已救助身份不明或無支付能力的急重癥患者40多萬人。普遍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將救助對象從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拓展到低收入救助對象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

網上掛號輕松就醫——

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達32.1%

今夏,山西大同的張雁軍帶著兒子來到北京兒童醫院。根據老經驗,掛個眼科專家號,如果不找“號販子”,半夜三更就得自己排隊,有時甚至要排幾個通宵。所以,他連馬扎、褥子都備好了。讓張雁軍意外的是,昔日猶如農貿市場的掛號大廳變得很安靜。在自助機上,他竟輕松掛上了次日的專家號。

自9月1日起,北京兒童醫院全部取消門診窗口掛號,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這意味著,除急診外,所有患者均需通過手機APP、微信、電話、網絡或現場自助機等預約方式進行預約就診。北京市醫院管理局表示,市屬22家三甲醫院將在今年內取消現場掛號,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制度。往后,北京三甲醫院的“掛號長龍”有望消失,患者再也不用熬夜排隊掛號了。

2015年,國家衛計委發布“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決定用3年時間,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通過加強醫療管理、改善服務流程、創新方便群眾就醫的措施,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醫改成效。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1238家三級醫院建立信息庫,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660家三級醫院通過手機APP、微信支付等方式結算,減少患者排隊次數、縮短排隊時間。今年,全國三級醫院將全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提供多種預約診療方式。

隨著“互聯網+健康醫療”風生水起,網上掛號、遠程會診、手機查詢、移動支付等日益普及,患者就醫體驗明顯改善。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讓健康數據“多跑路”,讓人民群眾“少跑腿”,是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方向。我國將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擁有規范化的電子健康檔案和功能完備的健康卡,重點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分診、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延伸放大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認為:“利用健康醫療大數據拓展服務渠道,延伸和豐富服務內容,可以更好地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2020年我國人人擁有電子健康檔案和健康卡,這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健康大數據。未來,每個人從出生到臨終的數據都將被完整記錄下來,有利于構建一個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為13億中國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 (記者 白劍峰 申少鐵)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