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海固:產業“造血”筑牢脫貧根基

2016-09-27 18:4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銀川9月27日電(記者 張亮 靳赫)寧夏回族自治區西海固地區是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也是寧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記者近期在西海固多個貧困縣采訪了解到,當地通過多種方式為貧困群眾配置、培育產業項目,農民收入中超過三分之一來自特色產業,脫貧致富的產業根基不斷夯實。

“給錢給糧,都不如引來致富產業實在。”如今在西海固,無論是扶貧干部還是貧困群眾,都把產業看作脫貧的一大“法寶”。海原縣是寧夏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里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年平均降水不足300毫米,蒸發量卻在2000毫米以上,養牛養羊成為海原縣不少貧困群眾增收的主要方式。

但是,傳統養殖業卻遇到了“增收瓶頸”,養殖規模小了增收效果不明顯,規模大了農民又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2014年起,華潤集團和海原縣結為幫扶對子,華潤集團在海原建起了“母牛銀行”,讓貧困戶花一頭牛的錢可以買到4頭牛。

“集團投資1.2億元用于采購西門塔爾基礎母牛賒銷給農戶,并為農戶提供每頭牛6000元的3年無息借款。農戶領到牛3年后,集團按照協議以高于市場的價格對新繁育公牛進行回購,用以抵消基礎母牛的借款,價格超出先前借款的部分,集團將返還給農戶。”海原華潤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翔說。

海原縣史店鄉徐坪村村民田世民從“母牛銀行”賒銷了兩頭牛,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價8000多元一頭的母牛犢,減去華潤墊付的借款,現在兩頭只用花4000多元就能買到。3年里‘牛生牛’,1頭牛最多可以變5頭。不但能還清借款,牛群規模也擴大了,華潤集團還負責回購,銷路也不愁。”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寧夏鹽池縣,這里既不靠山,也不靠海,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薄弱的產業基礎讓鹽池縣長期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難有大的突破。然而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充足的日照、廣闊的土地為鹽池縣脫貧帶來新的機遇。

“風不扶我,雨不扶我,產業扶我;地下沒有,地上沒有,藍天上有。”在鹽池縣長流墩村級扶貧電站入口處,樹立著這樣的對聯。2014年,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來到鹽池縣,在這里投資建設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作為回報,中民投在寧夏共計投資76億多元進行“光伏+”扶貧。

“我們并不是簡單地為貧困戶建設一個光伏發電板,而是向基礎設施改善、金融扶貧、農牧產業扶貧延伸。”中民光扶寧夏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白保林說。

走進鹽池縣高沙窩鎮南梁村,一戶戶嶄新的房屋在光伏板反射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是中民投投資的美麗鄉村項目的一個點,該公 司總共在鹽池縣投資1.38億元,為5個村868戶農戶每戶建造一套128平方米的新房以及5千瓦的光伏發電設施。

南梁村村民孫澤宗剛剛搬進中民投為他建造的新房兩個月,他家院子里樹立著的光伏發電板將帶來每年3000元的收益,持續20年。

“家里雖說有40多畝地,但完全靠天吃飯,雨水比較充足的年份能收入一萬多元,但天旱了連種子錢都收不回來。如果不是企業拿錢,建造這樣一套小別墅式的房屋一輩子都不敢想。”孫澤宗說。

如今,在寧夏中南部山區的9個貧困縣區,馬鈴薯、冷涼蔬菜、苗木、中藥材、釀酒葡萄、光伏、旅游等不同類型的特色優勢產業競相發展,產業的縱深化發展讓當地的扶貧從“一次性扶貧”逐步邁向“可持續性扶貧”。

據自治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起,寧夏將分三年建立共10億元的產業扶貧基金,以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力爭使貧困人口8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產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