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食品安全法規制度體系基本建成

2016-10-01 07:4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于去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一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監管方式持續創新,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在9月30日召開的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上,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為增強新法的系統性和實效性,織密食品安全法治網絡,目前已出臺了12部配套規章和近20項重要配套規范性文件,基本建成了食品安全法規制度體系。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畢井泉介紹,為推動新法各項制度措施落地實施,不斷強化對地方政府和部門的督促指導,國家食藥監總局一方面積極推進地方監管體制和機構改革,要求地方監管部門強化日常檢查和抽檢。據統計,2015年,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抽檢了17萬批次食品樣品,覆蓋近200種食品、3000余項次檢驗項目,全年抽檢合格率達96.8%;另一方面,依法從嚴懲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問責,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

同時,各部門在制度創新、手段創新、方式創新上也探索了許多有益的做法。比如,食品監管部門與農業、衛生、質檢等部門簽署了合作協議,相關部門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會商制度、行刑銜接辦法、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放管服”改革,實行“兩證合一”,將食品流通許可證與餐飲服務許可證合并為食品經營許可證,簡化審批流程和條件,為促進食品生產和餐飲服務行業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此外,在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規范體系檢查,在餐飲服務單位推廣“明廚亮灶”工程等,為提高我國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保障。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基礎還比較薄弱,影響和制約因素也很多,部分領域和地區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很難憑一部法律出臺或修訂就能解決,同時,將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完全歸咎于政府監管也是狹隘和片面的,并不能觸及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源。”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認為,新修訂《食品安全法》提出了社會共治和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發揮社會各主體的責任意識,共同監管食品安全,包括政府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交織成監管網絡,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畢井泉表示,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的事業,食品安全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維護。監管部門要及時公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讓消費者權益得到保護,讓人民群眾主動規避不安全食品,迫使不安全食品從市場上淘汰出局,讓違法者受到震懾;要鼓勵群眾揭發舉報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落實有獎舉報制度,使各種違法行為時時處于人民群眾監督之下;要充分發揮媒體優勢,弘揚尚德守法正能量,曝光各種危害食品安全的“潛規則”;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其作為企業和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強化行業自律。“只有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道道防線,才能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畢井泉說。(記者 吉蕾蕾)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