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中的一顆寶石”——國慶走訪江西龍虎山民宿村

2016-10-03 19:20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南昌10月3日電題(記者 吳鍾昊)早上四五點起床,直到中午兩點,當最后一桌客人吃完午飯起身離開,羅細蓮才得空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也歇不了多久,三點鐘又要開始準備晚飯了。”累歸累,但羅細蓮臉上看不出倦容。

羅細蓮和丈夫舒太明經營的這家“太明酒店”在舒家村小組數得上規模。招牌巨大醒目,一樓大廳擺了16張十人大桌,樓上還有包廂,一次能容下300人就餐。國慶假期,二三樓15間民宿也已經全部被預訂。碰到前來住宿的游客,羅細蓮熱心地推薦別家的民宿。

盡管背靠著名道教圣地和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江西省鷹潭市口上村舒家村小組曾是當地最貧窮的村組。“田少地貧,生產大隊時期,人家賺一個工分領一元,我們一個工分只領得到五毛。”舒家村村小組長舒美長說。直到上世紀80年代,龍虎山景區改造擴建,占據位置優勢的舒家村小組村民靠撐竹筏、賣小吃,逐步擺脫了貧窮的帽子,但也尚未達到富裕的程度。

2010年夏天的一場大洪水,再一次扭轉了舒家村小組的命運。

“我們村小組以前都是那種破舊瓦房,當時被洪水一泡,好多都變成了危房。”羅細蓮回憶。其實大洪水之前不少村民已經考慮發展民宿,但一直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遭了洪水之后,想不重建都不行了。”拿出全家的積蓄,再加上小額貸款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錢,夫妻倆建起了新樓房,只有四五張桌子的小酒店也鳴炮開張。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規劃引導下,舒家村小組58戶幾乎全部蓋起了小樓,周邊公共設施齊備。房屋外墻被刷上了不同的顏色,遠遠望去,舒家村小組像是嵌在丹霞地貌中的一顆寶石。

2012年舒家村小組成立民宿發展理事會,制定了統一的民宿經營規則。“像國慶假期,我們的房價會上浮一點,但單間都在300元以下,各家差價也不過5元。”舒美長介紹,一些經營民宿的基本規則已經變成了舒家村小組的村規民約。幾年下來,環境和配套設施的改善,以及不斷提升的服務水平,讓游客熱捧的舒家村小組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一家民宿一年少說也能賺個20來萬元,現在全村270多人,人均純收入達到了三四萬元。”舒美長說,因為家家戶戶有民宿,全村90%以上的人都留在家里。不僅舒家村小組的年輕人返鄉,逢節假日還有大量外地人到村里打工。

除了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天時”和背靠龍虎山的“地利”,游客消費觀念的悄然改變,也給舒家村小組的旅游經濟帶去了“人和”。“以前游客都是自帶水杯干糧來旅游,連瓶飲料都不舍得買。現在只要飯菜質量好,一頓飯花三四百元也不在話下。”羅細蓮說。

假如節假日天氣足夠好,她家的酒店民宿一年能賺四五十萬元。“我們村住宿房間多,但是上規模的酒店并不多。所以我就擴大酒店規模,把一部分房間改成了餐飲包廂。”她說。

相比43歲的羅細蓮吃苦耐勞,32歲的舒順鵬則通過互聯網,讓自己家的“大龍門客棧”客源不斷。曾經在大城市闖蕩多年,舒順鵬深知互聯網的重要性。“特別是我家民宿的位置并不好找,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把游客帶進來,就要在網上多動腦筋。”他說。

幾乎所有主流旅行網站上都能查到舒順鵬家的民宿信息,下面還有很多游客留言點贊。“這些留言絕對不是找人‘刷出來’的,都是客人們自發點評的。大家的評價越高,我的壓力就越大。”為了不讓新來的游客失望,舒順鵬想出了不少辦法:去車站接送、替生病的游客買藥、噓寒問暖……“做好服務最關鍵的就是真誠。”他說。

“現在國家重視旅游業發展,龍虎山名氣越來越大,我相信我們的民宿今后一定會越來越火!”舒美長說。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