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加出蘇州產業新動能

2016-10-04 09:38 來源: 新華日報
【字體: 打印

實體經濟全面擁抱互聯網,“中國制造”重地交出轉型樣本——
互聯網+,加出蘇州產業新動能

蘇州飄來兩朵“云”。8月12日,騰訊“云+未來”峰會走進蘇州,與本土企業親密接觸。此前的8月2日,阿里云計算(蘇州)有限公司開業,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與蘇州合作的大幕正式拉開。

站在風起“云”涌的關鍵節點上,“中國制造”重地蘇州迎來產業轉型良機。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十三五”時期,蘇州要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快促進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用“互聯網+”全面改造提升“蘇州制造”,使支柱產業如虎添翼、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未來產業強勢崛起,加快邁向中高端乃至頂端。

實體經濟,全面擁抱“互聯網+”

兩朵“云”同時飄來,看中的是蘇州良好的發展“氣候”。正如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說,蘇州在制造業、科技創新等方面有著良好基礎,是全國制造業發展樣板,這里有面廣量大的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需求。

實體經濟基礎扎實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鮮明特色。2015年,蘇州工業總產值超3.5萬億元,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二。蘇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曲福田說,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融合催生”既是蘇州的潛在優勢,也是蘇州的發展機遇,更是蘇州的發展方向。在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蘇州亟待發揮自身制造業發達的優勢,擁抱“互聯網時代”,搶抓“互聯網+”機遇,引入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服務,實現產業提質增效。

蘇州的實體經濟優勢和地方領導對于“互聯網+”的強烈追求,引來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的實地考察。雙方一拍即合,迅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隨即擦出火花。8月初,阿里云與蘇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簽約,聯手打造光伏切片智能工廠,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光伏切片的良品率,而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點,可節省上千萬元生產成本。未來,阿里云將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應用,促進制造業延伸價值鏈和服務,讓工業企業和消費者實現“一鍵對接”。

阿里與蘇州深度互動,其他互聯網巨頭也不甘落后。騰訊與蘇州多家大數據企業共同發起產業聯盟,推動蘇州產業發展;百度創業中心落戶蘇州,引入了互聯網醫療、旅游、教育、智能硬件等領域的創業團隊。紛至沓來的行業巨擘,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互聯網能量塊”,為蘇州再造實體經濟新優勢提供了動力引擎。

制造企業,“云”端漫步刮起“轉型風”

“不出張家港,我們就可以實現對集團旗下所有光伏設備運轉狀況的全面監控,這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重大利好。”張家港光伏企業愛康集團董事局主席鄒承慧說。該集團總部廠區有個云端集控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巨大的營維集控系統屏幕,實時監控集團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光伏電站的運行狀況,每個電站的實時監控畫面、運行數據、發電效率、維護情況等盡在眼前。借助互聯網服務,愛康集團已從單純的光伏配件制造商成功轉型為光伏電站綜合運營商,同時,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企業還研發綠色能源理財產品,實現大眾普遍參與的“能源消費”。

“云”中漫步,網上遨游。制造企業的深入互聯網化已成為蘇州實體經濟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鮮明風景,互聯網進企業、入車間、聯設備,刮起了產業轉型陣陣旋風。科沃斯機器人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深度“觸網”,公司的掃地機器人在網上熱銷,成為去年“雙十一”期間銷售額最高的蘇州本土企業;盛虹集團引進工業機器人并導入互聯網技術,用工減少34%,年平均節省成本1500萬元。這些制造企業騰“云”駕霧,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不久前,蘇州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智能裝備和物聯網應用的若干政策》,規定從2016年至2018年,市級財政每年新增不低于5000萬元的工業轉型升級扶持資金,支持智能裝備和物聯網應用。“蘇州制造業發達,但中小企業占比大,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服務大平臺。”中國聯通蘇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偉斌介紹,企業搭乘“互聯網快車”,工業信息基礎設施是關鍵。聯通公司正在大力推進“企企通”工程,構建服務智能制造的“網+云+端”,目前已和蘇州10家產業園、60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網上“獨角獸”,拉動服務業駛上快車道

“蘇州消費互聯網非常發達,但工業互聯網才剛剛起步,企業應用互聯網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發展空間。”蘇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金曉虎認為,推進蘇州實體經濟和互聯網融合發展,落腳點是產業結構調整,除了制造業企業自身的互聯網化,互聯網經濟培育壯大至關重要。

站在當前方興未艾的互聯網+“風口”上,蘇州“飛起”了一批發展前景廣闊的互聯網企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獨角獸”企業。統計顯示,蘇州互聯網產業已經擠入全國第二梯隊,累計有46家企業獲得A輪以上投資;在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中,同程旅游、蝸牛數字兩家互聯網企業分別排名31和78名;國內排名靠前的互聯網企業、軟件企業大多在蘇州發展業務。

互聯網深度改變了市民消費習慣,也催生了一批“未來產業”。如今,網上買菜已經成為蘇州市民的新生活方式,“食行生鮮”網絡平臺隨即應運而生。“食行生鮮首創線上預訂、線下社區自助提貨的商業模式,一手牽農民,一手牽市民,減少中間環節,打造‘家門口的菜市場’。”蘇州食行生鮮CEO張洪良介紹,食行生鮮還建立起產品追溯系統,保證了每一盒菜在采摘、分揀、包裝、運輸、收取的各個環節可見、可控、可追溯。迄今為止,“食行生鮮”已在蘇州、無錫、上海等地建立社區站點1000多個,活躍用戶家庭數超過20萬戶。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蘇州17家服務業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實現營收88.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7倍,互聯網平臺經濟初具規模,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一支生力軍。(記者 李仲勛 陳雨薇 高坡)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