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轉換解考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川算式”

2016-10-10 10:4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成都10月10日電(記者 惠小勇、陳健、胡旭)國慶假期,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依然車輛穿梭、貨流不斷,滿載電子、機械產品的12趟中歐、中亞班列進出港口,為“一帶一路”建設運算著堅實的“加法”。今年前8個月,這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32%。

人口多、地形多樣、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四川省情,堪比中國國情。有經濟學家分析稱,四川的發展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項“加減乘除”,也在昭示著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新步伐。

供給側實踐“加減運算”

攀鋼集團攀長特煉鋼總廠的一處電爐旁,火熱的鋼花早已不見,工人在拆除爐體,這是四川做“減法”去產能的一個場面。

到9月底,全省鋼企簽訂目標責任的6臺設備已拆除4臺,另2臺將在10月底完成,這意味著四川在過去3年已關停小煤礦和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264個的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壓減粗鋼產能420萬噸。

去杠桿也是做“減法”。四川鋼鐵、化工、機械、煤炭等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超80%,部分企業已從“借新還舊”陷入“借新還息”困境。對此,四川堅持“積極穩妥”去杠桿,“積極”就是引導金融機構壓縮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信貸,“穩妥”體現在對轉型升級中暫時資金緊張的企業防止“一刀切”式抽貸、停貸。上半年,二重集團等5家重點企業通過債轉股等方式基本消除信貸違約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加法”。同樣是在攀鋼集團,首批1820毫米超寬幅冷軋汽車面板最近在西昌鋼釩板材廠下線,發往4家汽車廠商用于高端車型制造。傳統產業占比超40%的四川努力推進“去舊育新”,更多川企逐步占據產業鏈高端。

“蜀道難”也曾是四川一大短板,而今,四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超6000公里;省會成都開通航線258條,成都第二機場也已動工;穿越秦嶺的西成客專開始鋪軌,從成都乘高鐵進京預計明年底就可實現。靠著交通改善,形成了“北有九寨黃龍、南有稻城亞丁”的川西旅游黃金品牌。

逐漸補齊交通短板的四川也成為我國“西向開放”高地。中歐班列只需10天半就能抵達萬里之外的歐洲市場,TCL多媒體科技公司副總裁梁鐵民說,TCL計劃明年向成都轉移80萬臺電視機產能,為公司加速布局歐洲“落子”。

“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四川省經信委總經濟師黃朝陽說,加減之間,體現四川正認真解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考卷,在生產端發力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新經濟醞釀“乘法效應”

神龍汽車成都工廠9月正式投產,記者在這里不僅看到全由機器人“擺弄”的生產線,而且意外發現零部件企業一改傳統外圍式布局,與主生產線融為一體“嵌入式”配套,這樣的“無縫疊加”讓工廠效率倍增。

培育新動能靠的就是這樣在產業上做“乘法”。四川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同時還提出“一提一創一培”,強調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以新產業的“乘法效應”推動轉型發展。

四川布局了大量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軍民融合”正為四川增添最具特色的新動能。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表示,作為軍工和家電行業老兵,長虹再辟新路,已躋身國家智能制造首批試點,在業內首發多款智能產品,走在傳統家電“互聯網+”和“智能”轉型前列。

今年以來,在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和五大先導型服務業基礎上,四川又新列石墨烯、玄武巖纖維、軌道交通、中醫藥四個產業,重點推進14個新產業的產學研用。中鐵二院、西南交大等多家單位近期成立了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聯盟和技術研究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浮列車工程化樣車將于明年6月下線。

并不只是“高精尖”才能形成新動能,“農字號”文章同樣精彩。一根蘿卜、一葉青菜賣不出多少價錢,可眉山市將蘿卜青菜加工成特色泡菜,創出多個知名品牌,培育出130億元產值的泡菜產業,帶動15萬多農戶種菜奔小康。而在攀枝花,陽光和空氣成為新的資源寶庫,以錯季水果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行銷全國。

“前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其中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到50%以上。”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說,四川經濟運行在結構優化基礎上,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新改革破除“政策藩籬”

在四川沱牌舍得酒業公司,職工們正熱火朝天地為即將迎來的元旦、春節消費旺季開展生產。而在今年4月初,一場職工安置風波曾讓這里一度停產。如今,職工們臉上已是陰霾盡除。

這得益于沱牌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釋放了企業經營活力。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4%,凈利潤增長243%。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立說,通過取消和停收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4項政府性基金,四川今年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33億元;通過“營改增”等稅改舉措,前7個月全省企業減稅逾350億元;通過直供電、氣等組合措施,今年全省實體企業用電、用氣成本將減少170億元。

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就是政策上的“興利除弊”。徐立表示,四川近年大力推進“放管服”,省本級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從800多項減少到281項,是全國最少的省份之一。通過商事制度改革,近兩年新增市場主體相當于此前市場主體總量的50%。

四川省政府秘書長唐利民表示,這樣的改革就像“除法”,目標是以政府的引導作用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今年以來,四川相繼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7條”“科研院所改革方案”等文件,放寬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支持領域,確保科研人員“陽光燦爛”地獲取回報。一系列制度供給方面的創新,激發了科技、人才、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的高效配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