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中的偉大史詩——世界眼中的長征和長征精神

2016-10-18 18:4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胡冠)“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的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的歷史中了。”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如此描述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取得了舉世無雙長征的勝利,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震動世界。

如今,長征傳奇已定格在歷史長廊中,長征精神歷久彌新,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一座不滅的燈塔。

傳奇征途震撼世界

“再大的犧牲,也不能阻止我們前進!”從贛南一直征戰到陜北的老紅軍唐進新生前回憶道。

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平均前進7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在近百萬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及地方軍閥武裝圍追堵截下,紅軍長征途中的戰斗嚴酷異常。

20多萬紅軍,到長征結束僅剩數萬人,近17萬紅軍將士在途中犧牲或失散。  兇險的環境和兇惡的敵人,從未能阻止紅軍前行的腳步,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高超指揮下,紅軍創造了一系列經典戰例:

搶渡大渡河一戰,22位勇士手攀橋欄、腳踩鐵索,冒著對岸敵人猛烈的火力飛奪瀘定橋,保證紅軍主力順利過河,創造戰爭史上的奇跡;四渡赤水一役,3萬多紅軍面對40萬國民黨軍的合圍,避實擊虛,聲東擊西,將敵軍繞得暈頭轉向,最終成功擺脫敵軍的追擊圍堵……

“這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是一次體現堅韌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在紅軍的戰績面前,二戰名將、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由衷稱贊。

除了戰斗,就是行軍。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紅軍翻越山脈,跨過大河,部分紅軍三次跋涉過縱深近500公里的水草地。

“餓得搖搖晃晃,連抬腿的力氣都沒有。可一旦爬起來,就向前走,向著黨中央的方向走!”老紅軍李中權生前回憶說。

腳趾被凍壞的紅軍女戰士姜秀英,為了跟上隊伍往前走,從老鄉家里借來斧頭,揮斧砍掉潰爛的腳趾……

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寫道,“紅軍疲勞得已到了人類所能忍受的極限,但他們以他們的精神和毅力終于到達了長城腳下的陜北”。

這樣的隊伍,讓敵人膽寒,讓世界震撼。日本原橫濱國立大學教授岡本隆三感慨說,聞名于世的長征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它的成功是二十世紀的一大奇跡。

中韓傳媒研究所理事長趙在九看來,長征勝利“僅僅用取得戰爭勝利來表達太過不足,這是紅軍為生存而斗爭的勝利”。

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說,“長征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史詩般的意義”,“長征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永遠會被紀念”。他說,無數人聽說過長征,人們通過它來了解中國。

激勵全球進步力量

“中國紅軍的英勇斗爭,成了整個殖民地世界勞動人民的榜樣。”1935年共產國際七大召開前夕,參會各國代表得知紅軍長征兩大主力會師的消息十分振奮,大會主持人威廉·皮克如是說。

通過斯諾、史沫特萊等國際友人,描述紅軍長征傳奇歷程的報道陸續被倫敦《每日先驅報》、紐約《太陽報》等英美報紙以及當時剛創辦的美國《生活》畫報、《時代周刊》等刊物刊載,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

“中國紅軍奮斗的故事,激起了我們國民的巨大熱情。”當西班牙人民處在反法西斯斗爭最艱難的時刻,西班牙國際縱隊的年輕戰士,從中國紅軍的長征事跡中汲取力量。

意共領導人巴耶塔曾表示,中國紅軍長征的勝利一直激勵著意大利共產黨人領導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這個偉大的勝利,堅定了他們的抵抗意志。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游擊隊曾經兩次印刷有關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小冊子,希望以此堅定戰士們的信仰、激勵他們的斗志。

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曾說,紅軍長征勝利,不僅激勵了古巴革命者的斗志,同時也為古巴革命取得勝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毫無疑問長征的勝利在當時贏得了眾多與殖民主義作斗爭的國家人民的敬意。長征勝利也為其他1945年后爭取獨立的國家打開了一扇門。舉例來說,越南在獨立戰爭中就借鑒了許多長征中游擊戰的戰術。”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斯圖爾特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哈伊里·圖爾克說。

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劉國新指出,長征中紅軍指戰員上下一心、平等互助、攙扶前行的關系和作風;在艱苦卓絕環境中大無畏的勇氣;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采取成功的民族政策,獲得少數民族同胞堅定支持等做法和經驗,都給各國進步力量以激勵、啟發和借鑒。

精神內核歷久彌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歲月荏苒,80年過去了,長征精神在時光的洗禮中顯得越發閃亮。

80年來,長征的傳奇吸引著眾多國際人士來中國探究、考證。雖過去數十年,身臨其境,仍然讓他們強烈體驗到長征中戰斗的驚心動魄,為紅軍的英勇無畏而折服。

“及至親眼目擊,才知并非言過其實。這條河水深莫測,奔騰不馴,加之洶涌翻騰的漩渦,時時顯露出河底參差猙獰的礁石,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參觀大渡河后如此感言。

另一位親身體驗長征路的美國人,著名記者兼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指出,“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80年前積貧積弱的中國早已成為歷史,當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長征精神繼續發揮著重要引領和激勵作用。

“中國新的長征需要遵循與第一次長征相同的原則,即愛國主義、強有力的領導、勇敢、魄力、不屈不撓、獻身精神、合作精神等。”對于長征精神在現今的意義,圖爾克如是說。

劉國新說,“目前中國面臨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國際上也處在經濟低迷、安全形勢嚴峻的低谷。長征精神中領導有力、堅韌無畏、迎難而上等內涵正可激勵各方共克時艱”。

馬丁·雅克說,“長征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顯示了勇氣和獻身精神。當人們呼喚奉獻和剛毅時,長征將永遠是一種激勵”。(參與記者:黃泳、常天童、方藝曉、王家輝、徐靜、李家瑞)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