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決定項目取舍 以綠色建設宜居城市——福建莆田的“綠色發展”路徑

2016-11-11 18:3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福州11月11日電(記者 沈汝發)項目投資不再唯GDP,生態優先享有否決權;“美麗鄉村”建設讓城鄉均衡發展;綠道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實施,讓群眾共享綠色發展的紅利——綠色發展的理念,讓莆田這一福建中部小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百億元項目放棄的“生態否決權”

在巨額投資對經濟總量的大幅提升與項目投產后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影響之間,如何取舍?莆田選擇了生態保護優先。

莆田湄洲灣北岸開發區東吳臨港產業園區原來的定位是漿紙纖維產業。據園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先后有4個漿紙類項目規劃布局在園區,合計總投資574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稅收可達49.4億元。

但是,巨額投資的背后是對生態環境的巨大壓力。據測算,這4個項目投產后,每天約需40萬噸淡水,排放污水約35萬噸,且硫化氫、二硫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將接近該區域環境容量極限,勢必對周邊區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經充分權衡,莆田決定放棄原來規劃布局的漿紙項目,而是選擇了食品加工項目。北岸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柯健俊說:“定位調整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大為減少。”

降污染、保生態已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企業不斷加大環保設施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賽得利環保總投資7.50億元,占項目總投資20%,“三廢”治理取得成效;八方港口投入0.77億元在碼頭堆場四周安裝噴灑水裝置、防塵網和擋墻,有效減少粉塵對周圍群眾的影響;火電廠投入2.67億元,對除塵器高頻電源、煙氣脫硫脫硝裝置進行提升改造,大大減低煙塵排放……

“目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莆田經濟發展的共識。”莆田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林金波表示,近年來,一批投資額超10億元的重大產業龍頭項目相繼落地,并產生集聚效應。化工紡織、工藝美術、食品加工等三大支柱產業和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醫療健康等三大新興產業布局已初步形成。

“美麗鄉村”建設的宜居幸福指數

村莊整潔、道路寬敞,景觀帶、木棧道一應俱全。這是莆田市常太鎮嶺下村的景象。數年前,該村還是一個畜禽養殖污染比較嚴重的村莊。變化緣于莆田市近年來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

據嶺下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美金介紹,通過動員廣大村民,紛紛自拆場舍,拆除畜禽養殖場3萬多平方米。同時,實施房屋立面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里還用好移民、美麗鄉村建設等政策,向上爭取資金,實施土地整治項目,新增耕地73畝,新建斗渠、灌溉渠等渠系建筑物,改善了村民耕作條件。

城廂區環衛處農村督察組組長陳德良說,在近年來開展的農村清潔家園行動中,嶺下村建設生態垃圾池20個,同時聘請衛生保潔員6名,垃圾日產日清,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如今,這里家家戶戶宅前宅后道路硬化,污水統一處理,“美麗鄉村”名副其實。

嶺下村是莆田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根據規劃,莆田市將按照“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圍繞“整治裸房、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莊綠化”五項重點任務,實施鄉村衛生保潔工程、生態綠廊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創建工程,達到農村環境更加優美、村莊建設更加宜居、農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標。

綠道建設彰顯綠色惠民理念

家住莆田市綬溪公園附近萬輝國際城小區的戴先生如今養成了習慣,每天早晚都要到家門口的綠道上快走一個多小時。“一邊走一邊看著兩旁成片老荔枝樹,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感覺心情特別舒暢。”他說。不少市民像戴先生一樣加入了綠道健身隊伍,騎行、健走、慢跑……

近年來,莆田市大手筆建設綠道,打造功能完善、銜接有序、連通便捷的綠道網體系,全市共建成涵蓋生態型、郊野型、都市型的55個綠道項目,總長度158公里。

據莆田市園林管理局局長林天明介紹,莆田市因地制宜,將綠道建設與百姓休閑、娛樂、游憩場所建設相結合,與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特色小吃產業布局相結合,與內河整治、環境美化、文物保護相結合。

綠道所到之處保留了大量的龍眼、荔枝、楊桃等鄉土樹種。“綠道建設要顯示地方自然景觀和資源特色,彰顯城市的個性和特點。”莆田市城市園林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麗萍說,綠道經過的516棵荔枝樹全部保留,其中191棵是五六十年樹齡的老樹,其他老樟樹、老榕樹等也被保留下來。

另外,莆田市還以綠道建設推動黑臭水體治理。“市民都到河邊活動,亂排放污染現象就無所遁形。”林天明說,有效推動了黑臭水體整治進度,提升了水岸整體環境。

“莆田山海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這是大自然賜予的不可多得的資源,也是支撐莆田未來發展的優勢和后勁所在。”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莆田市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主動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綠色發展,努力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