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鐵塔帶來的改變——解析國企改革的鐵塔樣本

2016-11-13 17:03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高亢、王希)從運營商各立各塔到共用一塔,從分散重復投資到集中高效投資,從粗放建設到優化設計……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塔)成立兩年多以來,立足共享經濟,致力供給改革,促進行業轉型,開創了“鐵塔質量”和“鐵塔效率”,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鮮活樣本。

從多塔到一塔的改變

在大連地鐵2號線上,市民周先生正用微信與遠在美國的女兒聯系,“手機信號不錯,圖片一下子就發出去了。 ”

據介紹,鐵塔公司承建的大連地鐵公用通信網覆蓋項目是全國首例三家運營商2G、3G和4G系統同時建設、開通的系統覆蓋工程。由于統一協調對接和充分依靠技術創新,該項目不僅大大降低了通信覆蓋建設成本,而且優化了手機信號效果。

目前國內像大連地鐵公網覆蓋項目這樣由鐵塔公司單獨承建、三家運營商共享的項目還有很多。以前,各家運營商在鐵塔站房等通信基礎設施方面自建、自管、自維護,“雙塔并立”“多塔林立”等情形很常見,浪費了大量資源。

2014年7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國務院國資委、工信部牽頭組建中國鐵塔,將鐵塔等基礎設施從電信企業中剝離出來,變三家運營商各自建站為中國鐵塔統一建設維護。

中國鐵塔董事長劉愛力表示,中國鐵塔是在國家深入推進網絡強國戰略、深化國企改革、促進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背景下組建的,可以說從誕生起就肩負著成為國企改革“試驗田”和先行軍的重要任務。

兩年多來,中國鐵塔助力電信業、互聯網產業蓬勃發展,實現用戶體驗不斷提升,同時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的情況大為改觀,為國企資源整合探索出新模式。

數據顯示,目前新建鐵塔共享率已由過去不到20%提升到約70%。隨著共享率的提升,2015年三家運營商節省相關投資500億元,減少土地占用1.3萬畝。

改革聚焦效率與活力

資源集中后會不會走向低效?對于中國鐵塔的組建,外界一度有著這樣那樣的擔憂。

鐵塔公司用行動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資源市場化配置,堅持按價值規律辦事,聚焦國企改革最核心的效率和活力兩大問題,創新設計體制機制。

“我們‘穿新鞋不會走老路’。”中國鐵塔總經理佟吉祿說,中國鐵塔并不是三家運營商鐵塔業務的簡單拼盤,而是通過資本紐帶關系,建立規范有序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扁平精簡的組織架構,推行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在公司治理方面,除了股權結構多元、治理體系法定的特點外,中國鐵塔經理層中僅總經理一人進入董事會,破除了董事會和管理層高度重合的弊端;組織架構上,采用“總分架構、一級管理”,總部人數控制在100人以內。

在物資采購等關鍵領域,中國鐵塔搭建了O2O在線商務平臺,實現了小到筆墨紙張、大到幾噸重的鐵塔全部線上采購,標準化、透明化、模塊化的流程機制不僅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且能帶動引導上游產品的研發創新。

決策更高效,機制更靈活。與行業內的國際先進企業相比,中國鐵塔在部分效率類指標方面居于前列。例如,目前美國鐵塔人均管理鐵塔數為26個,而中國鐵塔超過120個。

供給側改革不斷發力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鐵塔就是“傻大黑粗”,土建機房就是“土得掉渣”,面對這樣的問題,中國鐵塔不斷從供給端發力尋求突破。

在鋼鐵大省河北,中國鐵塔主動與有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帶動原有百余家鐵塔廠商整合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技術能力、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鋼材損耗率從26.8%下降到2.4%,生產成本降低10%、效率提高6.7%。

衡水市鐵塔商會會長、河北億鑫鐵塔集團總經理王長春說,中國鐵塔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設計水平等方面帶來了新氣象,鐵塔廠家原來“小而散”的作坊式生產逐步向“高精尖”的產業化、集團化轉變。

此外,吸納新力量參與結構設計、鼓勵生產企業提升工藝水平、邀請專業機構重新規劃功能……如今,中國鐵塔的“作品”不僅顏值高,功能還非常強大。

一根電線桿,不僅能傳輸手機信號,監測溫濕度、風速風向、PM2.5、噪音,還能為電動汽車實時充電。像這樣“一塔六用”的綜合塔、智慧塔,目前在南京有七八百個。杭州、青島、西安等地也都在陸續建設這樣以基站為主體的具有共享功能的基礎設施。

劉愛力表示,之所以把一座普通鐵塔變成綜合服務站點,出發點是對鐵塔功能定位的全面提升。不僅要拓展行業內的共享,還要挖掘社會化共享潛力,創新開拓非塔類、非電信行業類業務,為中國鐵塔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驅動力。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