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生座談會,詳聽兩位民生專家對總理說
醫保養老公租房

2016-11-16 15:3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11月14日,就在中國經濟10月份“成績單”公布當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座談會。與以往“經濟形勢專家企業家座談會”的會議名稱不盡相同,本次會議特意加上了“民生改善”的字樣。

變化的不僅是會議名稱,除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外,兩位與民生領域密切相關的專業人士這次也被總理邀請參會。他們分別是北京醫院院長、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曾益新和南京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顏江。

“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李克強總理的一番話道出了座談會特意加上“民生”的意義。

會上,兩位專家都跟總理反映了哪些民生問題,中國政府網(微信ID:zhengfu)、國務院客戶端帶你去現場聽聽。

醫保對醫療行為的引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的5個原因:

1. 分屬不同部門;

2. 尚有個人賬戶;

3. 政策不一致;

4. 對醫院、藥廠、器械商等未能形成強大的談判能力;

5. 對醫療行為的專業/實時監管有待加強等。

創新機制主要體現在創新醫保管理機制和付費機制。目前深圳羅湖正在試點“醫共體”模式,整合轄區內的公立醫院和社區診所形成醫療集團,打破分層管理,辦出“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并由醫保按人頭給予總額付費。醫療集團主動安排好醫生下基層,主動去開展預防工作。所以應該通過創新機制來強基層,發展“醫療區”的理念,把“強基層”由 “政府要”變為“我要”。


1. 政府醫保一體化;

2. 醫療資源融合:打破行政層級;

3. 基層實行醫療、疾控、計生整合;

4. 信息化:基于標準化的數據互聯共享。

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強基層”。

只有基層強大了,這些工作才能落地: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推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緩解大醫院“看病難”;增強老百姓“獲得感”,設立家庭病床、實行醫養結合、加強臨終關懷;體現“預防為主”,控制醫療費用等。而“強基層”的關鍵又在于“強人才”,特別是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在積極推行公租房實物安置的同時,今年6月底出臺了公租房貨幣化保障政策。在全國率先將公租房貨幣化保障范圍,由城市低收入群體向中等偏下收入和以新就業高校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為代表的新市民延伸。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三口之家最多每月補貼1920元;高校畢業生最多每月補貼1000元;外來務工人員每月每人補貼360元。今年7月份實施以來,南京已有近萬人直接受益。

住房保障涉及政府多個部門和社會各個層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的管理依據僅是部門規章,效力層級不夠,無法適應行政執法、退出機制建立、誠信體系建設等方面的需求。

公租房制度的建立,是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對解決人民群眾住房困難、吸引人才、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鼓勵各地在加大公租房貨幣化保障力度的同時,根據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定與公租房需求相匹配的建設規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