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制出國際一流骨科手術機器人

2016-11-21 08:36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打印

日前,由北京積水潭醫院田偉教授為領銜專家,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三方聯合研發的骨科機器人“天璣”正式上市。這也是國際上唯一可以開展全節段脊柱手術的機器人系統,我國骨科手術自此將加速進入智能化、精準化時代。

機器人當助手挑戰“禁區”

2015年,在“天璣”的幫助下,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教授及其團隊成功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完成了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為一位患有嚴重寰樞椎先天畸形合并顱底凹陷的43歲男性患者成功手術,誤差不到1毫米。讓全球醫療界震驚的是,這是世界上首例機器人輔助上頸椎手術。

在全球醫學領域,脊柱手術一直是骨科手術界的“硬骨頭”。“人體越往上走,脊柱越細,對手術精準度的要求越高,手術也就越復雜和危險。”天智航公司董事會秘書邢玉柱說。此前,全球其他已獲準上市的骨科機器人,都只能輔助完成胸腰段以下的骨科手術。正是因為極高的技術難度與風險,那位43歲的男性患者曾經四處求醫無門。

如今,“天璣”通過智能化技術,獲得了高穩定性的“手”和高精準度的“眼”,以亞毫米級的操作精度,遠遠領先于全球同類產品。

“醫工企”合創骨科“圣手”

把性命攸關的復雜手術交給機器人,普通患者可能還難以想象。但十多年前,作為全國頂尖的骨科醫療力量,北京積水潭醫院的醫生們在臨床治療中發現了這一迫切需求。

在國家科技項目的支持下,北京積水潭醫院頂尖醫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程專家開始了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自主創新研究的探索。后期,能幫“技術”變成“產品”的高科技企業天智航公司加入了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和產業化戰隊,“醫工企”三方走到了一起。

自此,這樣一個奇特的場景經常出現:在骨科手術實驗室內,身穿手術服的醫生旁邊,還會有幾位工程技術人員在一旁學習或進行設備技術指導。

每一次臨床試驗,骨科機器人都要與最優秀的醫生“比賽”,看在X光使用次數、手術時間、操作精度、導針調整次數等各項指標上能否跑贏頂尖醫生。

政策創新加速前沿技術“落地”

它沒有龐大的軀干,卻有著一對可多維度轉動的靈活機械臂。今年11月16日,功能強大的“天璣”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拿到了正式上市所需的關鍵“通行證”。臨床試驗期間,“天璣”的上一代產品已在全國十多家醫院使用,累計手術超過2000例。

成功的喜悅,沒有讓天智航團隊淡忘創業的艱辛。由于醫療器械行業回報周期極長,2005年公司成立后,連續5年“零收入”,如果持續缺乏資金,研發進展、人才引進都會大受影響。

關鍵時刻,政府扶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由中關村發展集團代持,北京市政府對天智航進行了2000萬元政府股權投資,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一年后,公司迎來首批訂單,造血能力逐漸增強。如今,天智航已在多家醫院建立了骨科機器人微創手術中心,并成功登陸新三板。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