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建設三年會戰結碩果 貴州通江達海指日可待

2016-11-21 13:20 來源: 貴州日報
【字體: 打印

“我省實施水運建設三年會戰,以達到通航道、優港口、增運力、興產業、補短板的目的,通過大思維、大統籌來實現貴州水運的大發展。”近日,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韓劍波在接受省人民政府網在線訪談時說。

為補齊水運發展短板,盡早實現貴州通江達海,我省開啟了“水運建設三年會戰”,從2014年到2016年,用3年時間加快水運建設發展,為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夯實基礎。

貴州發展水運大有可為

水運具有占地省、運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等優勢,貴州有發展水運的良好基礎。目前,全省共有93條長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總長度達11270公里,覆蓋全省74個縣(市、區)。

不僅如此,我省水運北面通過赤水河、烏江、清水江進入長江通達上海,南面通過紅水河、都柳江進入珠江直通港澳,水運通江達海可謂“左右逢源”。其中,烏江、清水江、紅水河三條航道列入國家內河高等級航道布局規劃,至2015年年底,全省航道里程達到4000余公里。

“大工業必須要有大通道為支撐,既要解決企業物流進出通暢的問題,更要解決工業產品運輸成本降低的問題,而水運無疑就具有這樣的功能。”韓劍波介紹,對烏江沿線政府及開磷、遵義鋁廠、甕福磷礦等企業的走訪調研發現,僅思南、石阡兩縣的特色石材對烏江水運的需求就達500萬噸以上,而上述三大企業對烏江水運的需求則高達3000萬噸以上。

目前,我省赤水河、烏江、清水江、都柳江、紅水河等五條水運出省航道通過能力合計為1600萬噸,相當于一條鐵路的運輸量。按照《貴州水運發展規劃(2011—2030)》目標,我省水運交通運輸通過能力可達到5000萬噸(相當于3條鐵路的能力),周轉量可達到500億噸公里。

同時,水運還是守護生態底線的最佳交通運輸方式。據測算,1000噸級船舶每千噸公里耗油大約是2.8公斤,而30噸汽車每千噸公里耗油則是10公斤。以全省水運500億噸公里周轉量來計算,水運與公路相比將節約36萬噸燃油,減排112.14萬噸二氧化碳,能耗的降低大大節約了產品的運輸成本,在促進生態保護的同時促進了工業發展。

“三年會戰”成果豐碩

“水運三年大會戰”啟動以來,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會戰成果豐碩,創下了多個歷史之最。

我省水運建設固定投資持續增長,截至今年10月底,三年會戰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7億元,是我省“十二五”計劃投資總和63.3億元的1.1倍,成為貴州水運投資增速最快的時期。三年來,我省建成水運項目數量相當于“十五”期的8倍、“十一五”期的2.67倍。

全省港口500噸級泊位新增40個,全省港口泊位數達490個,新增數量占2008年以來新增泊位數比例達35%。同時,建成貴州第一條旅游航道工程——湄江旅游航運建設工程,作出“航運+旅游”產業的有效探索。

全省實施20個重點通航庫區便民水運工程,整治庫區航道800公里,新建城鄉便民碼頭120座、鄉鎮渡口600道,全省鄉鎮渡口達2466道,極大地改善了沿江、庫區周邊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條件,提升了水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建成烏江(烏江渡~龔灘)四級高等級航道431公里、南北盤江紅水河四級高等級航道364公里,使我省四級高等級航道達近800公里,改寫了貴州無高等級航道的歷史。都柳江、清水江6個航電樞紐同步建設,其中都柳江從江、大融兩個航電樞紐工程第一臺機組并網發電,貴州航電一體化開發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貴州通江達海不再遙遠

展望“十三五”我省水運發展,藍圖正逐漸變為現實。到2020年,全省力爭通航里程達4100公里,水運能力達5000萬噸,港口吞吐能力突破4000萬噸,初步形成貴州通江達海的水路運輸體系。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基本打通烏江、紅水河、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通道,實現出省水運通道全線貫通,基本建成烏江、南北盤江—紅水河水運主通道上8個港口樞紐,并建成500噸級及以上船舶300艘,全省船舶運力將達30萬噸。(記者 劉力維)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