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創建文明城市要培養市民的公共空間感

2016-11-24 10:14 來源: 河北日報
【字體: 打印

為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石家莊市經過市民投票和專家評審,制定了“石家莊市民文明十條”:乘車主動讓座,有序排隊不插隊,不闖紅燈,開車不爭道搶行,公共場所不吸煙,不隨地吐痰,不大聲喧嘩,節儉用餐不浪費,垃圾放進箱,遛狗拴繩糞便清。

文明十條語言簡練、通俗易記,基本覆蓋了市民日常行為中主要需要注意的細節。如果大家都能認真做好這些細節,自身的文明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必將大幅提升。

社會學中有公共空間感的概念,講的就是公眾對共有空間的認同感知能力。主要意思是,在一個相對有限的公共空間里,自己享有使用的權利,其他人也享有同份額使用權利;培養市民的公共空間感,需要每個人都盡力維護“公共利益”,嚴守各自的空間邊界。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的存在,言行超過自己的空間份額,打破公共空間的分配平衡,侵犯他人的利益:有的毫無顧忌地大聲喧嘩,入侵他人的耳膜;有的我行我素,用尼古丁入侵他人的肺泡;有的橫沖直撞,侵占他人的路權;有的隨心所欲,破壞公共場所的衛生……而有的人則有充分的公共空間感,注意禮讓自己的空間份額。比如,他們在公交車上不是一夫當關的樣子擴張身體,而是主動“收縮”自己的言行,甚至讓出自己已經享有的空間。這些人看似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實際上收獲了文明、傳遞了高尚。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起碼的道德規范。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具體表現,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道德風尚的真實反映。公共空間感就是文明禮儀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講,“石家莊市民文明十條”就是城市社會生活的基本禮儀。人都有在社會上生存的權利,無論親疏,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公共空間份額。可為什么有的人在熟人面前和氣謙讓、彬彬有禮,而面對陌生人時卻排隊加塞、污言穢語?為什么有的人讓自己的家干凈整潔,卻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說到底都是由于公共空間感的缺乏。實際上,同學、同事、朋友、街坊鄰居哪個不是由生人變成熟人的?我們應該克服這種內外有別的不良習慣,積極培育自身的公共空間感。人人這樣做,就能創造一個好的社會生存環境,每個人都將從中受益。反之,則會惡性循環,人人受損。

在提倡文明禮儀的同時,我們還要豐富社會資源、擴大公共空間,增加人均公共空間“面積”:不用排隊,自然就沒有插隊的;道路暢通了,搶道闖燈的自然就少了……如此,再加上每個市民都要自覺培育、增強自身的公共空間感,我們的城市和生活就會更加文明、更加美好。(任振賢)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