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供給側改革給經濟列車增添新動能

2016-11-25 16:4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福州11月25日電(記者 康淼 劉姝君)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福建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打好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推動主導優勢產業加快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

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經濟列車較快、平穩、安全地行駛。

大項目助高端產業鑄鏈集群

中國軟包裝集團中景石化年產150萬噸多元共聚聚丙烯項目20日在福州江陰啟動建設。該項目將滿足我國高品質工程塑料原材料需求,加快補齊國內產能短板。

作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石化產業近年對福建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增強。從江陰半島到古雷半島,中景石化、漳州煉化一體化等的崛起,改變著我國東南沿海石化產業版圖。電子信息產業大項目相繼上馬,正破除福建“缺芯少屏”的格局。

福州京東方面板項目“以一帶眾”引來上下游十多家企業;聯芯集成電路強勢引領,帶動廈門完成“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

“推進這些項目,其效應不僅是突破產業關鍵技術、核心技術,而且將帶動產業鏈缺失環節的填平補齊,延伸拓展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鏈、產業群。”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四海認為,這是福建加快動力轉換接續、蓄積發展后勁的關鍵所在。

主導產業筑龍頭、新興產業提速度。從“十二五”初期制定《福建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新興產業成為先導產業,到今年出臺“十三五”專項規劃瞄準倍增發展的目標,福建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結構調整的“新引擎”,轉型升級的核心動能。

去產能為有效供給騰挪空間

隨著最后一根煙囪轟然倒地,福建南平雙友金屬有限公司100萬噸鋼鐵“去產能”生產設備拆除工程全部完工。

南平雙友是一家民營鋼鐵企業,面對市場不景氣、成本負擔重、生產經營難困局,跟著政策跑的企業負責人黃國斌這次選擇主動“斷腕”。

事實上,單純從福建市場供求關系看,多數工業行業表觀上并不存在產能過剩。但數據背后是企業規模小、產品低端、經營粗放、競爭力不足的行業現實。

對此,福建在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后,陸續在鋼鐵、煤炭等行業出臺“去產能”細化實施方案,推動福建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十三五”期間,福建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為445萬噸,計劃今年內全部完成;煤炭“去產能”目標任務為600萬噸,退出煤礦78處以上,計劃2018年內全部完成;推動船舶、水泥、造紙、石材、化肥、紡織等傳統行業一批低端低效產能轉型提升。

超載列車卸載運營將為有效供給騰空間。福建省決策者表示,供給側發力就要不折不扣去產能,精準施策去庫存,穩妥有序去杠桿。“三去”為福建發展騰出更大發展空間。

創新驅動促傳統制造業聚變升級

目前,傳統產業特別是制造業仍是福建產業發展的基本盤。但傳統產業絕非“夕陽產業”。

基于這一認識,福建省堅持把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轉型升級擺在突出位置,近年連續出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技改十二條”“企業技改專項行動計劃”等,鼓勵和推動傳統產業加快運用先進技術、高端技術進行武裝,找準轉型路徑,孕育新優勢。

“轉型和創新,最能練就市場所需要的生產力。”在傳統制造業集聚地泉州,不少制造企業“創”字當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

今年以來,泉州市大規模“機器換工”,以手動制造變自動生產,改造建設智能化生產線近180條。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不能簡單地靠短期的政策刺激,必須立足長遠,依靠創新驅動,使供給側與需求側相互適應。”福建省決策者認為,福建人均GDP已達1.1萬美元,正在從中等收入經濟向發達經濟邁進的節點上,更要把創新驅動作為優先戰略,使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