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彎兩里路、不砍一棵樹”——湖北宜昌打造長江生態安全屏障紀實

2016-12-05 10:1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武漢12月5日電(記者 王自宸、李思遠)森林覆蓋率超過65%,水土流失面積減少60%,境內99條河流水質全部保持三類以上……位于三峽工程所在地的宜昌市,按照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國家戰略,著力推進“生態守護+生態產業+綠色金融+生態公民”為主體的生態三峽“宜昌試驗”,在峽江兩岸形成了城鄉一體共同推進的生態大保護格局。

2015年11月,宜昌率先在湖北省探索“河長”治河,宜昌市市長馬旭明帶頭任長江宜昌段“河長”,全力推動三峽庫區、長江及其主要支流水污染治理。如今,一年過去了,長江干線及支流全部100家非法碼頭完成取締;沮漳河、清江流域等水域的污染防治方案陸續出臺;城區運河的污水收集管網密集改造。宜昌濱江已然成為長江沿線最美岸線之一。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說,湖北宜昌作為三峽大壩所在地,擔負著保證一庫清水、保障三峽工程、保護萬里長江的歷史使命,有責任在三峽生態治理方面先行先試,努力為長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區域支撐。

今年以來,一大批生態守護和生態修復的新探索在宜昌陸續開展:組建湖北省首個流域水資源綜合執法局,實現跨區域、跨部門水資源保護綜合執法;以人大立法形式對公共綠地、山體和水域進行永久性保護;全面禁止江、河、湖、庫水面網箱養殖,恢復水系生態健康;大力恢復庫區植被,推進小流域治理,保障水土不流失;組建長江清漂隊,及時打撈和處理上游和沿江進入長江的漂浮物……

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宜昌水土流失面積由20年前的12028平方公里下降到現在的480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5.7%,居湖北省市州第一;境內99條河流水質全部保持三類以上,其中二類以上達到71%;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常年在310天以上。

山水是最大的資源,生態是最大的優勢,但三峽區域內交錯著武陵山、秦巴山連片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面臨嚴苛的環境約束,脫貧任務非常艱巨,生態守護的錢從哪里來?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峽庫首第一縣秭歸縣是有名的貧困縣,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修建庫區移民重大民生工程香溪長江公路大橋,這需要秭歸縣安排財政資金3.5億元,并利用國內銀行貸款15億元作為建設資金。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秭歸縣通過PPP模式重新確定香溪大橋建設的投資架構。2015年8月27日,投資20.98億元的香溪長江公路大橋正式落地開工。資金有了保障,守護生態就更有了底氣。為給香溪長江公路大橋建設讓路,需要避讓遷建14座輸變電鐵塔,“寧彎兩里路、不砍一棵樹”,原本3.6公里的線路,硬是繞行了12公里。

政府資金“一瓢水”,帶動銀行“一河水”,攪動民間資本“一江水”,生態資源建設的產業化、資本化,讓窮財政也能“四兩撥千斤”。日前,宜昌國投集團與武鋼集團、長安國際信托聯手共設了200億元的宜昌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項目,越來越來多的生態“合伙人”正加入到生態保護項目中來。

“人”是生態治理的中心和原點,而這一“原點效應”已然形成“焦點效應”。數據顯示,宜昌90%的村莊已完成環境整治任務,63%的農村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

黃楚平說,下一步,宜昌將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群策群力抓好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努力打造長江三峽生態文明的亮麗風景線。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