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營改增不止眼前的真金白銀

2016-12-27 20:3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 郁瓊源、申鋮)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7日披露最新數據,今年1至11月,營改增已經減稅4699億元,全年減稅約5000億元目標能夠完成。同時,5至11月,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增幅同比下降5.3個百分點。這些數字就是營改增讓企業享受到的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官方數據統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后,98.5%的納稅人實現了減稅,目前只有1.5%的納稅人出現稅負上升。對于一個涉及我國稅收總收入近四成、覆蓋一千多萬戶納稅人的重大稅制改革來說,營改增試點的效果會在更長的周期內充分顯現,而且在增值稅稅制條件下同行業不同企業稅負有升有降實屬正常。

看待營改增需要站得高一點。此次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一個重要目標是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行業稅負不等于企業稅負,由于增值稅特殊的抵扣機制,受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等因素影響,納稅人的稅負水平在不同時段存在一定波動是正常的。從上海2012年開始的試點來看,實施時間越長、企業抵扣鏈條越完善,稅負增加的企業就越少。

看待營改增需要看得遠一些。營改增的作用遠遠不僅限于減稅。這項改革的長期預期在于通過降低企業成本,可以促進社會分工的細化——一些研發、設計、營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企業主業剝離出來后,企業將更加專注于提供某類型服務,成為效率更高、專業更強的創新主體,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創造條件,從而對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發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功效。

企業是中國經濟的細胞,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企業發展情況千差萬別。個別企業反映稅負增加,固然有改革初期政策有待完善的原因,但也有企業進項稅額抵扣不完善、對稅制轉換需要適應期等因素。營改增不同于其他稅制改革,想要吃到改革果實,企業不能坐等“減稅紅包”送上門來,自身也得“墊墊腳尖”,刀刃向內改革企業內部結構和經營管理。

再過一段時間,營改增的翹尾效應會逐漸顯現。屆時,市場將對這項改革的功效給出評價。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