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區在科創中心建設中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2017-01-05 16:3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上海1月5日電(記者 何欣榮、葉鋒)東邊張江科學城上報規劃,西邊G60科創大走廊直通浙江;郊區院地合作漸入佳境,中心城區國際眾創空間嶄露頭角。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市屬16區結合區域特點,探索出了近10條科創模式,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位于浦東新區的張江科學城,是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主戰場。2016年,隨著超強超短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等項目啟動建設,張江科學城的大科學設施集群初顯雛形。

硬件有了,軟件也得跟上來。浦東新區抓住上海自貿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機遇,積極探索“雙自聯動”模式。

近期啟動的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就是“雙自聯動”的成果。借助自貿區的便利通關政策,張江把原來設在機場口岸的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搬到了園區和企業“家門口”。企業進口研發材料的通關時間,由原來2-3個工作日,縮短為6-10小時。對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對通關時限要求高的行業,是一個重要利好。

發展空間緊、商務成本高,是中心城區開展科技創新的約束條件。不過,在上海最早的CBD靜安區,集聚了全球聯合辦公鼻祖WeWork、澳大利亞全球創新項目等一批國際化眾創空間。同樣寸土寸金的徐匯區,已經吸引微軟加速器、谷歌中國開發者社區等機構落戶,為本土創業者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入口。

談到科技創新,也不能就想到互聯網、信息技術這些前沿行業。位于長江口的崇明區,定位是世界級生態島,重點在農業科創領域“精耕細作”。

去年下半年,崇明首批“博士農場”正式掛牌。地方政府在土地租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聚焦農業資源高效利用、面源污染治理、智慧農業等領域,助推“博士農場”成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現代農業基地,帶動生態農業轉型升級。

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說:“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在區級這個層面,要堅持‘以進促穩’,抓好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做到‘以創促穩’,主動對接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激發區域發展活力,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