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態軟件園助力互聯網產業千億元目標

2017-01-08 13:51 來源: 海南日報
【字體: 打印

從一片荒地,到一座現代化充滿生機的新城。

從被人擔心、懷疑,到被評國家級技術企業孵化器、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海南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成為全國較為活躍的軟件園之一,海南生態軟件園走了7年。

“海南生態軟件園建設,收獲最大的是信任。”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說。

“海南生態軟件園建設,收獲最大的是信心。”海南生態軟件園總經理楊淳至說。

帶著信任和信心,海南生態軟件園正奔向下一個目標:“十三五”末期,實現收入500億元,稅收20億元,為海南實現“十三五”互聯網產業1000億元目標助力。

政企合力,

助推軟件園高速發展

2008年11月6日,海南生態軟件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并與澄邁縣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半年后,軟件園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一個人,拎一個包,打了一輛出租車,就到了工地。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楊淳至。”2016年12月20日上午,在澄邁縣委大院辦公樓門前,楊思濤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看到楊淳至這樣,當時有人就擔心,軟件園能做成嗎?

“這種擔心是有理由的。”楊思濤說,就在同一塊地上,當年想搞的博士院士產業園就失敗了。

沒有思想解放,沒有敢于作為,沒有勇于擔當,軟件園不會有今天。

整個過程,澄邁縣委、縣政府不僅主動聯系,不懈溝通,頂住壓力,力排眾議,以最大誠意將中電集團挽留下來,將軟件園落戶澄邁,在建設中,縣委、縣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更是加大跟蹤協調服務,提供多項優惠政策,現場辦公,全力解決項目建設中水、電、路、征地、融資、人才等難題,打破常規支持軟件園發展。

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建設“信息智能島”,是海南多年的夢想,有迫切的期望和良好的基因。

因此,建設海南生態軟件園,傾注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及有關各方極大的關心、努力和支持。

為了給入駐企業創造最好的孵化環境,省政府從人才引進、教育培訓、科技創新領域專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獎勵;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等積極幫助園區引進高端人才;省工信廳等在產業發展資金上向園區傾斜,實現政策聚焦,引導和推動知名企業和項目落戶園區;省文體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先后與園區簽署廳企合作協議……

尤其是海南省政府在軟件園開展“多規合一”改革試點,建設型項目只需提交建設承諾書即可開工建設;正面清單范圍入駐企業和項目實現“零審批”等,強有力支持了軟件園跨越式發展。

“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是海南生態軟件園成功的一大亮點。”業內人士說。

區別于很多由政府主導的開發建設園區,海南生態軟件園采用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模式,即政府提供政策、政務、基礎設施配套等服務,園區負責市場招商、運營、開發,政企合力,使得運作更加靈活和接近市場需求,使得園區得到高速發展。

決策授權,

保證經營決策高效有效

“體制機制創新和決策授權是海南生態軟件園成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楊淳至說。

海南生態軟件園的成功,與中電集團對海南生態軟件園的重視分不開,中電集團不僅在資源、資金上向海南生態軟件園傾斜,更將軟件園作為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試點,走出了一條市場化園區發展的新路子。

首先,園區公司采取多元化的股東構成,中電科技作為第一大股東相對控股,既有效規避了投資風險、引入了外部資源,又通過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有利于園區公司采取規范、科學的公司運作模式,建立更有活力的現代企業制度。

其次,市場化的決策機制。園區公司的董事會和經營班子各司其職,日常經營由經營班子根據市場環境和商業規則迅速做出判斷,園區從開發、規劃、建設、招商,以及人員招聘、任用等,采取決策授權,經董事會批準的年度計劃內工作80%以上的決策授權給了園區管理層。決策授權,保證了經營決策的高效率和有效性,培養了一個高效、默契的團隊。

再者,市場化的人才機制。中電科技的經營班子由集團公司選派,園區子公司所有人員均面向市場招聘,經營班子競爭上崗,全員薪酬與業績掛鉤,建立了市場化的薪酬體系,集中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優秀人才。

此外,堅持高起點、差異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定位。海南生態軟件園規劃之初,就超脫于一般意義的高科技產業園的基本服務功能,明確定位,要提升服務企業的層次和水平,努力營造國內一流的可持續發展的軟件產業數字化生態環境。

最后,軟件園創造“三生態,四平臺”發展理念,即融合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產業生態,集成人力資源服務平臺、融資孵化平臺、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和聯合營銷平臺,幫助初創型企業成長,幫助成長型企業做強做大,保持園區發展活力,實現園區可持續性發展。

打造“微城市”,

1000億目標不是夢

從家里,到辦公室,到商業街,到學校,到醫院,到公園等,15分鐘步行即可實現。

15分鐘,這是一個被精心設計的時間,這個時間的背后,是一個富于遠見的轉型:海南生態軟件園建設從1.0版,到2.0版轉型升級。

如果說1.0時期的軟件園側重的是“軟件”兩字,2.0時期的軟件園側重點在互聯網服務上;1.0時期的軟件園提供的是打造全國獨具特色的“生態企業社區”,以“軟件企業第二辦公室”為訴求,2.0時期的軟件園則是要聚集“大互聯網產業”,打造“微城市”。

“作為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重要平臺,互聯網將作為軟件園區相當長時間的主導產業。”楊淳至說。

對于海南行業資源缺乏,人才基礎薄弱,發展互聯網產業優勢不足的情況,海南生態軟件園提出用獨特的“整合資源,創造優勢,無中生有”的發展思路破解。

這個思路的重要載體便是“微城市”。

“互聯網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市場、物流等不成為問題后,人才卻仍是關鍵。”楊淳至說,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研究人,滿足人,以人為本。

海南與大城市比較,基礎設施、公共配套有很大差距。而大城市的交通擁堵,上學、上班、就醫等困難,則是其痛點。找到了互聯網人群的需求和痛點,軟件園提出依托海南自然優勢,打造一個不同于大城市的物理空間“微城市”:用15分鐘步行時間,實現自然、產業、人文融合,實現工作、生活、休閑一體,實現事業、家庭、健康平衡,使人們在其中享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有品質的生活。

圍繞“微城市”的理念,海南生態軟件園整合園區一期2平方公里和園區二期生態智慧新城7.1平方公里,從物理空間、招商等全面布局。

目前,在省政府“多規合一”政策支持下,智慧新城一次性規劃,一次性征地,一次性道路景觀建設已完成或開展,正在策劃450萬平方米的產業新城三年內一次性建成。

在加快物理空間建設的同時,招商工作也按照“引進龍頭企業、搭建產業平臺,建設孵化體系,培育標桿企業,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展開,一批百億元級互聯網項目,如騰訊生態村、中國游戲數碼港、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等已落地;以資本為紐帶的四個互聯網+,即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旅游已加快推進。

海南互聯網產業發展目標是,三年成形,五年成勢,打造千億級目標。據此,軟件園提出力爭“十三五”末,實現收入500億元,稅收20億元,成為中高端人才聚集地和互聯網經濟示范區,支撐海南互聯網產業千億元級目標實現。

“有各級各方支持,有良好的基礎,千億級目標不是夢。”楊淳至說。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