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亮點紛呈

2017-01-19 08:52 來源: 河北日報
【字體: 打印

田野上燃起新希望
——2016年我省農業農村和扶貧開發工作亮點紛呈

糧食總產達到692億斤,連續四年保持在670億斤以上;

2216個農產品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土地流轉率31%,新型經營主體總量超過12.8萬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66.6%;

2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100萬左右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回眸剛剛過去的2016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圍繞調結構、抓改革、強主體、促融合,培育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不斷提升農村人口的獲得感、幸福感,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希望的田野展現出一幅絢麗畫卷。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2016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692億斤,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保持在670億斤以上。這一成果,是在我省夏糧生產先后遭遇春季干旱、赤霉病、收獲期持續降雨等多重災害,秋糧生產又遇洪澇災害的背景下取得的,可謂來之不易。

農產品不僅有量的增加,更有質的提升。

2016年,我省圍繞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省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60個、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196個、質量安全示范縣64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2216個,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45%。

2016年以來,我省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雖說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但寧晉縣北樓下村村民薛京亂就開始和有機肥料供應商聯系,準備春耕所需的綠色有機肥。“如今,綠色增產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咱也不能落后。”薛京亂說。

控肥、控藥、控水,推廣標準化機械化栽培技術、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薛京亂所說的綠色增產模式只是我省農業綠色發展的一個方面。

過去的一年,我省加快蔬菜設施改造提升,重點發展精細果菜和特色高端葉菜,建成高端設施蔬菜302.3萬畝。著力提升21個標準化畜禽規模養殖示范區、1031個部省級示范場創建水平,主要畜禽規模養殖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過去的一年,我省加大病蟲害綠色防控力度,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面積達到8800萬畝次。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新建智能配肥站100個,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主要農作物全覆蓋。

過去的一年,我省加強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實現農村燃煤清潔燃燒516萬噸。

“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來實現農業外延式增長,片面追求產量,會帶來巨大的環境生態壓力。為此,我省在鞏固提升糧食產能的同時,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持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省農業廳廳長魏百剛介紹。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省農村發展面臨著動能不足、發展不可持續等問題。破解種種瓶頸和矛盾,根本出路還是深化改革。

“沒想到,憑借流轉土地的經營權證書,銀行真的貸款給我了。”前不久,平鄉縣綠洲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金輝用550畝流轉土地的經營權證書,從邢臺銀行平鄉支行拿到了12萬元貸款。她用這筆急需的貸款,為500多只種羊買進了一年的飼料。

吳金輝把自己能貸到款的功勞,歸結為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帶來的變化。

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是我國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我省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一個縮影。

去年,我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進展順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效初顯。全省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面積9177萬畝,90%以上的家庭承包耕地確權到戶。

建立了93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涉農縣鄉基本實現流轉管理服務中心全覆蓋,土地流轉率達到3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超過12.8萬家,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20個,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前拓、后延、左右聯”作用,實現規模種養與產業化發展相配套,推動了三次產業融合有序發展。

開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省農村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發展到1.2萬家。大力推進土地、資金、農宅等多種股份合作模式,帶動226萬農戶,年經營收入達到435.7億元。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加大,推動農民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6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空前加大。這一年,我省圓滿完成了10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年度減貧目標。前三季度,62個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同比增長13%,增幅高于全省農村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我吃了半輩子的苦,現在嘗到了生活的甜……”隆化縣南營村貧困群眾龐瑞,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去年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機制,他順利貸款5萬元,建起6個冷棚種植錯季蔬菜。去年以來,6個冷棚已實現純收入2萬余元。

發展能賺錢的產業、創造穩增收的就業,我省打好產業就業精準扶貧硬仗,形成特色農業、旅游、光伏、家庭手工業、電商、就業等六個扶貧新產業新業態,帶動130萬名貧困群眾增收。

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方位、多維度的貧困治理在各個領域同步推進。

構建脫貧攻堅大格局。建立責任體系,實行“雙組長”制,36名省級領導率先開展“幫聯駐”。健全政策支撐措施,出臺42個脫貧攻堅專項文件,政策含金量較高,貧困群眾受益較大。

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當頭炮。目前已啟動了31個縣、15.2萬人的搬遷工作,超出計劃2.6萬人,189個集中安置項目全部開工。

織牢社保兜底保障網。實現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動態管理,農村居民年低保標準同比增長25.8%,低保標準全部達到2855元/年以上。

凝聚社會扶貧強大合力。精心選派一支支駐村工作隊,2.2萬余名駐村干部奔赴全省最貧困的鄉村。扎實開展“千企幫千村”行動,1000家民營企業與102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帶動1.5萬戶貧困群眾發展增收項目。

歲稔年豐、富裕祥和,在燕趙大地上,農民這一綿延千年的夢想現今變得如此真切。(記者 趙紅梅 潘文靜)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