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2-03 07:2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市場化精準施策 普惠型共享發展
金融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金融作為經濟運行血脈的作用,對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吉林省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一年多來,吉林省堅持務實進取的改革作風,通過財政支農金融化運作、科技金融深化應用、綜合配套集成推進、體系化金融風險防控建設等途徑,有效發揮金融的市場化精準支持作用,引導社會資源投入“三農”領域,初步構建起普惠型共享發展模式,形成了農村金融供給擴規模、補短板、提質量、防風險的良好發展態勢,積極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6011.6億元,同比增長21.8%。

推進財政支農金融化運作,擴大農村金融供給總量。金融服務具有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的雙重屬性。以金融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發揮好政府作用,推動建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又要發揮好市場作用,有效拓展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空間。為此,吉林省系統推進財政支農金融化運作,以引導性基金、購買保險服務、政策性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手段配置財政支農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和金融的精準杠桿效應,促進財政、產業、金融政策協同發力,擴大“三農”領域的金融供給規模。整合48億元財政性資金,設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公司、物權融資服務公司、政策性信貸擔保公司、涉農引導基金等財政支農金融化運作平臺。統籌安排近10億元財政性資金,構建涉農信貸周轉、貸款貼息、農業保險等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有效提升了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投放的積極性。

推動科技金融深化應用,補齊農村金融供給短板。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置于農村金融渠道鋪設、客戶發現、信用建設、風險防控等各項業務的突出位置,不僅可以迅速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而且能有效降低服務成本、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破解傳統的金融城鄉二元結構。2016年以來,吉林省切實加強互聯網技術在農村金融服務中的滲透,創新推出“e農管家”“網貸通”“郵掌柜”“農民錢包”等涉農網絡金融服務,農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信貸融資、電子商務等便捷服務。深入實施“四個一”“金穗惠農通”工程,布放各類電子機具1.6萬臺,覆蓋8589個行政村,占行政村總數的92%以上。

實施一攬子綜合集成改革,提升農村金融供給質量。農村金融發展滯后是土地物權不活、農業利潤不高、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不健全、農民金融意識不強、農村信用環境不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只有堅持以金融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農業、財政、國土、民政、社保等領域的政策協調與改革協同,深入實施一攬子綜合集成改革,才能有效提升農村金融供給質量。吉林省以公主嶺市為先期試點:啟動實施以“一平臺、六功能、四提升、三轉型”為重點的一攬子集成改革試點,組建“土地資產管理公司”平臺,引導以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發揮規模流轉、集中整理、價值發現、融資增信、產業對接、安居保障六項功能,推動土地資源價值、農業產出效益、農民收入水平、農村公共服務四個提升,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農村發展方式、農民生活方式的轉型升級。

全面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保障農村金融供給行穩致遠。風險與創新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在經濟下行的宏觀背景下,農村地區更須守住金融穩定的底線。吉林省把風險防控放在農村金融改革的首要位置,建立健全農村金融風險線上監測預警平臺和線下巡查機制,前置風險防控關口、創新風險防控方式,實現風險防控內容從防控非法集資風險向防控全面金融風險轉變、風險防控著眼點從事后向事前事中轉變、風險防控手段從線下向線上轉變,全面提升風險監測處置水平。(作者為吉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 胡斌)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