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報告

2017-02-16 07:25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體: 打印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2016年10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通知,對各地2014-2016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以下簡稱全面改薄)進行專項督導。此次督導分三個階段:一是部署全面自查,二是開展網絡測評,三是組織實地督導。專項督導按照“雙隨機”原則,組織由國家督學、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組成14個督導組,對29個省份(含兵團)全面改薄工作進展成效、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和公開公示情況進行了實地督導,隨機抽查了61個縣區的266所義務教育學校,回收253萬份師生調查問卷。有關情況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全面改薄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各地積極主動作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一)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面改薄工作,把薄弱學校改造工作列為省級政府的重點民生工程抓緊抓實。一是建立完善工作機構。各地建立改薄工作機構,明確負責人,落實工作人員,建立起層層抓落實的“橫到邊縱到底”協調聯動機制,形成了工作合力。河北、吉林等7省份成立由副省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不少省份成立由教育廳一把手任主任的辦公室。二是強化工作推進機制。各地建立完善雙月通報、定向調度、公開公示、重點督辦、分片包干等制度,確保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廣西、四川、云南約談進展緩慢縣市領導,要求深挖細查進度滯后原因,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完成規劃任務。三是加大經費投入力度。中央財政在支出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每年都安排一定的增量資金用于薄弱學校建設。2014-2016年,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978億元,帶動地方投入2300多億元,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設進展。河南部分縣市將教育費附加、4%的農業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10%的教育資金等經費集中投入薄弱學校改造項目,保障項目資金落實。

(二)抓住關鍵環節,精準改善辦學條件。各地依托工程實施,統籌各項資源,聚焦關鍵難點,推動薄弱學校改造的整體功能提升。一是堅持標準先行。各地按照國家校舍建設、設施設備配置標準和“20條底線”要求,完善了符合本地實際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各地標準從類別上涵蓋了小學、初中、寄宿制學校和教學點,從內容上包括了校舍、體育場地建設和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基本做到條目清晰、簡單明了、可操作性強。二是堅持規劃引領。各地對照基本辦學標準和實際需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明確每個學校的辦學條件缺口,列出現狀和需求清單,編制本省五年項目規劃,作為項目實施的總綱。湖南、寧夏將全省(區)所有項目縣劃分為3個層次,分類支持,分層推進,做到精準扶貧。三是堅持軟硬并重。各地不僅重視硬件建設,積極推進校園校舍建設、設施設備采購,也大力加強軟件建設,特別是抓住信息化和教師隊伍建設兩個關鍵點,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傾斜的步伐。青海、福建全面推進“三通兩平臺”工程和“三個網絡課堂”建設,推廣“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信息化教學活動,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山西、西藏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應用。

(三)堅守質量底線,全力打造陽光工程。各地牢牢守住質量安全底線,始終把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和假冒偽劣產品。一是嚴格執行建設基本規范,嚴把準入關、施工關、驗收關,確保校舍建設質量。2016年國務院督查組和國家審計署組織的重大民生建設工程督查、審計中,沒有發現地方存在工程建設質量問題。青海教育廳會同省檢察院印發預防職務犯罪的通知,嚴格實行全面改薄建設項目“雙簽”制度,綜合運用各項預防措施,加強工程項目設計、監理、施工合同管理。重慶建立“二維碼”管理系統,實時掌握設施設備采購管理情況,杜絕供貨商以次充好的投機行為,保證教學儀器設備的質量。二是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對項目建設資金進行全過程監管,實行專賬核算、集中支付、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新疆兵團將專項資金列入財政支出績效重點監控項目,確保資金使用效益。貴州適時開展審計檢查,將監督檢查貫穿于資金分配、撥付、使用和管理的全過程。三是加大公開公示力度,逐縣逐校公開項目建設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甘肅開發手機APP,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實現對每個項目前期手續、主體施工、竣工驗收、決算審計等各階段進度的查閱。安徽、河南建立項目工程永久性標牌,公示驗收單位、驗收結果和交付使用日期,落實質量終身負責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教學條件顯著改善。全國共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23億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1.12億平方米,購置學生課桌椅2284萬套、圖書3.38億冊,實現了五年規劃時間過半,任務完成過半,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教學條件整體提升,學生自帶桌椅、D級危房上課等現象在絕大部分地區已消除。

(二)學校生活設施全面改善。全國共購置學生用床、食堂、飲水、洗浴等生活設施設備1157萬臺件套,大部分地區寄宿制學校基本實現一人一床位,有力改善了農村學生住宿、用餐、飲水、洗浴條件。2015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7.5億元,專項用于支持四省藏區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及附屬設施建設,集中興建一批標準化寄宿制學校,有效解決了這類地區學生居住分散、上下學交通不便等突出問題。

(三)城區大班額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17.3萬個,比2013年減少3.57萬個,減幅17%。山東規劃投入1220億元,力爭用兩年時間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714億元,改擴建校舍1830所,建設校舍2090萬平方米,有效緩解了城鎮學校“擠”的問題。

(四)教學點辦學條件得到有效保障。全國共投入146.6億元,建設教學點校園校舍756萬平方米,購置了價值25.5億元的設施設備,教學點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甘肅臨澤縣充分利用太陽光能源集熱系統,讓全縣23個教學點徹底告別“熱了怕燙傷學生、冷了怕凍病學生、晚上怕煤煙中毒”的取暖“危時代”,走出了一條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冬季“綠色”取暖的獨特模式。

(五)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國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中小學實現寬帶接入比例達到87%,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中小學比例達到82%,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11.56臺,比2013年增加2.31臺,增長25%。

(六)農村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升。有28個省份的小學教師配備和27個省份的初中教師配備達到了國家編制標準要求,22個省份699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全部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惠及105萬鄉村教師,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進一步增強。2016年投入21.5億元,實施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教師約160萬人次,切實提升了農村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三年來,各地從最困難的地區和條件最差的學校做起,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著力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大大縮小了城鄉、校際差距,有力夯實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基。2014年以來,全國已有1824個縣級單位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其中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7省份整體通過,為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網絡測評顯示,全國師生對全面改薄工作綜合滿意度為79%,廣大師生對教室、食堂和圖書等方面滿意度較高,對改善學校廁所條件及縮小校際辦學條件差距等還有更高期待。湖北等10省份參與投票師生均超過10萬人,內蒙古、重慶等8省份師生滿意度均超過80%,全面改薄這一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擁護,社會滿意度較高。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面改薄工作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組織難度大,實施要求高,從專項督導和日常監測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困難地區足額落實工程資金壓力較大。目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各地財政收入普遍減少,部分地區足額落實地方資金難度較大,存在較大資金缺口。一些地區在制定資金分擔比例時,省級統籌力度不夠,落實資金的責任下移,給財政自給率低的困難地區造成很大壓力。

(二)少數地區項目建設進展較慢。總體上看,全國規劃項目實施能按序時進度進行。但從不同區域看,東部地區進度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還有一些地區總體進度不到50%,落后于全國平均進度。

(三)一些地區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6人以上大班額約40多萬個,占總班數的比例約為14%,四分之三的大班額集中在中西部縣鎮,一些地區大班額比例超過20%。

(四)部分地區工程規劃亟待完善。隨著城鎮化進程、計劃生育政策、學校布局調整等相關政策的實施,各地每年都有一些工程項目因學生流向發生變化、土地資源變更、突發自然災害無法按規劃組織實施。同時,針對當前義務教育存在的“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一些地區相關校園校舍建設項目急需啟動實施,部分地區全面改薄5年規劃需要進一步完善。

(五)部分地區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薄弱學校改造項目單體個數多、資金體量大,前期審批環節和涉及部門多,一些地區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延誤工程進度。近半數省份未制定或沒有落實教育工程建設項目稅費減免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設成本。部分地區受土地指標限制和歷史遺留因素影響,一時難以給需要土地確權的農村學校補發土地證,影響了校舍建設項目立項、審批。

(六)部分地區組織不得力、項目管理不規范。少數地區對工程重視不足,“等、靠、要”思想嚴重,工程進度滯后。少數地區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資質達不到要求,擅自變更建設內容、規模,沒有按要求做好工程信息公開工作。一些地區鄉村教師交流輪崗體制機制不完善,農村學校教師隊伍還存在年齡老化、音體美教師短缺等結構性不合理問題。

四、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各地要針對專項督導發現的突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倒排時間表,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落實。

(一)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確保責任落實。一是整合各種籌資渠道,綜合考慮地區財力差異,分檔、分類劃定地方資金分擔比例,對困難縣市堅持省級“拿大頭”,足額落實規劃承諾的建設資金。二是在編制年度用地供應計劃時,新增用地指標劃定一定比例優先安排薄弱學校改善建設用地,盤活存量教育用地,做好閑置教育用地置換、再開發利用工作。三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通過開辟綠色通道、采取聯審聯批和打捆審批、“一站式”服務,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四是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協調有關部門依照規定對工程涉及的政府性基金和經營服務性收費予以減免,切實降低建設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進一步聚焦精準扶貧,確保如期完成規劃任務。一是貫徹落實“十三五”教育脫貧攻堅規劃精神,提高教育扶貧工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提早完成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改造任務,讓困難地區學校早達標、困難學生早受益。二是對照“20條底線”要求,查缺補漏,核查每所學校底線要求齊不齊,核實規劃項目是否精準落實到困難地區和困難學校,科學完善全面改薄五年項目規劃,確保2019年所有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都能達到“20條底線”要求。三是結合本地實際明確消除大班額工作任務和時間表、路線圖,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三)進一步加強軟件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一是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激勵機制,落實農村教師職稱晉升優惠政策和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提高鄉村教師職業吸引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夠用、結構合理、人員穩定的鄉村教師隊伍。二是提升鄉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全面提高鄉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入應用。三是切實提高圖書、計算機、教學儀器、心理咨詢室等利用率,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育人功能。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