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點單”到“市集交易”:上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

2017-02-17 16:34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上海2月17日電(記者 孫麗萍)公共文化配送是直接關系老百姓文化生活滿意度的工程。在上海,“政府配送、百姓點單、社會主體提供服務”早已形成互聯網時代公共文化配送的有效模式。雞年伊始,一場紅紅火火的“公共文化配送交易市集”又鳴鑼登場,宣告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

17日一早,作為上海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內,100多個攤位同時“開張”。“擺攤”的是從上海社區和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構、社會主體中篩選出的“百強”,服務內容從傳統的京、昆、越、滬、淮劇到時尚的藝術展覽、攝影、花道、茶藝、非遺無所不包。“逛街”的則是上海各級公共文化配送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掛著“市民體驗團”牌牌的上海市民。

這些市民代表的任務,就是來“提前嘗鮮”。在各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場館網絡“一鍵下單”采購服務之前,先來品一品“菜式”、嘗嘗口味到底“鮮不鮮”。

雞年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吉祥物——雞。在一個非遺攤位前,200多張棕葉編織而成的紅冠“大公雞”,為棕編藝人馬群帶來了人氣。面對市民代表和媒體記者,馬群頗為自信,滔滔不絕地介紹已有千年歷史的棕編藝術。近年來,他已經走進全市數十所中小學的藝術課堂以及社區文化中心,現場讓人們體驗這一度瀕臨失傳的本土手工藝。

百米開外,上海青果巷子傳統文化促進中心的創始人晉姐正與一位社區文化中心負責人互刷微信,交流哪些課程更符合“點對點”的需求。

去年剛剛加入上海市文化服務配送的“青果”今年特別推出青年手工匠人進社區活動,提供更具創意的手工體驗。“例如,市民上完一堂剪紙課,作品馬上就可以被熨燙到衣服上作為裝飾,而且不怕洗滌;體驗完‘點翠’,首飾盒里又可以多一樣小飾品。”晉姐說,“青果”走在前面,負責去尋找那些有使命感、有公益心的年輕匠人,把他們拉到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務配送隊伍中。而這些對傳統文化而言“承上啟下”的年輕匠人,也非常珍惜與市民面對面傳承的機會,“因為他們都有著傳統文化的情結”。

“以往在網上看文字、圖片和視頻下單點菜,跟著感覺走,但總有霧里看花之嫌。現在親身來逛一逛、聊一聊,對接一下,回去再下訂單心里就有把握了。”長寧區新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王菁華對記者說。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蕭燁瓔介紹,此前,通過文化上海云,33萬人次上海市民參與投票選出了上海公共文化配送的“百強”主體。百強產品直接簽約進入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平臺,接受2017年社區點單。

而從以往的“網上下單”到如今“集市洽談”,蕭燁瓔認為,此舉可以進一步優化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更精準地提供給市民多樣、多態、新鮮、豐富的文化藝術享受。

“基層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文化服務?網上點單能否完全滿足基層百姓需求?”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蒯大申指出,公共文化服務也需要一場“供給側”改革,而上海正在先行一步。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已形成“線上點單”、網絡評價機制、公共文化云推廣、展示和效果反饋等整套體系,“線下市集”將進一步優化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和效率。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