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簡政放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發展“提速”

2017-02-21 19:31 來源: 光明網
【字體: 打印

簡政放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推進“放管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是牽動“牛鼻子”的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已先后兩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從而讓市場活力更大釋放。海關總署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 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采取措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海關總署已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3項,下放3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不再對報關員設置門檻和準入條件

報關員一直是人們眼中的熱門崗位,報關員的資質管理非常嚴格。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轉變職能關于進一步減少資質資格類許可和認定的要求,海關總署于2013年12月取消了報關員資格核準審批。海關對報關從業人員不再實施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不再設置門檻和準入條件;自2014年起不再組織報關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不再頒發報關員資格證書。報關從業人員由報關單位自主選擇聘用。報關員資格核準審批制度改革,改變了過去報關從業市場“一證定終身”的局面。

據統計,改革前全國海關注冊報關人員8萬多人;到2014年底,報關人員備案數量增至11.5萬余人,備案人數較改革前增長了37.96%;到2015年底,備案人數為13.2萬余人,同比增長了14.26%;到2016年底,備案人數為14.6萬余人,同比增長了10.16%。報關員資格核準審批制度改革,擴大了就業機會,激發了創業熱情,增強了市場活力,推動報關從業市場逐步形成有序競爭、優勝劣汰的良性發展態勢。報關員資格核準審批制度改革,妥善處理了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真正向市場、社會放權,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降低就業門檻,釋放創業活力,營造就業創業的公平競爭環境。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提速”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后,優化了海關監管模式,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極大的提高了企業在加工貿易備案(變更)、外發加工、深加工結轉、余料結轉、核銷、放棄核準方面的審批速度。

通過調整外發加工、深加工結轉和余料結轉管理模式,如對外發加工企業,除全工序外發外,不再征收保證金,并以企業外發后向海關備案方式取代原來的事前審批;海關深加工結轉業務管理,不再需要企業赴海關現場申請,而是通過系統對轉出轉入數據的邏輯校驗,實現自動審核登記、異常情況人工干預的方式;加工貿易余料結轉管理納入信息化系統管理,實現企業網上申報。改革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往返海關的人力和在途費用,辦理時間由原來的幾天縮短為幾分鐘,大大節約了企業的成本。

調整備案、核銷和放棄核準業務管理模式。其中備案和核銷業務,海關依托信息化技術和風險識別手段,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實現“系統自動審核通過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智能化、自動化作業改革,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監管效能,最大限度為守法企業提供便利。改革后,低風險手冊備案及變更業務辦理時間由原平均2-3天/份縮短為3-5分鐘/份,進一步簡化了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

審批方式的改革為企業“減負”“提速”,有利于促進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吸納更多國內企業進入加工貿易鏈條,培育小微企業發展,是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記者 周明艷)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