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被電商激活;他們,因觸網脫貧——甘肅隴南電商扶貧紀實

2017-02-23 17:19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蘭州2月23日電(記者 屠國璽、梁軍)未出正月,康維起的生意已經實現“開門紅”。這位甘肅隴南禮縣鹽官鎮新合村的27歲農民,最近兩個星期通過電商銷售了2萬多斤蘋果。

去年,康維起帶領當地40多名農村青年,通過開設的7家網店,把蘋果、土雞蛋等當地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的客戶東南沿海的居多。但前幾年,恐怕不會有多少人知道我們這里也是蘋果產地。”康維起所言不虛。禮縣,是甘肅省最為貧困的地區之一,盡管當地出產的蘋果品質上佳,但“藏在深閨人不識”,賣不了好價錢。

2013年從部隊退伍后,趕上當地正大力扶持電商,康維起開辦了網店,開始網銷蘋果。他的刻苦鉆研,再加上當地蘋果的好口味,讓他的信譽評級不斷提高,生意越做越大。到2016年,他的電商團隊全年的交易額超過了3000萬元。

被電商激活的不只是康維起一個人,還有他身后的上百戶貧困戶。其中,有的是康維起的“供貨商”,他們按照網銷要求種植的蘋果不再愁賣,會被全部收購,并且每斤比市場價要高出兩三毛錢;有的是康維起的“包裝工”,蘋果裝箱、快遞打包每天都需要幾十號人,一些手快的貧困家庭婦女,每月收入能超過3000元;還有十幾個未就業的大學生,到他這里當“店小二”,現在都成了電商達人。

這只是甘肅隴南電商扶貧的一個案例。從2013年開始,隴南結合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但物產豐裕、品質優良的實際,嘗試用互聯網手段跨越山水阻隔,通過電子商務幫助群眾脫貧致富。2015年,隴南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首個電商扶貧試點地級市,并獲得“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現在,隴南市有電商1萬多家,實現了所有行政村“一村一店”全覆蓋,并且在全國率先組建了市、縣、鄉、村完整的電商管理團隊。在隴南,不管多么偏遠的山村,都能見到電商的影子。

新春時節,記者翻山越嶺到達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石門溝村采訪。這里被大山環繞,交通不便,但也有1家電商扶貧網店。店主李雙全告訴記者,手工磨制的雜糧面、山野菜和臘腸是熱銷貨,往往一上線很快就賣斷貨。

西部偏遠的隴南電商發展如此迅速,與政府的強力推動分不開。在隴南,從市委書記到村干部,都在用新媒體手段對農特產品進行宣傳推介,許多鄉村干部更親自開設電商網店,幫助貧困群眾代銷代購農產品。

今年30歲的成縣雞峰鎮副鎮長張璇,4年前還是名“村官”。她發現因為運輸不便,當地一些群眾把核桃、野蘑菇等特產擱置在家里,便萌生了開網店售賣的想法。從此以后,她“白天忙工作、晚上忙淘寶”,自己墊資幫助農民網購網銷,利潤全部歸農戶,她的網店成了村民“足不出戶”在家賺錢的工具。

據統計,過去3年多時間里,張璇利用電商平臺幫助群眾銷售農產品累計180多萬元,幫助貧困戶、返鄉青年和未就業大學生開辦網店26家,許多貧困戶因此擺脫了貧困。養蜂大戶王興用每年出產上千斤蜂蜜。過去,蜂蜜只能背到幾十公里外的縣城集市去叫賣,來回要花一天時間不說,還賣不上好價錢。發展電商后,他家生產的土蜂蜜全部通過網店出售,每年收入超過4萬元。

電商的快速發展,還產生了一系列“漣漪效應”,讓隴南這個貧困之地的發展動力被激活,出現了多重可喜的變化。

目前在隴南,已經形成了“一村一店”“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等多種網店扶貧模式。同時,通過電商發展的倒逼,隴南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許多農民已經形成了“依照網店訂單搞生產,參照‘朋友圈’需求來種植”的習慣。

電商扶貧也帶動了隴南生態旅游扶貧的推進。近年來,通過改善交通、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以及電商的大力宣傳推介,隴南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每年來隴南的游客數量成倍增加,許多貧困戶從生態旅游中直接受益。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