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就《“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舉行發布會

2017-03-01 20:27 來源: 中國網
【字體: 打印

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周三)下午3:00,在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發改委及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楊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 中國網 楊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 李樸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歡迎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大家知道,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是“十三五”22個國家級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社會上給予了廣泛的關注。今天,由我和我們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先生、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先生向大家介紹和解讀《規劃》的有關內容,并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的總體情況。我主要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于交通發展形勢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發展。“十二五”時期,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快速發展,人們出行更加便利,貨物運輸更加快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總體適應發展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截至去年底,我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分別達到2.2萬公里、13萬公里和3800公里,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超過2200個,這些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氣管網加快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交通出行質量和服務范圍不斷提升和拓寬。

二是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鐵路、民航客運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0%,鐵路客運動車組運量比重達到46%,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中我國占7個,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50%以上,城際、城市和農村交通服務能力不斷提高,交通運輸整體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三是交通運輸技術水平大幅提高。高鐵裝備制造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電動汽車、特種船舶、國產大型客機、中低速磁懸浮軌道交通等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取得重要進展,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交通運輸工具更加快速舒適,安全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高,重大工程施工技術世界領先,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四是交通運輸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鐵路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大部門管理體制初步建立,交通行政審批改革不斷深化,運價改革、投融資改革扎實推進。

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十三五”時期國內外環境依然是錯綜復雜。交通運輸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存在的差距也較為明顯,主要是:網絡布局不完善,跨區域通道、國際通道連通不足,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和城市群交通發展短板明顯;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相對滯后,城市內外交通銜接不暢,信息開放共享水平不高,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亟待提升,交通運輸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適應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鐵路市場化、空域管理、油氣管網運營體制、交通投融資等方面的改革仍需進一步深化。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交通運輸要準確把握新形勢和新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交通運輸服務人民,推進網絡化、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建設,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通俗地講,就是交通運輸發展要從“走得了”提升轉型到“走得快”、“走得好”。

二、《規劃》的基本特點

《規劃》緊緊圍繞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行部署、謀劃,主要體現四個方面基本要求: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新發展理念,切實轉變交通發展思路、方式和路徑,著力解決發展方式較為粗放以及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更好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全方位對外開放和民生條件改善。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握交通運輸的服務本質,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圍繞更快速、更經濟、更舒適和更多選擇性、更高安全性,不斷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擴大交通多樣化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持續升級的運輸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深化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提升網絡效應和規模效益。圍繞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提質增效、轉型發展,強化補齊短板、降低成本、轉換動能,積極引導新的生產消費流通方式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四是突出現代綜合的發展導向。以網絡化布局為基礎提升運輸能力,以一體化服務為根本保障便捷高效,以智能化管理為手段帶動交通現代化,以綠色化發展為方向建設美麗交通走廊,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

三、關于《規劃》的總體框架

《規劃》共分為三大板塊,十個章節。

第一板塊是總體要求。分析了發展環境,明確了指導思想,強調了銜接協調、便捷高效,適度超前、開放融合,創新驅動、安全綠色的基本原則。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智能交通、綠色安全四個方面,設置24項主要指標,其中包括民航航班正點率、建制村通客車率、鐵路客運網上售票率、公交站點覆蓋率、交通排放強度等與群眾感受密切相關的指標,構建了定性定量結合、預期性和約束性兼具的目標體系。

第二板塊提出了重點任務。包括完善設施網絡、加強戰略支撐、優化運輸服務、提升智能管理、促進綠色發展、強化安全保障、新領域新業態和深化改革等8項重點任務,以附圖形式對“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民用航空機場、內河高等級航道、油氣管網進行統籌布局和建設安排。設置了10個專欄,實施快速交通網、普通干線網、基礎服務網、安全應急、新領域建設等32項重點工程。其中,包括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旅客聯程、多式聯運、城鄉交通一體化等5項綜合運輸服務行動計劃,通用航空、公路港、郵輪游艇、汽車營地、綜合開發、步道自行車路網等6項交通新領域工程,以及信息共享、運行控制等智能交通示范推廣工程和應用拓展工程等。

第三板塊明確了政策保障。提出要加強規劃組織實施,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土地、投資、補貼等組合政策支撐保障;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強化交通科技創新,提高發展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培育多元人才隊伍,培養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

這就是《規劃》的主要內容,我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和鄭劍先生、張大為先生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按照以往的慣例,請大家在提問的時候報一下所代表的媒體,以及提問的時候只提一個問題。下面請大家提問。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剛才聽了您的介紹,我們了解到《規劃》是對“十三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任務進行了總體的部署。我想問一下,剛才您提到各項任務,我們如何做好《規劃》的實施保障措施?謝謝。

【李樸民】謝謝。請鄭司長回答。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 中國網 楊楠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司副司長 鄭劍】感謝您的提問。這個《規劃》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專項規劃,總書記也說過,“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了確保《規劃》能夠順利實施,并且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我們也在編制《規劃》的過程中周密設計、多措并舉。

一是在提出八大重點任務的同時,我們以專欄的形式,設置了10個專欄去落實《規劃》的重點事項。專欄當中包括了32項重點工程和5個重大的專項行動計劃。

二是明確了34項重點任務的分工方案,對相關的任務進行層層分工、分解,逐一落實。

三是在政策保障方面,通過加強《規劃》的組織實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土地、投資、補貼等組合政策支持,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強化交通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支撐。

需要在這里跟大家介紹的是,從2015年以來,我們委和有關部門也一起從提升整個交通供給能力和質量的角度,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把工作重點逐漸向戰略規劃延伸,向監管服務延伸,積極探索采用多種形式,比如說長遠戰略、布局規劃、建設規劃、指導意見、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項目清單等多種形式,采用“組合拳”的方式創新制度供給。應該說,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已經逐步建立起了一個交通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體系。我們相信這樣的政策體系也會為這個《規劃》下一步的組織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體系的特點,首先,我們是從思路上來強化引領。提出交通運輸從“跟跑型”向“引領型”轉變的總體思路,把“支撐引領”明確為交通宏觀調控、綜合協調管理的基本遵循。敏感捕捉交通方面發生的熱點、亮點和焦點問題,超前組織研究,加強政策儲備、強化政策導向。

二是在調控上加強規劃管理。我們努力去創建一個以中長期布局規劃,加上五年發展建設規劃,再加上年度滾動實施方案相結合的新型規劃管理體系。以中長期和五年規劃為龍頭,以年度的分解落實、重大項目的推進和規劃的評估、調整作為抓手,實現在項目審批取消下放以后的有效管控,更好指導重大設施的布局和建設。

三是這個體系比較強化政策上的優化供給,我們出臺了一系列交通運輸提質增效、降低成本、拓展新空間、新領域的政策文件。為了抓好落實,以推進重大示范工程為抓手,在交通物流融合、交通扶貧脫貧、通用航空、智能交通等領域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明顯的重點項目。搭建委、省、市合作平臺,共同推進現代綜合客運樞紐的建設。

四是在制度上盡量放給市場,多多松綁。以交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我們推動發改委交通投資管理工作的重心,從事前的審批逐漸轉向過程服務和事中、事后的監管。我們已經壓減了90%以上的交通行政審批事項,并在交通項目的核準方面實現“零審批”。加大投融資的改革力度,推出8個社會資本投資鐵路的示范項目,明確國家高速公路網新建PPP項目的批復方式,構建涵蓋規劃審核、項目審批監管、資金安排等各領域、多層次、可操作的規章制度,推進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隨著《規劃》的出臺,我們將繼續完善政策體系,特別是進一步強化規劃管理,加強宏觀調控,來保障規劃的有序實施。我的回答完了。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剛才也看了那份文件,注意到里面有這樣一個表態,說“十三五”時期是優化網絡布局的一個關鍵期,這份《規劃》對基礎設施的網絡化布局總體有什么樣的考慮?謝謝。

【李樸民】這個問題請張大為司長回答。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張大為 中國網 楊楠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 張大為】謝謝你的提問。總體來講,中國交通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已經從“瓶頸制約”轉到“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新的發展需求,包括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發展要求出發,我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交通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服務性行業,從網絡布局來講,盡管我們高速公路里程到去年年底突破了13萬公里,高鐵突破了2.2萬公里,從數量和品質上都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國際運輸通道還難以適應全方位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要求。我們要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首先以基礎網絡作為支撐。《規劃》提出要打造“三張網”,一是構建高品質的快速交通網,也就是以高鐵、高速公路、民航等為主體,構建品質高、運行速度快的骨干網絡;二是強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線網,也就是以普通高等級公路、普速鐵路、內河航道等為主體,形成普通干線網絡;三是拓展廣覆蓋的基礎服務網,也就是以農村公路、支線鐵路等為主體的服務網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基礎網直接關系著中國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從扶貧脫貧、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來講,中西部地區面臨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2020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小康路上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地區因交通而掉隊。同時,除了完善國內交通網絡以外,“一帶一路”國際大通道的建設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因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交通是先行,也是基礎,所以,國際運輸通道的連通、國際運輸便利化等也是我們“十三五”期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央視財經記者】我的問題是,近一段時間以來,有23個省份發布了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總的加起來有45萬億,很多網友也評論,和2008年的4萬億進行比較,對此您怎么看?是否會是一輪新的投資計劃呢?謝謝。

【李樸民】謝謝你的提問。近日我們也注意到這方面的報道。事實上,這種說法混淆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投資刺激計劃”不是一回事,不具有可比性。

報道中提出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全社會以貨幣表現的制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既包括政府投資,也包括民間投資,還有外商投資等其它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這個概念跟GDP是一樣的,是一個總量的概念,不是一個增量的概念。結合實際說一下,前幾天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2016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65萬億元,同比增長7.9%。如按照這一速度,2017年全國32個省級單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會達到65萬億左右,與一些媒體報道的23個省份今年的投資可能達到45萬億是基本匹配的。

所謂“投資刺激計劃”,是在特殊時期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主動增加政府投資的規模,來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都有,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因此,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必須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的工作力度。要切實從滿足需求出發,從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著手,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增加有效供給,堅決防止形成新的過剩產能和盲目重復建設。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中國日報社記者】我們知道交通運輸服務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請問,本《規劃》是如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加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的?謝謝。

【李樸民】謝謝你的提問,下面請鄭劍先生來回答。

【鄭劍】謝謝您的提問。應該說,這個問題很有針對性,因為大家都知道,交通運輸首先是一個服務產業,和老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

這一次《規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交通運輸的服務本質,直面群眾的實際需求,以解決短板問題和加強薄弱環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突出了四個方面:一是更加注重補短板,交通運輸發展過程當中還存在一系列的短板問題,比如說現在中西部一些地區和貧困地區的交通出行條件還非常差,“馬拉人扛”等現象依然存在。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際城市交通特別是大能力的軌道交通,發展相對緩慢。日常出行中“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都比較突出。高速公路方面,繁忙擁堵路段都需要進行擴容改造,一些待貫通路段依然存在,很多跨省高速公路還沒有實現連通。一些跨區域運輸通道和國際通道連通不足,部分繁忙的干線機場急需進行改擴建,這個大家感受都比較深刻。普通公路和內河航道的能力也不夠,交通運輸整體綠色發展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這次《規劃》加大補短板方面的力度,著力增加有效供給。舉個例子,在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出行問題方面,我們強調發揮交通的扶貧脫貧攻堅基礎支撐作用,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強對外運輸通道的建設。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5個革命老區,在2011年到2016年共完成鐵路投資1.5萬億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按照我們的《規劃》,在未來四年還將新增營業里程1.6萬公里,投資將近2萬億元。所以,交通對于扶貧、脫貧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我們也提出實施交通扶貧脫貧的“雙百”工程,加強對外運輸通道和通鄉連村公路建設,來改善特色小鎮、農村旅游景點景區、產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等的交通運輸條件,筑就百姓的“致富路”。

二是保安全。現在交通運輸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道路交通的死亡人數較高,農村交通存在安全隱患,水運安全面臨挑戰,危化品運輸和儲存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信息安全方面也缺乏有效保障。所以,這次《規劃》強調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強化風險源的動態全過程控制,加強各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推動應急體系建設。比如說,我們提出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將對約65萬公里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增設安全生命防護設施,改造約3.6萬座農村公路危橋,大力發展安全、實用、經濟型的鄉村客車,保證農村地區的基本出行條件。保障交通網絡的信息安全,防止侵犯個人隱私和濫用用戶信息等行為。推動實施深海遠海監管搜救、長江干線交通安全、鐵路安保、公路安全應急、航空安全以及郵政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綠盾”工程等6項安全應急重點工程。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交通重特大事故要得到有效遏制,道路運輸事故的死亡人數要明顯下降。

三是強服務。這次《規劃》大幅增加了運輸服務方面的內容,強調高效服務、便利服務、智能服務,在不斷滿足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不斷增長的新興交通需求。更加突出服務的一體化,在旅客聯程運輸、城際城市客運、城鄉客運等事關出行體驗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具體要求。推行信息服務“暢行中國”,將各種交通方式整合到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上,為群眾提供綜合出行票務、實時狀態感知和信息告警推送服務。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網絡,基本實現鄉鄉設網點、村村通快遞,著力改善農村地區生活水平。

四是重體驗。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旅程實際上也是體驗的過程,既是對交通服務的切身感受,同時也是對交通發展成果的共享,所以這次《規劃》特別注重群眾直觀體驗。剛才秘書長也提到了,我們在《規劃》的指標體系里設置了一系列有時代特征、能夠讓老百姓有切身感受的效果性指標。現在大家都非常歡迎高鐵,都喜歡通過動車組列車出行,我們提出了提升全國鐵路客運動車服務比重、實現村村直接通郵、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斷提高、全國交通樞紐站點無線接入網絡廣泛覆蓋等具體要求。選取了步道自行車路網、郵輪游艇、通用航空等交通消費升級的重點工程為抓手,釋放發展紅利,讓大家實實在在體驗到交通發展、交通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效。謝謝。

中國改革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中國改革報記者】剛剛秘書長也給我們介紹了中國交通發展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也提到在銜接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鄭司長剛剛也提到,我們線上線下融合正在逐步加快,共享經濟也正在成為一種模式、一種潮流。我的問題是,接下來我們將如何推進各種交通方式的融合發展?謝謝。

【李樸民】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張司長回答。

【張大為】不同交通方式融合發展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不同交通方式融合發展是交通運輸與其他行業、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前提。我們要從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要求來推動不同交通方式的融合發展。

首先,從基礎設施來講,不同交通方式基礎設施聯網、有效銜接是各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融合發展的前提。

第二,要打造一批或者改造一批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這是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作為交通的消費者來講,從獲得感和體驗感來說,綜合交通運輸主要體現在我們常常講的客運站場、貨運站場,樞紐要體現便捷性、高效率,也就是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貨運“無縫化銜接”。所以,要構建一批現代化的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包括物流園區,從基礎設施的物理銜接上加強各種交通方式融合。

第三,在物理銜接的基礎上,要在運輸組織管理上加強各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要加快發展旅客聯乘聯運和貨物多式聯運,這是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還有信息互聯共享,要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信息平臺,加強不同交通方式信息互聯共享,為消費者提供比較便捷方便的交通運輸服務。

第四,要促進發展要素的整合、融合,這是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的動力源泉。交通運輸領域是投資量比較大的領域,面臨的資源環境、土地等約束也越來越大。

另外,交通的經濟功能,要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當前,交通運輸面臨一個很大任務,就是如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這也是大家普遍關注和關心的,只有促進不同交通方式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強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同時,還有更難的問題,就是體制機制問題,體制機制是很重要的因素,管理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深化改革是促進不同交通方式融合發展的保障條件。所以,我們要促進不同交通方式融合,就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管理體制機制協同,包括法規統一體系、標準統一體系等,這方面相對比較難一點。基礎設施只要有錢就可以聯網,但是治理運行體系協調就涉及更多的因素,這既是難點,也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經濟日報社記者】《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時期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能不能介紹一下與“十二五”期間的交通規劃相比有什么變化,創新點在哪里?謝謝。

【李樸民】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鄭司長回答。

【鄭劍】謝謝您的提問。與“十二五”相比,這次《“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在形式和內容上保持了延續性,但是在總體的框架、思路、理念和目標任務上都有全面創新。我們總結,最大的不同在于分析新常態和新形勢,樹立新理念和新導向,謀劃新目標和新路徑。從交通發展面臨的形勢上來講,我們覺得有“四個新”,實際上是“四個變”,發展環境變了,市場需求變了,發展基礎變了,發展條件變了。

一是新環境。從環境這個角度講,應該說交通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都發生了變化。國際上看,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跨境人員和貨物交流是快速增長的,據統計“十二五”出境旅游人數和民航國際航線數量增長一倍以上、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翻兩番、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46%,交通運輸服務于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任務更加繁重。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邁向中高端,消費升級不斷加快,“三大戰略”推進實施,全面建成小康任務艱巨,交通運輸在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區域協調發展、扶貧脫貧攻堅等方面責任重大。

二是新需求。需求在結構上、層次上、領域上都有了變化。結構上,大家感受最明顯的,現在高鐵、高速公路、民航的出行及自駕車等個性化出行迅速增長,全國鐵路動車組列車開行對數比重已達60%。貨運方面,大宗物資運輸趨穩,鐵路煤炭發送量連續下降,小批量、多頻次、分散式物流需求快速增長,快遞業務量連年保持約50%增長。其次是層次提升,一單制、一站式、綜合性服務需求旺盛,共享交通、定制交通、公路港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智能運輸需求猛增。最后是領域拓展,國際運輸需求規模和范圍快速拓展,城際城市同城化、通勤化、無縫化運輸需求大幅提升,旅游交通等新興需求亟待得到響應。

三是新基礎。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間鐵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分別增長33%和67%,民航機場數量增長20%。快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樞紐機場、高等級航道、深水碼頭等一系列大能力、高標準基礎設施總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交通運輸能力總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但是,交通運輸區域性、結構性和功能性失衡問題依然存在,提升綜合服務品質、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將是未來交通發展當中的主要矛盾。

四是新條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重大工程建設能力、高速列車等裝備制造水平大大提升,交通服務依托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條件明顯改善。如果沒有信息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的線上線下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鐵路互聯網售票占比超過了60%,今年春運期間更達到了70%以上,交通運輸優化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反過來看,現在交通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約束,尤其是在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方面等約束越來越緊。我們統計,全國交通倉儲郵政業占成品油消費達60%以上,交通是全國的用油大戶,所以交通未來發展中面臨的資源條件制約是很嚴重的。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發展的不協調、不融合和不適應主要集中在區域交通條件差異大,硬件與軟件之間不協調,各種交通方式銜接不夠,交通與經濟融合性不強,在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運輸需求方面還不適應。所以這次《規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提出基本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家如果留意的話,可以知道我們這是首次提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前“十一五”、“十二五”一直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這個內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突出了三個方面:一是突出了發展當中的現代性;二是綜合性;三是系統性。

關于現代性方面,一個現代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應該做到構建現代管理方式、滿足現代需求、構建現代發展模式。

現代的管理方式大家比較好理解,就是用現代的信息手段去構建服務、管理和決策支撐三個系統,加強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和交通先進科技、技術標準等方面的支撐,使我們能夠在先進的基礎設施和載運工具上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比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航都是非常現代化的交通方式,它的建設和運營都是要求一體化、信息化的。同時,《規劃》也提出構建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比如我們現在推進的公路港,目前全國的公路港運營數量已經達到26個,進一步拓展范圍形成網絡和規模的效益后,可以進一步降低公路貨運的空載率,解決好公路貨運方面現在存在的小、散、亂的問題。同時,以智能運營管理去助力先進的設施設備,能夠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的現代化,這是這次《規劃》提出的一個目標。

現代市場需求,剛才我介紹了,現在快速化、個性化的新興需求是日益增長的,2016年高速鐵路客運量、民航客運量和高速公路七座以下小客車流量增速分別達到了27%、12%和17%,這部分相對比較中高端的運輸需求是明顯比其它運輸需求增長更快的。這也要求交通供給在網絡層次、供給結構方面能夠更加精準。剛才張大為司長也介紹到了,這次《規劃》設計了“三張網”,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網絡本身的功能性和專業化程度,能更好適應需求,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關于現代發展模式方面,這幾年交通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前一段時間像廣東、廣西、云南、上海、貴州等地區都在積極推進高鐵經濟帶的合作,這也是交通發展一個新的業態模式。同時,各地的通用機場數量,包括臨時的起降點,已達到了300多個。旅客的郵輪出境突破了200萬人,網約車用戶規模達到了1.68億。交通和其它領域跨界合作、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了。所以這次《規劃》提出拓展交通新領域、新空間,本質是促進交通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發展。有幾個方面的融合,包括交通和產業融合,促進通用航空、郵輪碼頭、汽車營地等新業態的發展,鼓勵城市共享交通、農村定制班車等新型服務。交通和經濟融合,就是發展高鐵經濟、臨港經濟、臨空經濟,促進交通物流的一體化、集裝化、網絡化、社會化和智能化。推動交通與空間的融合,鼓勵交通設施和地上地下、周邊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大家比較熟知的,類似于香港地鐵發展的“軌道加物業”發展模式,建設依托綜合樞紐的城市綜合體和產業綜合區。

第二個方面是綜合性。綜合交通運輸的本質有三個方面,一是要進行綜合布局,二是進行綜合銜接,三是提供綜合服務。

綜合布局,就是在通道、網絡、節點上都進行綜合的規劃布局和設計安排,統籌高鐵、高速公路、機場的網絡,明確分層分級覆蓋的目標。大家可能關注到了,這次目標中提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要覆蓋的范圍,實際上是通過分層分類來體現統籌。比如說在長江經濟帶方面,以長江經濟帶的區域經濟發展為對象,來謀劃一個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強化區域內交通設施的一體化。在引領新型城鎮化方面,大力發展城市和城際的交通網絡。

綜合銜接方面,不只是做到物理上的、通道上的銜接,還要強調在功能上、運行上和服務方面實現各種交通方式、不同樞紐場站、境內境外之間的有效銜接,這里面樞紐是一個關鍵的節點,是運輸鏈條上的核心。所以我們在這次《規劃》里強調推進多種交通方式在樞紐這個節點上統一設計、同步建設、協同管理,完善交通物流樞紐的集疏運系統,提高貨物換裝的轉運效率。這次《規劃》提出,在大的交通樞紐主要的客站和貨運設施之間要實現交通設施的直接連接,要推進鐵路直通重要的港區和物流園區。

綜合服務方面,以實現旅客出行的零距離換乘和貨運集約高效為目標,以構建一個綜合信息的服務平臺作為抓手。這次《規劃》提出要推進信息服務“暢行中國”,就是要鼓勵發展“一票制”,企業要不斷完善票務服務系統,來提高聯網、聯程、異地和往返票務服務的便捷性,提升服務的連續性和無縫化水平,增強適應性和靈活性。

系統性方面,要打造客運系統、貨運系統和一個完整的支撐系統。

客運系統方面,推進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完善域際客運網絡、城際客運網絡、城鄉客運網絡、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網絡、國際旅行客運網絡。《規劃》也提出在全國要重點打造150個開放式立體化的綜合客運樞紐,利用城市軌道交通等骨干公交方式連接大中型高鐵車站以及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大機場應該用大能力的軌道交通銜接。推動中轉換乘信息互聯共享和交通導向標識連續、一致、明晰,積極引導立體換乘、同臺換乘。《規劃》還提出推進交通空間移動互聯網化,建設形成旅客出行與公務商務、購物消費、休閑娛樂相互滲透的“交通移動空間”,以后交通出行的過程可能是體驗式的過程、消費的過程,也會成為商務及休閑的過程。

貨運系統方面,要以多式聯運為重點,現在的多式聯運發展還是滯后的,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不足5%,發達國家一般是30%以上的水平,而每提高多式聯運比重1個百分點可以降低物流總費用約0.9個百分點。《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完善水路運輸網絡,強化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探索實施貨運“一單制”,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城市貨運配送體系,完善郵政普遍服務網絡,推動快遞網絡下沉,促進專業物流發展。

最后是完善保障系統。綠色安全模式和富有活力的市場,是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家也都感受到,倡導綠色出行、低碳出行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規劃》圍繞交通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和資源集約節約等重點,推進交通全過程的綠色化。安全方面,堅持底線思維,以科技進步推動安全發展,更加注重監管和應急救援兩個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風險預防和聯防聯控,推動從被動監管向主動預防轉變。同時,不斷完善交通宏觀調控體系,加快交通投融資改革,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

這就是本次《規劃》的一些基本特點。謝謝。

【李樸民】因為時間關系,如果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請大家跟我們新聞辦聯系,我們將安排專門的時間和人員來給大家進行進一步的解讀。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全程由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大家想了解新聞發布會的全部內容請關注中國網,同時也關注我們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微信、微博。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