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助力C919成功首飛——保障“翅根”安全 抗擊“隱形殺手”

2017-05-05 19:35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記者 白國龍)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這輝煌的瞬間,飽含著半個世紀航空人的艱辛努力,也承載著航天人的心血與汗水。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來自中國航天領域的多項技術成果為C919的成功首飛貢獻力量。

保障C919“翅根”安全性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702所的大飛機外翼下壁板安全性試驗負責人梁超介紹,機翼是“抬”起機身的關鍵部段,外翼下壁板作為機翼的“翅根”,受力最大、也最復雜。如果外翼下壁板的安全性不過關,飛機將面臨“折翼”的危險。

外翼下壁板的安全性試驗簡單來說就是對外翼下壁板用力反復“拉”,觀察何時“拉”壞,從而確定其安全性。

“試驗要模擬機翼在起飛、降落、遇到風雨雷電等天氣時所受到的各種各樣的力。這些力被編寫成不同的命令,排起來就像菜譜一樣,被稱為‘隨機譜’。”梁超介紹,試驗件要在真實的飛行中“吃得消”,就必須“按譜上菜”。702所在給大飛機外翼下壁板做試驗時,采用了“隨機譜變頻控制技術”,“菜樣”的誤差比國內同行小一半。

抗擊“隱形殺手”:開啟國內首次全機高強度輻射場試驗

雷達、無線電、電視臺,甚至是乘客手中的手機,對于飛行中的飛機來說,都是“隱形殺手”。飛機上的電氣和電子設備,對這些射頻能量較為敏感,容易受到干擾,影響正常使用。因此,高強度輻射場(HIRF)防護是飛機安全飛行的重要措施,也成為飛機設計和機載設備裝機的必要條件。

此次C919首飛的高強度輻射場(HIRF)試驗任務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802所承擔,這是國內首次自主開展的全機HIRF試驗,也是航天技術助力民航發展、實現軍民融合的一次突破。

此次HIRF試驗,要完成飛機的駕駛艙、客艙等9個艙室、3個方位以及近百條電纜的測試和數據處理,試驗狀態點多、綜合性強且工作量大。

經過6天6夜的測試,3月7日凌晨,802所按時順利完成了國內首次民機全機HIRF試驗,為首飛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C919首飛成功,802所試驗團隊的工作并沒有結束,目前,他們正在日夜兼程地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進行HIRF試驗,為我國民航領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力量。

實現C919高端緊固件國產化

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曾稱緊固件是“數以萬計、類以群分、連結構、接系統、小物大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即承擔了C919大型客機鈦合金緊固件國產化項目,全力推動高端緊固件國產化。

小小的緊固件看似不起眼,但卻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鈦金科技為C919大型客機配套的鈦合金緊固件主要用于飛機主承力桁架的緊固與連接,可大大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飛行性能,降低使用成本。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
一分快3-开户